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杰
閩南人,旅澳作家、文學博士,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復旦大學博士后?,F(xiàn)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教授,暨南大學兼職研究員,出版專著有詩、文、論和書法等十多部,主編著作四十多部。
A這個字母讓我自然聯(lián)想到一個不輕易說出的詞:愛。
在一整個冬天里,感受你愛的滋潤、溫暖和善意,研讀情感系統(tǒng)的構(gòu)成,原來除了空氣、物質(zhì)、時間等外在結(jié)構(gòu)外,人世間更亟須精神、心智和靈魂的快活升騰。
只是我懷疑自己于燈光下書寫的文字,安撫不了你坐臥不安的心情。因為你淌著的淚水,似乎是一陣憂郁而悠涼的雪意,正朝著心的幽冥處降落,仿佛在瞬間覆蓋我的視野。
很想把記憶拉長,或者翻山越嶺走向你,陪著你,用裸露的靈魂面對你,以冥然閃光的奇葩別在你的髮髻,讓纏繞的枝蔓長出七色花,在風中為你舞蹈,然后佇聽你七彩的微笑自遠而近地傳來……
或許,花的笑顏,乃是一種愛的哲學。
B這讓我想到一種玉器,她名字叫“璧”。
璧的語言,是否五顏六色,異彩紛呈?
在無限的神往中,那千百年孕育的珠光玉璧,定然會有自己深婉生動的故事,好比你從心底掀起千層巨浪,都是靈魂最豐富的呈現(xiàn),都是生命最激情的華麗。
玉璧最善于散發(fā)光彩的,以其獨特無瑕,長久地閃亮生命的純凈。
行走在永遠的路上,幸福的感覺令人陶醉?;蛘呓k麗,或者多姿,或者叫人延伸夢想。在絕美的瞬間,當你穿越時空,依然浪漫人生,依舊那么光彩誘人,美麗了我的眼睛……
聆聽玉璧般的語言,像在聆聽生命的拔節(jié),一片鮮活靈性自血脈深處涌起。
C驀然,一個符號闖入我的腦海——慈。
感受你溫暖的顫動,一束神秘之光頃刻間深入我的肌膚。
無法安眠。所有敞開的光芒變成最甜美的頌歌。依稀中我吸吮著母親般的慈愛,似一簾幽夢,垂天而降。
許多童趣、少年、青春的故事正在著色,因為有母愛之燈的映射和照明。一份眷戀的味道越來越濃,這是生命中某種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
躺在這樣的搖籃里,用慈愛沐浴渴望的眼神,靜靜地感染一份美,如感染明月清風、感染明媚陽光以及大地養(yǎng)育生命的飛升……
D這讓我想起大地、想起那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土地。
在地平線上,在最早窺見太陽的地方。
人與土地親密無間,和諧成最美的風景。
在多情的南方,土地用最樸素的方式迎迓每一位走進她的人……
生命如此純美而激情飛揚,猶如土地永恒的盛典。此刻,行進在腳下堅實的土地,放眼生長著糧食的廣袤田野,那些飛翔的鳥群正一路歌聲。
南方大地有歌聲,北國天空有歌聲,大地深處有歌聲……
哦,在冬之夜。每一種聲音是否都來自于土地深深的祝?;蚓鞈??
E在e時代,一切都變得越來越輕越快。
而我,似乎特別傾情于一種厚重的“慢”節(jié)奏。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快的。有些東西需要加速度,有些東西必須慢慢來。
稻谷的生長應該快,因為我們需要溫飽;
經(jīng)濟的增長應該快,因為我們需要富庶。
知識的累積是長久的涵養(yǎng),慢是一種蓄精養(yǎng)氣;
文明的復興是歷史的進程,慢是一種堅實凝聚。
面對無情地流逝的時與光,人生有時需要耐性地放緩速度。如是,便能形成一種張力,拓深延展生命的空間。
在該快的時候快,在該慢的時候慢,在或快或慢協(xié)奏的旋律中,我們將走向我們的明天,并且不斷地走向命運的終極……
F寫這個字母時,我首先想起英文里的Friend(朋友)、friendship(友誼、友善),想起中文里的“福”“富”這幾個誘人的字眼。
作為朋友,我們跨越代際,彼此懂得珍惜生活給予我們的友誼和熱情,即使它們已屬于旋轉(zhuǎn)年輪的一部分,但在穿越時空的記憶里,我的鴿子時常捎來訊息,啼唱著春天的感動。
善意的友誼如春姑娘的柔指,比春風暖和親切,仿佛是生命中的大美,正沿著祝福的指向桃李般盛放芬芳。
這個時候,想象你的枝頭正搖曳著亮麗的景象,想象你已從痛苦的深淵里走出,開始循著既定的軌跡走向別致的世界,哪怕節(jié)奏慢了一點。作為朋友,你感染我更讓我感動。
于是,當友誼之花在稿紙上開放,我動用了“福安”“福氣”“福貴”“福壽”“幸福”“富有”“富庶”“富強”等等形容詞,卻難以道盡作為朋友的那份情那份意,也無法寫出桂花的千分之一的香、百分之一的美。
我只能用最抽象和通俗的一句話表白:朋友,愿我們因為友誼而擁有不會枯竭的幸福之泉!
