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氣勢磅礴,感情強烈,生動活潑,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感召力,充分體現(xiàn)了他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xiàn)了他雄辯、善辯的才華。這與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辭格不無關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的語言正體現(xiàn)了他的這一特色,文中強有力的句式及語勢更令讀者嘆服其觀點,給人不容置疑的感覺,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妙語品茗】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這一段用了6個“于”、5個“舉”字來概括列舉6位名人的事例,論證“生于憂患”的觀點,用的是主謂句并列排比。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說明了他們在經歷艱難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一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領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構成一組排比,讀起來一句緊似一句,非常有氣勢。6個“其”字表明了“上天”為了磨煉、鍛造可以擔當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賢臣的良苦用心。
3.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這一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把成就偉人與國家滅亡作對比,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fā)斗志,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這些句子句式較整齊,以短句為主,和前后較長的句子搭配起來,使全段句式富于變化,讀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
【即學即用】
品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其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