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提要】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能源合作始于2003年。當時,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一些能源生產國政局不穩(wěn),全球能源供應面臨可能災害,對亞太地區(qū)亦構成挑戰(zhàn)。能源是上合組織框架內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該組織國家間的能源合作取得一些進展。可是,由于國情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利益不同,合作尚存在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差異,相互信任和理解不夠,以及中亞能源資源面臨大國競爭等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 能源合作 進展 問題 思考
【作者簡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
一、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新進展
上合組織國家間的能源合作至今仍以雙邊為主。如,以中國與成員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觀察員國伊朗,峰會主席客人國土庫曼斯坦的能源合作,以及俄與該組織相關國家能源互動為例可見,有些已取得一些進展。
?。ㄒ唬┲卸砟茉春献?br/> 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定進展,具體表現在:
1. 2009年2月17日,中俄簽署了“中方向俄提供250億美元長期貸款換油的協議”:中方提供固定利率6%的250億美元貸款;俄方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俄方將通過管道每年向中方供油1500萬噸,總計3億噸。油價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通過鐵路運輸向中方供油將不受該協議影響,擬增加至每年1500萬噸。
2.2011年1月1日,中俄輸油管道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該管道起自俄遠東輸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國邊境,止于黑龍江大慶,全長近100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最大年輸量3000萬噸。俄石油運輸公司依靠這條管道將俄石油運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qū)市場。為鼓勵該輸油管道沿線的資源開發(fā),俄政府還對東西伯利亞13個油氣田石油出口實行零關稅等。這標志著雙方在石油領域已進入戰(zhàn)略合作新階段。到1月31日,經中國境內首站漠河,中俄輸油管道已累計輸送原油131.8萬噸。另據中國漠河海關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俄進口原油符合雙方協定的標準,未出現質量爭議。目前,輸油進度每月132萬噸,日均4.2萬噸。
3. 煤炭方面,2010年10月,中俄在俄遠東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簽署合作協議。協議規(guī)定,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每年從俄進口至少1500萬噸煤炭,而后20年,進口煤炭量將增加至2000萬噸。為此,中國向俄提供總計60億美元的貸款,以共同開發(fā)俄遠東阿穆爾河(黑龍江)地區(qū)煤炭資源并幫助俄修建鐵路、公路等煤炭運輸通道,購買礦山挖掘設備等。這是中俄“貸款換資源”又一實例。據有關統(tǒng)計資料,2010年,中國從俄進口煤炭已超過1000萬噸。同時,因兩國間基礎設施發(fā)展不夠,俄向中國出口煤炭數量受到一定限制。
4.電力方面:2010年,俄向中國出口電力近10億度(比2009年高出30%)。雙方還達成上調供電價格的協議。從2010年1月1日起,俄向中國出口電價與2009年相比,每度電價上調了10.5%。預計,到2013年前,在中國電網增加了輸電能力時,方可繼續(xù)從俄增加供電量。
5.核能方面。2010年9月上旬,兩國簽署協議,將在江蘇田灣核電站原有兩座106萬千瓦核反應堆的基礎上,再增建兩座核反應堆,并在浮動核電站、鈾礦勘探、核設施退役和第三國市場等七個領域擴大核能合作。
?。ǘ?中哈能源合作
1997年6月,中國石油公司(CNPC)與哈方簽訂了購買阿克糾賓斯克油氣股份公司60.3%股權的協議。根據協議,中方五年內投資5.8億美元用于油田生產與開發(fā),而在五年后,中方對阿克糾賓斯克油田的投資總額已達6.86億美元,超額完成了承諾義務。
中哈聯合修建輸油管道。2003年,兩國簽署了分階段建設從哈國阿特勞—中國阿拉山口輸油管道的協議。該輸油管道分兩期施工。第一期從哈中部重鎮(zhèn)阿塔蘇到阿拉山口工程于2006年完工。第二期從哈中部肯基亞克—庫姆科爾工程于2009年10月竣工投產。