G該字母的小寫是g,通過它,我的腦際映現(xiàn)了一個特殊的符號——高。
大寫的人生未必需要長度,更需要深度、廣度和高度。
高度即是一種厚度。
你說,我追求高、目標大,肩上的擔子重,是為了攀登金字塔……
是的,走在永遠的路上,像熱愛初衷的選擇一樣,我熱愛現(xiàn)在,更神往走向明天的高度。其實,這是自己跟自己較量和對抗,是一種自我挑戰(zhàn),也是一種自我完善。
我說過,我是一只飛鳥,翔舞的姿態(tài)是高空的標尺。只是唯恐欲望太高,承受的痛苦與負荷也大,這是一種悖論。
人生充滿太多的無奈,人生本身充滿著悖謬。如果能體味到雙翼搏擊之前或之后的風霜雨雪,體味到騰飛高度時獲得的那份美麗的疼痛所散發(fā)的樂趣,并能尋找和建造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讓生命激蕩生動的回聲。就足夠我美美地暢飲一壺。
然而,高度只能是相對的,準確地說,那是一種精神向度。因為,我們的腳下,有一片堅實的大地。
H我想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我想到兩個站立的人緊握友誼之手
我想到牛郎和織女面前隔著一條天河
我想到心與心之間需要架接的橋梁
我想到南方和北方相互問候的一縷牽掛
我想到遙相呼應的朋友維系的一線情緣
我想到英文中的Home這個令人思念的家
在人生的詞典里,H這個字母潛藏著許多密碼,可以書寫太多的故事,也可以傾聽到無數(shù)扣人心弦的話題……
I在我的感覺里,大寫的I,是小我、也是大我,它頂天立地。小寫的i,是個體,是具體的一個人,是一個人的頭部和身體。
通過“我”,每一個人都指向自己本身,猶如指向一個主觀的存在者,而非指向一個現(xiàn)成的東西。
我,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后才有可能指向一個獨一無二的主體。
獨立蒼茫,側(cè)身天地,面對有無時間開端和空間邊際的廣宇,我是誰?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
哲人蘇格拉底搶先宣告: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對此,我唯有學會難得糊涂。因為,我常常讀不懂自己。
哦,我的哲學這玩意兒,原來是一門“自尋煩惱學”!
