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思想
作者在《浪之歌》中,塑造了一個浪漫的情人和博愛者的“海浪”形象,通過海浪對海岸熾烈無悔的愛戀,以及海浪對美人魚、有情人、礁石等周圍事物的關(guān)心守護,把作者自身情感寓于“海浪”形象之中,曲折地表達出自己愿為祖國守護一生的火熱情懷和堅定執(zhí)著?!队曛琛分校髡邉t著重塑造了一個奉獻者與使者的“雨”的形象,雨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jié)起來(“傳情的信使”),表達出作者仁愛廣博的胸懷,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二、寫作借鑒
1.想象豐富,入情入理。
在這兩首散文詩中,作者通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大膽進行想象,賦予“海浪”和“雨”以人的情感,寫得富有靈性而生動,而作者的想象大多是緊扣著“海浪”和“雨”的自然特征展開的。如《浪之歌》中第四節(jié)寫到潮汐,《雨之歌》中第六節(jié)寫到降雨過程的形成等,這樣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
2.音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
這兩首散文詩都有相當(dāng)明顯的韻腳,同時,又有很多的換韻和交韻使詩在韻律上不顯得單調(diào),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鮮明。如《浪之歌》中,第一節(jié)“人”“近”“分”(鄰韻),換韻為“里”“體”;第二節(jié)換韻為“晨”“盟”“中”“吟”“吻”(與第一節(jié)同,大多為鄰韻)。《雨之歌》中第一節(jié)“線”“間”“點”,第二節(jié)“來”換韻為“去”“地”等。
3.借物抒情,含蓄雋永。
借物抒情的寫法使本文含蓄雋永。文章通過對“海浪”和“雨”的形象的描寫,含蓄地表達出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奉獻社會的愿望。這里“海浪”就是作者的化身,“雨”也是作者的化身,作者借物抒情,使物與情相統(tǒng)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三、要點解析
1.如何理解《浪之歌》中海浪的“博愛者”形象?
前四節(jié)里,“海浪”都只是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xiàn)。從第五節(jié)開始,“海浪”這一形象有了更深廣的喻義,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時而歌唱,時而嘆息”,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深情,而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有滿腹深情,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的和諧與美。從而,在這里,作者賦予“海浪”的不再只是浪漫的情人形象,而是讓“海浪”擁有了更為博大的胸懷。同時,“海浪”對世間萬物的愛,也就體現(xiàn)出了其博愛者的形象。
2.怎樣理解《雨之歌》中“我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這句話的含意?
在這句話里,作者很微妙地將擬人和擬物之間進行了轉(zhuǎn)換,將“雨”從湖中升起的形象轉(zhuǎn)換成一只展翅翱翔的鳥的形象,寫出了“雨”的歡快與輕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