統(tǒng)計顯示,至2010年底,中國第一條跨國中哈輸油管道累計輸送量已突破3000萬噸。該管道自2006年7月投入商業(yè)運營,當年輸油176萬噸,2007年477萬噸,2008年600萬噸,2009年773萬噸。2010年,中國從哈進口原油突破1000萬噸。
2009年4月,雙方在北京簽署了中國向哈提供100億美元貸款,助其重振經濟。作為協議一部分,中國將獲得入股哈一家油氣公司的權利。哈國發(fā)展銀行從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獲得50億美元貸款。此外,哈國家油氣公司與中石油公司簽訂了金額為5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后者將獲得哈國油氣公司的部分股權。
2009年10月,哈中輸氣管道項目已完成技術方案論證和合資公司創(chuàng)建協議談判等前期工作。輸氣管道始于哈國曼格斯套州的別伊涅烏,在南哈薩克斯坦州的奇姆肯特與中亞—中國輸氣管道相連,全長1475公里,設計年輸氣能力為100億立方米,可擴至年150億立方米。輸氣管道將根據氣源供應情況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完成巴卓伊至奇姆肯特段1164公里管道,以及博佐依首站的建設任務,年輸氣能力達到60億立方米;第二階段,完成別伊涅烏—巴卓伊段311公里管道及配套壓氣站建設任務,年輸氣能力將達到100億至150億立方米。
2010年12月21日,中哈又一項目中哈輸氣管道第二階段工程(別伊涅烏—奇姆肯特輸氣管道)在哈國阿克糾賓州的巴卓伊壓氣站隆重舉行開工儀式。預計,到2012年底,第一階段工程即可通氣投產。
2011年2月23日,中哈還簽署了《關于哈國烏里赫套項目合作的原則協議》。雙方將按50:50權益成立一家合資企業(yè),聯合勘探開發(fā)烏里赫套氣田。烏里赫套氣田將為中哈輸氣管道第二階段提供氣源保障。
據哈國最新官方資料,中國公司至今在哈國石油開采部門所占份額已達20%。中國在向哈國石油天然氣部門全部外資中所占比例為26%。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爭取哈國的核能項目。
?。ㄈ?中烏能源合作
2006年12月,中石油公司的子公司(CNODC)在烏國注冊的公司獲得烏油氣總公司頒發(fā)的《油氣勘探作業(yè)許可證》。按許可證規(guī)定,中石油子公司將在5年內(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在烏國烏斯丘爾特、布哈拉—希瓦和費爾干納三個盆地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的5個陸上勘探區(qū)塊開展油氣勘探作業(yè)。中石油子公司承諾5年內將投資2億多美元,打探井15口,評價井12口,在有商業(yè)發(fā)現后,雙方建立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再簽訂新的協議保障中石油子公司前期投入的回收。
2010年6月,中烏還簽署了《中烏天然氣領域擴大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石油公司宣布與烏國家油氣公司簽署了《關于天然氣購銷的框架協議》。據該協議,烏將每年向中國供氣100億立方米。
?。ㄋ模?中國和伊朗能源合作
2009年2月,中石化公司(SINOPEC)投資20億美元的伊朗雅達瓦蘭油田項目已正式啟動。中石化公司將參加該油氣田開發(fā)。而伊將承擔25年內向中國出口2.5億噸液化氣和每天大約15萬桶原油的義務。中海油公司(CNOOC)投資160億美元開發(fā)北帕爾斯天然氣項目和建設液化天然氣項目已達成協議。2009年7月,中石油公司和伊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有關開發(fā)阿扎德甘油田的備忘錄,中方將承擔90%的油田開發(fā)投資。這是中方在伊朗取得的第三筆油田項目大單。項目價值總計17.6億美元。阿扎德甘油田是世界最大型的油田之一。中石油公司投資36億美元開發(fā)南帕爾斯16區(qū)塊項目的會談正在進行中。同時,該公司還在與伊方就勘探開發(fā)里海能源項目進行磋商。此外,中方對開發(fā)伊朗波斯灣油氣田表現出很大興趣。中國除自身在伊開采油氣外,還綜合其他手段完成鉆探生產,或把資金投向石化及天然氣基礎設施。
?。ㄎ澹?中國和土庫曼斯坦能源合作
2009年l2月,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四國元首共同出席在卡拉庫姆沙漠舉行的中亞—中國輸氣管道通氣儀式。這條輸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穿過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通向中國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qū),管線總長約1萬公里。據此前已簽協議,管道建成后,土將在30年內,每年向中國提供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墒牵摴艿雷?009年12月開始向中國輸氣以來,到2011年2月,從中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土國天然氣累計只為48億立方米。