J自然的,從這個字母身上,我讀出自己名字中的后一個字碼——杰。
杰,一棵生長的樹木扎根于土地上,需要光合作用,需要水的滋潤。那橫臥的四點水,流淌著母親芳香的乳汁、自身具備和必須付出的心血、園丁們辛勤澆灌的汗水、還有天地自然間不斷輸送的風霜雨雪……于是,在樹木生長的地方,洋溢著水一樣的舒朗情懷,承受著各種來自外部的沖擊,抵御著歲月不時的搖晃,然后以自身繁茂的枝葉撐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十年樹木。太陽以耀眼的光芒,讓樹木在照耀里長大,伸展根須,張揚枝丫,盛放花蕊,并以偉岸的風姿高聳于自己生長的空間,在生命凝重的枝頭,默默地璀璨或者涅槃。
在風風雨雨的背景中學會珍惜、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祈禱,如果一棵大樹能以自己的形象安寧地呼吸,應和大地的脈搏,向整個空間自覺擴散,這樣的世界會有多么翠綠。
樹木,把自己站成一處風景,聽天由命,尋找命運里深遠而挺拔的象征。無論風吹雨打,培植著自己對于天地自然的叩問,并且始終閃爍孩童般的笑聲……
K當手指伸出K的形狀,那份意味著成功的喜悅正如鷹展開雙翼搏擊長空;當我們脫口道出一聲OK,春天的道路便會通向彼此的內(nèi)心溫潤如玉。
手語,本身就是一種奇妙的表達。
生命中總是時刻揮動著手的姿態(tài)。
朋友往來,楊柳依依,雨雪霏霏,那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
站在岸上,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那是一方神游像外的意境;
緊握雙手,道聲OK,時間無限縮短,心靈相互靠近。
K是我們傳達情感的另一種聲音,可以是張開的樹枝,在生命之樹上釋放出萬花筒式的語詞,伴隨著微笑的樂曲,讓我們一夢再夢,把夢想種植在春天里。
試著發(fā)出OK的聲音,或許這樣,會讓心空更澄明,讓思想更純粹,讓人生更精彩……
L信手寫下這個字母,在方塊字里我首先想起“樂”;在英文里則想到問候語Hello(哈啰)。
其實,現(xiàn)實的冷酷常常讓我陷入一種憂愁或焦慮狀。人是快樂不起來的。之所以從“L”簡單而明了的線條中感受到樂,是因為生活著總得以活的面孔呈現(xiàn)?;钪坊?、樂天、樂趣、樂得、樂意、樂和、樂陶陶、樂呵呵、樂滋滋……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這是快樂與痛苦的交流或者對話。就像自己走在文化苦旅上依然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于是,尋找自己樂于做的事情,哪怕疲憊、艱辛、孤獨、煎熬,只要這種境遇或安排適合自己的心意,便能安然處之,忘卻暫時的煩憂。
這樣想著,世界可能會在樂和中失真。因為生存的欲望,像張開的雙手,強烈企盼能抓住更為精彩的東西,讓人總是無法安于現(xiàn)狀。而過多的妄想則使生活本身失去平衡乃至傾斜。
對于一個流浪的詩人而言,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只有宿命般地任意東西,順乎自然,或通過文字組合的方陣,巧妙地讓自己感動直至快活起來。當這一切被定格,似乎才能找到活著的全部,抑或發(fā)現(xiàn)另一個自己。
一個線條簡單的字母,多么干脆、直接,一旦隨意拉長,它可以賦予我們各具形態(tài)的快樂。當我們返觀身內(nèi)身外的現(xiàn)實,又發(fā)現(xiàn)夢的裝飾形同虛設。也許,痛苦才是人生的質(zhì)。
我們想象中的樂園,其實遙不可及。
于是,走在沒有盡頭的路上,面對那些茫然悲傷的面孔,唯有以一聲“哈啰”相互問候打招呼,抑或以此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與憂慮。
或許,享受快樂的權利也是一種折磨,如同卡在喉嚨里的魚刺,像不存在一樣真實,像真實一樣懸擱。
M從它抽象的造型中,我看到起伏高聳的山脈或綿延的丘陵,也依稀辨認出水紋的形狀或波浪涌起,如在眼前……
