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采擷】
1.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我曾從海中托起過多少人的軀體,使他們死里逃生;我又從海底偷出過多少珍珠,作為向美女麗人的饋贈。
——紀伯倫《浪之歌》
2.在寂靜中,我用纖細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窗戶上的玻璃,于是那敲擊聲構成一種樂曲,啟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這同愛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嘆息,是思想天空的淚水,是心靈田野的微笑。
——紀伯倫《雨之歌》
【欣賞品茗】
《浪之歌》選段語言文字優(yōu)美,生動形象。作者運用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輔之以一系列動作描寫,鋪陳出一幅絢爛多姿、美麗動人的畫卷。在這幅畫中,一個個流動的意象,跳躍,五彩紛呈:有欣賞星空的美人魚,有向少女吐露衷情的有情人,有冷若冰霜的礁石,有死里逃生的人們等,而串聯(lián)起這幅美麗圖畫的則是“海浪”的無私無悔、無怨無求的付出與執(zhí)著。
《雨之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使“雨”的形象具體可感,顯得靈性而又多情。在作者豐富的想象中,“雨”是美麗輕盈的少女,纖纖玉指輕叩窗扉,奏出了動人的樂曲。在作者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中,“雨”由“嘆息”到“淚水”,再到“微笑”恰如愛情的一個循環(huán),滋潤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正是作者賦予“雨”生命,賦予“雨”情感,“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向那些離我們遠去的記憶、夢想,去探尋一個個深邃的精神世界。
【他山之石】
1.選詞精準,語境優(yōu)美。
作者用詞極為講究,用語典雅,使語境優(yōu)美,彰顯出詩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如《浪之歌》中“欣賞”“傾訴”“饋贈”等詞語,形象生動,《雨之歌》中“纖細”“啟迪”“心扉”等詞語,精致典雅,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寫作中,適當使用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修飾文章的語言,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2.巧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擬人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往往能使語言變得生動,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豐富文章內涵。如《浪之歌》《雨之歌》中,由于作者嫻熟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海浪和海岸可以是深情擁吻的情侶,海浪可以圍繞美人魚跳舞,可以與礁石同席對飲;雨可以為云彩和田野傳情送愛,親吻花兒芳唇,纖細的手指輕輕敲擊窗戶玻璃等??傊?,擬人手法的運用讓“海浪”和“雨”活了起來,從而塑造出它們的思想和靈魂,使其具有了立體的形象。
【研究練習】
懸崖邊的樹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
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
平原的盡頭
臨近深谷的懸崖上
它傾聽遠處森林的喧嘩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獨地站在那里
顯得寂寞而又倔犟
它的彎曲的身體
留下了風的形狀
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
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選自《曾卓詩選》)
1.詩中刻畫了一棵怎樣的樹?
2.“它孤獨地站在那里/顯得寂寞而又倔犟?!痹鯓永斫膺@棵樹的“孤獨”“寂寞”與“倔犟”?試作簡要分析。
3.分析一下本詩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