當?shù)厍蚪洑v滅絕危機時,大量的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會絕跡,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之多的物種相繼死亡,長期以來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現(xiàn)在,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科學家認為,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引起的海洋酸化,可能在古代滅絕事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長有碳酸鈣外殼的海洋生物,更是首當其沖,難以在酸性條件下生存。
二氧化碳危及海洋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使海水逐漸變酸?!昂Q笏峄边@個術語2003年第一次出現(xiàn)在英國著名科學雜志《自然》上。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在80億噸左右,雖然對于減緩氣候變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洋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這項研究結果的潛在含義十分深刻,提醒我們的地球在不久的將來會發(fā)生什么。隨著未來幾十年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吸收這種氣體的海水最終酸性更強,我們有可能走向另一輪嚴重的滅絕事件,使得2.5億多年前的歷史重演。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薩威大學的海洋物理學家阿爾瓦羅·蒙特內哥羅指出:“雖然與許多其他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相比,海洋酸化發(fā)揮的作用實際上很難量化,但是我們的結果清楚地表明,海洋酸化在古代生物滅絕事件中扮演著一個主要的角色?!?/p>
“很明顯我們已經使得并將繼續(xù)使得海洋變得更具有酸性,我們可以預見到它對某些海洋生物的影響,其中蛤蚌、貽貝和其他水生貝類動物面臨的風險最大?!彼a充道,“研究結果顯示,生物未必能迅速適應海洋變化的速度,我們也無法快到足以改變海洋的pH值。”
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堿程度的衡量標準。pH值越趨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強。反之越趨向于14,表示溶液堿性越強。在常溫下,pH=7的溶液為中性溶液。
二氧化碳上升與pH值劇降
生命的進化史穿插著許多重大的滅絕事件, 其中包括大約6500萬年前造成絕大部分恐龍滅絕的事件。到目前為止,最極端事件的順序記錄可以追溯到2.5億多年前,二疊紀至三疊紀的滅絕事件(PTB)。若以消失的物種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洋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了昆蟲唯一的一次大量滅絕,共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陸地與海洋的生態(tài)圈花了數(shù)百萬年才得以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更久。PTB是地質年代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guī)模最龐大的一次,因此又非正式稱為“大滅絕”,或是“大規(guī)模滅絕之母”。距今5500萬年前,海洋里曾經出現(xiàn)過一次生物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就是溶解到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估計總量達到45000億噸,此后海洋至少花了10萬年時間才恢復正常,度過難關。
科學家們知道,當時,巨大的火山噴發(fā)把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送進大氣,溫度非常高。地質編錄表明海底部分氧的含量非常低,但仍然不清楚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為了著手解開其中的一些奧秘,阿爾瓦羅·蒙特內哥羅和他的同事們創(chuàng)立了一種計算機模型,模擬滅絕前和滅絕中所出現(xiàn)的情況。該模型包括一個根據歷史觀點精確排列的大陸,也第一次出現(xiàn)了布滿山脊的海底,以創(chuàng)造一個逼真的水流循環(huán)模式。 在把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分別設置到假設當時所存在的最高水平后, 研究者們做實驗看看海洋里會發(fā)生什么。他們發(fā)表在《古海洋學》期刊上的研究結果證實,溫暖的氣候不能解釋海洋在PTB時的變化記錄,而僅二氧化碳高含量這一項就能夠使得海洋pH值大幅度下降。
英國利茲大學的地質學家威格諾爾·保羅強調:“至于為什么在滅絕時期海洋底部的氧氣如此之少,該模型沒有提供多少證據,這表明我們需要去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真正了解發(fā)生在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
“但無論酸化還是缺氧,都是現(xiàn)代海洋即將出現(xiàn)的危機?!?保羅警告說,“化石記錄表明,由于酸性環(huán)境使得水生貝類動物難以為它們的貝殼分泌和供養(yǎng)材料,因此在PTB中遭到滅頂之災?!?/p>
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斗爭
同時,寒冷的海水將加劇問題的嚴重性,這意味著今天高緯地區(qū)的水生貝類動物面臨著最大的威脅。根據研究人員的預測,到2030~2050年之間,首批受害的生物有可能是翼足目動物。這些小蝸牛生活在高緯地區(qū)的表層水體,形成了許多魚和鳥類食物鏈的最低端。從現(xiàn)在起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將嚴重腐蝕蝸牛殼,這些軟體動物是太平洋中三文魚的重要食物來源,如果它們的數(shù)量減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對于捕撈三文魚的行業(yè)將造成影響。此外,海水酸化導致海中大陸架每年為旅游業(yè)創(chuàng)造數(shù)十億美元產值的珊瑚礁大量死亡,使旅游業(yè)嚴重受挫。
今天的海洋酸性變得更濃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通過化石燃料和其他來源進入大氣,很可能往南蔓延到更溫暖的水域里,威脅哈蚌、牡蠣和珊瑚等生物。
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有1/3以上被海洋吸收,使表層海水的氫離子濃度近200年間增加了三成,pH值下降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打破了海水化學的種種平衡,威脅到了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使依賴于化學環(huán)境穩(wěn)定性的多種海洋生物乃至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巨大威脅,一些貝類生物的滅絕就是海洋酸化有力的證明。海洋酸化還嚴重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并且造成一些具有侵略性的物種出現(xiàn)。作為海洋中進行光合作用的主力,浮游植物門類眾多,生理結構多樣,對海水中不同形式碳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海洋酸化會改變種間競爭的條件。
由于吸收了過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目前,解決該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編譯自【美】《探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