我這樣指認,可能跟自己對山與水有一種特別的眷戀。于是,身心常常游走在天地山水之間,穿行在時間與空間之間,讓自己的呼吸在回旋中彈響蒼茫,散盡塵埃。
當思緒迷失在鋼筋混凝土構(gòu)造的都市一角,側(cè)耳傾聽來自山水沉雄吐納的氣息,倦怠的身心時而紛涌起伏的念頭,時而沉淀在往事的追懷中。
如果高山能引人升華到一種境界,而流水能叫人沉潛到一種底蘊,相信世界的高深莫測就能移植到思想中,令人成為自己的主宰,也成為這個世界的赤子。
在天地間領略水光山色,試著用漢語拼音發(fā)聲,M以明確的信息,讓我觸摸到萬物的形體,撫摸到心靈的崎嶇,摸索到穿越靈魂出口的通道,仿佛聽到自己散落的聲音,模糊成一片空茫之后,在遙遠的去處閃爍聲光色彩。
讀M的拼音,從摸讀到寞,也讀出默來。發(fā)覺在寂寞的夜里,當萬物褪去喧嘩,心靈的弧線彎曲成寧靜的夢想,懸舞在幽深的山峰浪谷。這時,思念起親朋好友,思念起愛,任綿延的激情起伏,或者凝固成理性的堤岸。然后,在默然中靜靜回首,體味著記憶的溫暖舒放得如此安詳,而沉默仿佛成為最真實的語言,成為寂寞之夜最默契的伙伴。
一個字母,或者一個人的夜晚,多么像山水展開的美麗與悠遠,牽引我領略到比山水更為遼闊的境界。
N當現(xiàn)實與愿望發(fā)生對抗,用漢語拼音讀N,讀出奈何與無奈,總想面對天地大聲吶喊??赡苁羌{悶感驅(qū)使自己意想盡情呼喊,一吐心聲為快。
歲月風情萬種。不同時代不同境遇不同心情發(fā)出的吶喊是不盡相同的,盡管吐露的都是心聲,都是從身體的共通部位內(nèi)化而出。
在歷史深處,多少悲歡離合、愛恨冷暖的故事因為吶喊,如泣似歌,動地驚天。最可愛的聲音莫過于騷人墨客動真格的抒發(fā)——
屈騷流韻,一曲《招魂》,如一江風濤,千年獨嘯,讓子孫萬代屏氣斂聲,肅然起敬。
詩仙太白,筆下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另一種形式的吶喊,如鼓似笙,令人震撼,頓生敬畏;
救救孩子,魯迅的《吶喊》,旨在喚醒沉睡的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心的搏動,是情的忿慨。
北島的“我不相信”,以古老而不變的漢字,用現(xiàn)代思維,再次彈響一個時代的沉思和呼聲。
世事更迭,時光流逝。一個人的聲音畢竟是有限的,但這種吶喊一旦溶入到一代人的血液里,便無法泯滅。如同不息的江流一路蜿蜒向前,穿行在歷史的幽谷之后,執(zhí)拗地流傳至今,流向未來的河床。
以這樣的方式獲得尊嚴,享譽榮光,讓生命在天地之間徜徉,所有的聲音愈發(fā)清晰可辨。
想起這一切,再用英文發(fā)音,N就是嗯,如一聲欸乃,鼓蕩在悠悠的時空中……
O這個橢圓形的符號,讓我一脫口就發(fā)出“噢”“哦”“嚄”的感嘆。
也許,那些引發(fā)我們感嘆的,往往跟字母O有關或無關。
當我發(fā)出“噢”的聲音時,表示理解或了解(expressing understanding)。譬如,對世態(tài)人情的理解或動情,常常是從原先寄以美好愿望的人和土地開始——從自己最摯愛的親人開始,從自己最信任的朋友開始,從自己最尊敬的前輩開始,從自己生長壯大的故鄉(xiāng)開始。
欲望愈大,痛苦愈大。一旦失望與困窘降臨時,與原先最大的希望拉開了距離或者疏離。你可能深感無助而徬徨,唯一的突圍是自救并一笑置之,表明可以理解——噢,生活原來如此嚴峻!
當我讀出“哦”的聲音時,表示領會或醒悟(expressing realization and understanding)。比如,當自己把孤魂漂泊于異國他鄉(xiāng),故土已漸行漸遠,往事也漸淡漸薄,似乎被推向遙遠的白云深處或被人遺忘的角落。然而,面對人生歧路,世事多風多浪,才明白自己像一頭蝸牛,總是背負黃土地、黃皮膚、方塊字浪跡四方。這時想起故鄉(xiāng),想起古榕樹刺槐樹相思樹,想起青花石鋪就的鄉(xiāng)間小路,想起芳草萋萋的祖先墳地……盡管故鄉(xiāng)古典著憂傷,但那是一份美麗的憂傷,給人以安慰,令人以懷想。
這時,禁不住感嘆——哦,原來故鄉(xiāng)這邊風景獨好。
