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話劇《北京人》之后,人們普遍認為劇中的女主人公愫方是一個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然而,細心閱讀文本,善于思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在她至善、柔弱的性格里,包藏的是美麗的靈魂,正因為如此,她的形象才真實、鮮明、熠熠生輝。如果我們認真閱讀劇本中有關她的文字,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美麗而鮮活的富有那個時代氣息的年輕女性的形象。
劇中愫方的形象是美麗的。愫方出場時戲劇舞臺的說明文字是這樣描述她的:“見過她的人第一個印象便是她的‘哀靜’。蒼白的臉上恍若一片明靜的秋水,里面瑩然可見清深藻麗的河床,她的心靈是深深埋著豐富的寶藏的?!笨梢娝敲赖?,從外到內(nèi)都是美的,這是一種“哀靜”的美,憂郁的美。而她的至善,就是那深深埋著的豐富的寶藏。第三幕第一景中,她愛的表哥曾文清離家出走后,她打算替他守住曾家的攤子,體現(xiàn)了她的善良本性。她說出了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他走了,他的父親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愛的字畫我管,他愛的鴿子我喂。連他所不喜歡的人我都覺得該體貼,該喜歡,該愛,為著——”“連他所不喜歡的人我都覺得該體貼”這一句太讓人感動了!這是人性的一種自然美,是愫方美麗人格發(fā)出的耀眼光芒。這種美融于女人特有的溫柔和偉大之中,融于女人特有的韌性與執(zhí)著之中。這也正是愫方的美麗所在。
劇中愫方的形象也是鮮活的。愫方是曾家的親戚,她在曾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實際上是一個高級的奴仆。這種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了她生命之火的暗淡、愛情之花的凋零。然而,即使如此,她仍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勇氣,她說過:“我們活著就是這么一大段又凄涼又甜蜜的日子?。〗心阆胂肴滩蛔∫?,想想又忍不住要笑??!”這發(fā)自肺腑的語言是她三十年人生經(jīng)歷的感悟和收獲,也是她對人生的透徹的體會。憑著這些,她活著,憂郁著,悲嘆著,快樂著,堅強地走了下去,雖然艱辛,但她始終向前走著。這又何嘗不是那個時代許多有志青年所走的路?透過這些,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20世紀30年代有個性、有追求的女性的生動鮮活的形象。
同時,愫方的形象又是真切而獨特的。話劇中,愫方被大奶奶逼迫得無法在曾家待下去,曾文清的墮落、懦弱則讓她徹底失望了。這時,她在憂郁苦悶之后,最終選擇了走出這個如“牢”的曾家。而劇本則展現(xiàn)了她艱難的選擇,刻畫了她微妙的心理變化,使讀者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剛強和堅韌。她和瑞貞的默契,使兩人最終一起出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們兩個人身上有著四五十萬年前北京人“敢愛敢恨,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而這正是新北京人的性格特征,是與曾文清之流渾渾噩噩生活的北京人相對立的。這是那個時代許許多多青年義無反顧的選擇和追求,也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愫方就是一個典型,一個與瑞貞相映襯的能夠適應社會、頑強生活的鮮活的新北京人的典型。愫方這一形象豐滿,真實,生動,鮮明,點明了劇本的主旨,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總之,曹禺《北京人》中愫方的形象是美麗、鮮活的。愫方不是一個一味柔弱、隱忍的小女子,而是一個寬容忍讓、胸懷寬廣的美麗女性,也是一個正視現(xiàn)實、能夠與時俱進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