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做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shù)水平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shè)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nèi),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yōu)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角度點撥】1.彩虹是自然之橋,溝通是心靈之橋。2.科技日漸發(fā)達,或許將來能建一座通往天上的橋。3.映襯是構(gòu)成美不可或缺的元素。4.美是自然景物與人心靈相通的橋。
二
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fēng)。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gòu)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fēng)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xiàn)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里仿盧溝橋造的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山區(qū)往往碰到風(fēng)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吳冠中《橋之美》)
【角度點撥】1.橋之美,紅花還需綠葉配。2.優(yōu)美的意境是聯(lián)想美,和諧的構(gòu)造是現(xiàn)實美。3.橋如史詩,古人之訓(xùn)“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4.人是自然界最靈動的美。
三
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墒翘K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傊?,一切都要為構(gòu)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葉圣陶《蘇州園林》)
【角度點撥】1.美與事物所在的位置有關(guān)。2.美的事物不能單獨存在。3.烘托使景致更加美。4.層次結(jié)構(gòu)可構(gòu)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5.真正的美具有共識性。
四
“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fēng)”,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為研究古代建筑,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jié)合的文章,關(guān)鍵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陳從周《說“屏”》)
【角度點撥】1.超越屏內(nèi)小世界,方見屏外大世界。2.閑居屏內(nèi),孤寂無聊中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