當我拼出“嚄”的聲音時,表示某種驚訝(expressing surprise)。好比,因為愛,愛故鄉(xiāng)、愛親友、愛天地萬物、愛自己所鐘愛的一切,只要是真心實意的,所有喚起自己愛的,相信都是美的。是愛鎖住了美。于是,山川有了靈性,天地有了神采,黑暗有了溫暖的質(zhì)地,荒漠之地流出了甘泉,被云霧蒙住的月亮會透徹乳白的光華。難怪乎沈從文先生會驚訝地嘆息:“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么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
嚄,原來從愛里流出來的,都是美的。
P由于中西文化各自別有天地的差異,字母P在我的感覺中,散發(fā)出兩種相去甚遠的味道。沉思良久,或聞出“批”的異味,或臆想為“潑”的動感。
我知道屬于自己的美好的一切唯有在善意的批評中實現(xiàn)。于是,我驀然想起——
少年時,父親恨鐵不成鋼發(fā)出的嚴厲如刀鋒的目光;求學時,發(fā)現(xiàn)我長處的恩師溫和的批評:起步要正,汝當記?。“往后退縮,滿腹是退縮的理由;堂吉訶德則一味前進,卻道不出理由。
嚴厲的眼光是筆直的,不存在攻擊性;
善意的眼光是柔和的,不存在殺傷力;
真切的眼光是熾熱的,不存在殘暴感。
此刻,我意識到批評的力量和濃度。濃得像酒又像蜜。我聞到酒精與蜜交織的清冽香味,并渴望吸吮。
當月光如水潑灑在靜謐的原野上,一如我手中之筆蘸上濃墨潑灑在鋪展的宣紙上,文字的魅力讓我重新呼吸到生命的氣息。我的靈魂除了需要火的涅槃、水的浸泡之外,還需要酒與蜜的滋潤。
失去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聲音,生活就會失真;擁有批評的聲音,就意味著把自己交給真實的世界。我們的確需要側(cè)耳傾聽。
天馬行空而不失去天真活潑,葳蕤生輝且接受不同顏色的聲音,對于我,則意味著生命的大解脫。
Q讀這個字母,最先想到的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腦海中浮現(xiàn)一幅色彩凝重的歷史畫面——
街頭落葉紛飛。一個赤著膊,懶洋洋的瘦骨嶙峋的農(nóng)民漢,孤零零地站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滿臉倦色,嘴里卻不停地嘀咕著:“現(xiàn)在的世界太不成話……”“過了二十年老子又是一條好漢”什么的。
噢,阿Q,這座江南縣城被他的腳印覆蓋了無數(shù)遍,他干嘛還在愁眉苦臉地徘徊?
阿Q自己也說不明白?;蛟S,是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于是鋌而走險,被迫干起賭博和盜竊的勾當。
在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阿Q畢竟輸了,盡管他擁有一套所謂的“精神勝利法”。
正如阿Q從未莊到縣城是必然的,再次回去也是必然的。
瞧他一幅可憐的模樣,因為寒酸連頭都剃不起,蓬頭散發(fā)以至留下那簇不長不短的發(fā)髻。而翹起來的緣故,活脫脫是一個Q字的絕版。
他失望的眼神,尤其是頭上的癩瘡疤,令人望而止步,卻又滿懷深深的同情或者慨嘆。
一個流氓的無產(chǎn)者,一個典型的二流子,一個現(xiàn)代國民性的絕活兒。或者說,一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鄉(xiāng)村游蕩的鬼魂。唉,阿Q!
他悲慘的處境和留下的笑柄,多么滑稽,多么意味深長。
中學時代,讀魯迅的《阿Q正傳》,完全想不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基因的傳染,常常變成為麻醉自我精神的寫照。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所有國人的、包括所有思想者精神的寫照。
時過境遷。置身于高科技的今日,QQ族已成為一個時髦的詞兒(概念),也成為新時代的“寵(蟲)兒”,在網(wǎng)上跳來跳去,如同“四面埋伏”的跳蚤。
我素來拒絕以QQ的方式對話,這不等于一個Q與另一個Q在狂歡聊天?但我不得不承認它有存在的合理性,就像阿Q的影子至今依然屢見不鮮。
過去是一個謎,現(xiàn)在是一個謎,未來同樣是一個謎。
當現(xiàn)實中找不到寄托的時候,人們就向虛擬的網(wǎng)絡尋求寄托。于是,Q又復活了,不只是一個Q,而是一雙Q,甚至一族QQ。
或許,所有的人在嘲笑阿Q的同時,又在無形中打造讓阿Q存活的空間。
阿Q痙攣的勝利法像風又像雨,總是彌漫在空氣中,宛若一具嶙峋的歷史背影,穿梭于眼前,既熟悉又陌生……
R有一段時間,我曾把字母R誤讀成圓周率π,并從中獲得意外的啟迪:任何事物的運行都難以求得精確的算數(shù),要么剩余,要么殘缺。好比π值約等于3.141592……或許,事物的發(fā)展原是無限級數(shù)。
明知不完美,我們才時刻追求完美?;蛳朐诖藭r如蠶吐絲,或想在此刻編織錦繡。
月有陰晴圓缺,花開了復凋謝??梢?,完整只是一種理想,殘缺才是存在的真實。
造物主賜予我們千萬個的日日夜夜,令人總想完整地描繪生命的圖景。但作為一場悲壯而神圣的旅行,更多的時候,人生的軌跡呈現(xiàn)的是一條不完整的蜿蜒,一種悲欣交集的美。哪怕作為個體的人表現(xiàn)的美無所不在,甚至可以覆蓋所有的時間。
對于我們,其實擁有了一顆平常心,就等于擁有真切而美好的生命。
困擾心靈的軀殼乃是頑固的城墻,所謂完美的東西并非凝固的美。美的,總是流轉(zhuǎn)的。儼若無形的光彩、無聲的音樂,足以喚醒我們的心靈和記憶。
于是,我更愿意從小寫r的計量單位制中尋找啟發(fā)。r為“轉(zhuǎn)”的符號,而作為量的名稱,指的是“旋轉(zhuǎn)速度”(speed of rotation)。
任何有生命的人事風物,每分每秒都在旋轉(zhuǎn),不管是快速還是慢速,唯有順其自然,重要的是不喪失真實的自己。
每一個昨天已然裝訂成冊,每一個今天都將成為昨天。一幕幕的往事構(gòu)成的人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回回從流飄蕩,一程程回首咀嚼;一次次悸顫,一遍遍沉迷。在旋轉(zhuǎn)中翻飛,又在翻飛中旋轉(zhuǎn);在肯定中否定,又在否定中肯定……
驀地,想起r在漢語拼音的發(fā)聲——日。眼前仿佛發(fā)出一陣光,體內(nèi)頓生一股熱。并且強烈地意識到,每一天的日出與日落,都在自然運轉(zhuǎn)中呼喚生命不息前行和飛升。
我們默默地趕路,像夸父追日一樣?;蜓行堑能壍?,迎迓陽光的照耀,去追尋明天的所指和能指。一旦心靈的節(jié)拍與宇宙的節(jié)拍協(xié)奏韻律,也許就能發(fā)現(xiàn),那里有著我們意想中尋找的美麗樂園。
S它彎曲的線條,一下子抓住我的神經(jīng),讓我的脈搏漲起一彎思想的弓弦,并在內(nèi)心涌動一種復雜而難言的波痕……
一個s,指向一個“思”字。思,從結(jié)構(gòu)上看,是心上之田。沿著這個思路,浸淫在自己心愛的田園里,驅(qū)使我以必要的時間,學會自覺地領悟宇宙人生。
認識自己比認識世界更為不易。認識自己,是一個永不休止的命題。
世界有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自己有道不清說不盡,甚至解不開的情結(jié)。
作為一種思考,最深刻的內(nèi)涵是:不被流俗的時尚所迷惑,不被僵化的結(jié)論所束縛,不被無用的命題所糾纏,不被現(xiàn)實的功利所牽引,不被虛假的幻象所目眩,不被畫地為牢的疆域所捆綁,不被疼痛困苦的傷痕所窒息……
我思考的是,從邊緣地帶出發(fā),拓展一條可以通往一切地方的路,充當一個自由游思的世界牧民。
作為一種思念,當我的訴求和言說,從波動的疼痛中打濕眼簾,我會放低聲音,從肺腑中最柔軟的領地沉靜地流露。
思念的滋味內(nèi)涵別樣的美感,而質(zhì)是愛。當夜幕垂臨,翻閱著一頁頁泛黃的日歷,燈光會牽扯我的思緒,紛飛無數(shù)片渴求的靈光吉羽,讓寧靜的夜釀造成斑斕的追憶,析出輕盈而透明的溫情。
因為距離而生思念。一種深刻的本能,一種綿延的眷戀,一種最珍貴的情感體驗。
作為一種希望,人總得有夢想。有夢的人生才能閃爍樸素、真實而柔美的光澤。
珍珠的光輝孕育于蚌的機緣,化蛹成蝶來自于蠶的努力。它們天生有一種高貴的本能:生命堅韌的品質(zhì)源自于體內(nèi)長年的積累。
閃光的資源藏于體內(nèi)。希望或者夢想,以思歸的方式,像字母s,一旦返璞歸真,便伸展為單純的線條,保持最初的狀態(tài)。
把握住自己的春夏秋冬,回歸于平常的心境之中,或思索或關懷,便能贏得一個真實的自己,也能守住我們最后的故鄉(xiāng)。
T自然而然的,它讓我徑直想到一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生命,它的英文名字叫tea(茶)。
茶,對我而言,是一個很詩意的詞。茶,已成為我每天必修的功課,氤氳著日子?;蛘哒f,它像一種靈體早已纏附在我的體內(nèi),讓我內(nèi)心泛起的鱗片,總是帶有茶色的清芳氣息。
于是,我學會走近茶心,在茶色時光中品茶悟道。或從一季茶樹中去傾聽茶的聲音,或?qū)W會獨處讀茶去領略茶之妙韻,或流連于茶水的體溫,品味茶的情趣……
因為迷戀于品茗啜茶,鐘情于故鄉(xiāng)特產(chǎn)鐵觀音茶,我把它喻為氣韻潤澤的嫵媚少婦。甚至從縈繞著濃厚鄉(xiāng)音的茶歌中,追憶著那個身披紅裝、一邊采茶一邊歌唱的似曾相識的采茶姑娘。
尤其是夜深憑窗,或坐擁書房,以細品聞香的方式,面對一壺剛剛沏泡的鐵觀音茶,我的靈魂會亮起一種柔和之光,仿佛在溫熱的茶水里游成一尾快樂的魚,親吻著萌發(fā)于云霧山中的翠綠茶樹芽葉散發(fā)的幽芳之氣。
我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對這茶的喜愛。瞧,那不算綠也不算紅卻清香飄溢的茶湯,見不到雜質(zhì),儼如黃金般的顏色,似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昭示的是一種純正清和的氣質(zhì)。這種神韻,令人在回味之際,禁不住兩腋生風,神清氣爽,生發(fā)出感激大自然恩賜的這份鮮馥靈味。
“誰人尋得觀音韻,便是百歲不老人”。從文人騷客對鐵觀音由衷贊美的詩句中,我逐漸領悟到一種更豐富更深斂的茶文化內(nèi)涵。
黃旦、本山、毛蟹、梅占、佛手觀音、大葉烏龍……這些品種不同,卻同屬鐵觀音的香茗;種茶、制茶、品茶、論茶、賽茶王、吟茶詩、唱茶歌、跳茶舞……這些道不盡的茶話和世代相傳的風俗,本身就意味著有學不完的茶學問。
當春天或者秋天來臨時,最是茶季好時節(jié);當一團團一簇簇的茶葉散發(fā)的芳香溢滿枝頭,或彌漫在天地間,所有的日子會因為茶香,罩上一層如霧似紗的馥郁,比任何季節(jié)都顯得寧馨和醉人。
作為一個漂泊的耕耘者,走在路上,當我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審視生活,突然間想到在滾滾紅塵中摸爬滾打的人們,想到時常遭遇現(xiàn)實困惑的自己,并從茶的身上得到啟示:倘若我們能以茶的清澈明凈之心去面對人生,相信日子能洋溢著無邊無際的芬芳和甘美。
這時,當我用漢語拼音讀T時,我發(fā)出“特”的聲音。是啊,我是在用一種愛作為特別的禮物,獻給特別的茶,獻給家鄉(xiāng)盛產(chǎn)的這種特品,獻給滋養(yǎng)生生息息繁衍我們的仁厚慈祥的天父和地母。
同時,我以充滿好奇的、一如茶水澄明的眼睛,在戀茶和品茶中張開所有的感覺,去吸收一份鮮美和活力,讓每一節(jié)時光都迷醉或搖蕩成一片特別的激情……
U對于一個字母的感受,最佳的辦法是忠實于自己的內(nèi)心,親近它。就像它是自己骨頭深處的癢,然后一點點展開詩意的浸潤,用以“搔癢”。
字母u,感應我的關鍵詞是universe,中文譯為宇宙。
西哲卡萊爾說過:未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而我則說:未曾痛過人生的人,不足以言宇宙。
人生之痛,讓我在遠行或歸來的歲月中,總是跳動著尼采式的深切感悟:人生下來,痛苦便隨之而來。佛曰:苦海無邊。
獨立蒼茫,側(cè)身天涯,舉目無親,四面涌潮。像一個身陷孤獨的求道者,懷抱著魯迅式的“苦悶的象征”,讓我清醒地意識到:孤獨的痛乃是生命的一種美學。
當一個人獨自面對莽莽蒼蒼的宇宙時空,那種渺小感產(chǎn)生的驚覺,令人禁不住寒戰(zhàn)與不安。這時,我喜歡喃喃自語:我是誰?
我陷入卡夫卡式的荒誕質(zhì)疑:我是人嗎?或者說是卡夫卡筆下的甲殼蟲?或是高科技時代的機器人?抑或是尼采所謂的超人?
我是我,我非我?自己成為自己的謎語。
人生像宇宙。參悟宇宙人生,與神秘的永恒之聲遙遙呼應,我無從言對。
于是,我特別理解紀伯倫在提問“我是誰”時難以回答的“回答”:因為人太豐富了。
此刻,我用人類慣用的一種思維方式,作出種種的虛設或比喻:我是上蒼派往人間的使者,我是大地養(yǎng)育的兒子;或者說,我是大海,是大海中跳躍的一朵浪花;我是高山,是高山上沉默的一株小樹;我是田野,是田野里搖曳的一束麥穗。
當然,我還可以用許多具象的或抽象的意象來自我界定。譬如說,我是魚、是飛鳥、是奔馬、是老虎、是龍的傳人、是母親心頭的一塊肉;我是孤旅者、是流浪漢、是邊緣人、是癡情者、是迷路人、是獨往獨來的俠客、是自由散漫的逍遙者……
其實,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來到世上,只是塵埃的偶然落定。這是人類的宿命,誰也無法逃避,也無須逃避。
人啊,實在太有意思了。作為一種會吃飯會睡覺會勞動會思考也會享受的高級動物,人注定要仰仗大千宇宙,敬畏自然萬物,在茫茫宇宙中與它們和諧相處。這絕非真理,卻讓人在不斷領悟中贏得尊嚴和價值。
不同的文化觀和宇宙觀,形成不同的人生觀。重向外的西方,宇宙是一個實體的宇宙,從而人也被看成是一個實體結(jié)構(gòu)的個體之人;重向內(nèi)的印度,宇宙是一個空的宇宙,因而人也被視為一個空性之人;重天人合一的中國,宇宙是陰陽和合的宇宙,于是乎人是一個虛實相生結(jié)構(gòu)的生命體。
世界何其多姿遼闊,人群紛紛擾擾。直面宇宙人生,我慶幸自己成為一名繆斯的鐘情者,一個酷愛母語的詩寫者。不管走向哪里,漂泊在何處,我仍然依仗著一連串方塊字,四平八穩(wěn),踽踽獨行。因為我一直在心中構(gòu)筑一個屬于自己的美麗家園,它的別名叫內(nèi)宇宙。
在這個內(nèi)宇宙中,我可以思想、耕耘和發(fā)聲,可以把握住恰似流星一閃、雁影一過、紅樓一夢的人生?;蛴眯撵`的雙眼去觸摸歲月,捕捉大地的底層和脈搏;或用想象的雙翅去拍擊天空,去迎迓風云雨雪、日月星辰的呼喚,甚至連接著時代生活的大歡樂與大苦悶,連接著城鄉(xiāng)、原野、道路和故土。即便在最孤獨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和自己展開平靜的對話。
宇宙之大,無邊無際,無論是外宇宙還是內(nèi)宇宙。人生的學問亦然,大得令人難以參透。
難怪乎“大學”這個詞,在英文里與宇宙相近——university?;蛟S,在西方人的知識譜系里,大學就像宇宙與人生一樣,包羅萬有,那是一門偉大的學問。
大學之大,大學何為?這就注定了大學的使命,應以精神為至上。唯有精神,方能自成氣象,自出機杼,成為人類精神生命的搖籃。
V世上之人,是很難擋得住功名利祿的誘惑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庸碌的小人如此,偉大的人物也不例外。作為凡胎肉體的人,誰都難以擺脫內(nèi)心欲望的迷障。
讀字母v,也讀出諸多人生況味。它使人聯(lián)想到“VIP”這個帶有全球化色彩的詞。今天,人們使用的VIP卡,便是某種身份象征的“名片”,并總是與功利物質(zhì)緊緊牽扯在一塊。
VIP,英文中可理解為大人物之意。有錢有權有勢有地位的人,總喜歡把自己當成大人物。這畢竟為數(shù)不多,現(xiàn)實中更多的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