2011年3月1日,中國發(fā)改委主任張平與來訪的土庫曼斯坦總統(tǒng)特使霍賈穆哈梅多夫副總理舉行了工作會晤。雙方就土方向中國每年增供200億立方米天然氣問題進行了深入會談并達成共識,計劃2011年下半年,再選擇合適時間簽署政府間的框架協議。
?。┥虾辖M織其他國家的雙邊合作
1.俄與其他成員國的能源互動
近年來,俄除與中國加強能源合作外,還為發(fā)展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主要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能源互動,投入了巨額財政資源,做了很大政治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進展。
據2010年初的資料,俄向這些國家能源部門投資總計約為11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約80%)集中在哈薩克斯坦(83—85億美元);次之為烏茲別克斯坦(約13億美元)和塔吉克斯坦(約8150—8350萬美元);吉爾吉斯斯坦最少(5600—5900萬美元)。
具體來說:
(1)俄與哈的能源互動。至今,俄哈在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互動,與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已接近前蘇聯時期的水平。其中,俄氣公司與哈國的合作主要體現在管道建設上。如:濱里海輸氣管道、“中亞一中部”輸氣管道等。
俄盧克石油公司是現在哈油氣部門最活躍的外國公司之一。其積極參與哈國大油田油氣地質勘探與開發(fā)的項目主要有:合同期為40年的卡拉恰干納克油田(至2037年);北庫姆科爾油田,俄哈各持股50%;合同期限為2003~2043年的圖布卡拉干油田和阿塔什油田,雙方各持股50%; 北布扎奇油田,目前,盧克公司和中國石油各持股50%,年產量75萬噸等。此外,2010年,哈國經俄領土出口石油總量不少于4600萬噸,2011年、2015年每年將分別達到4500萬噸和6400萬噸,到2020年會突破6900萬噸。
?。?)俄與烏的能源互動。俄氣公司與烏國家油氣公司的合作項目主要有1)2003—2012年,烏方每年向俄方供氣,從開始每年50億立方米,逐漸增加到每年200億立方米。共同開發(fā)烏斯秋爾特地區(qū)的6個氣田;2)2006年6月,雙方簽署第二份開發(fā)烏斯秋爾特地區(qū)氣田產品分成協議,共同開發(fā)有天然氣儲量約1
Zt6dnaytBjR8HYulVfGNqQ==萬億—1.27萬億立方米的烏爾嘎、庫阿內什和阿科恰拉克3個氣田;3)改造“中亞—中部”和“布哈拉—烏拉爾”輸氣管道,將烏國輸氣管線的年運輸能力從現有約500億立方米,提高到700—800億立方米,以滿足運輸俄企業(yè)按產品分成協議獲得的天然氣,以及俄從中亞國家所購買天然氣的需求。
俄盧克石油公司在烏國的合作項目主要有:1)共同開發(fā)位于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的昆格勒氣田,合同期限為35年(2004—2039年)的《產品分成協議》;2)開發(fā)咸海含油氣區(qū),合同期限35年(2005—2040年);3)共同開發(fā)吉薩爾地區(qū)(位于卡什卡河州和蘇爾漢河州)和烏斯秋爾特中部共2個油田和7個凝析氣田,合同期限40年(2007—2048年);4)在烏國坎德姆氣田附近修建一座年加工能力達60—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化工廠 。
俄還與烏國簽署了共同開發(fā)有前景的烏斯丘爾特地區(qū)西部油氣田的協議。俄氣公司與烏方的合作,使俄方取得經過烏國輸氣的地位并使其有可能控制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
(3)俄與吉的能源互動。至今只在石油和天然氣部門:俄氣公司購得勘探吉國天然氣資源的項目并約定與吉方組建合資企業(yè),但尚未有行動。從2006年至今,俄已控制吉國油品市場。俄在吉已建立73座加油站,市場占有率約2%,計劃到2011年要達到35%一41%。
(4)俄和塔的能源互動
一是俄氣公司對塔成品油市場的控制。到2008年,俄方已獲得塔方約30%一35%成品油市場份額;二是2003年5月,俄與塔簽訂天然氣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開發(fā)列干和薩爾卡左兩地的天然氣資源(儲量約650億立方米);興建、運營和維護塔國的輸氣管道和其他設施;組建天然氣供應站;培訓相關技術人員和工人等。
2.俄和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等的能源合作
?。?)俄與印度的能源合作。除印度已參股俄“薩哈林-1”號項目,在其約120億美元總投資占股20%等之外,2010年12月,俄印還就開發(fā)核反應堆技術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照此協議,未來俄至少在印度三處建設18座核反應堆。這還不包括現在印度南部邦—泰米爾納德邦在建的庫拉姆核電站。據悉,該核電站有望于2011年第一季度投產。核電是俄印能源合作的關鍵。隨經濟快速發(fā)展,印政府計劃新建20座核電站,到2030年增加6萬兆瓦的核電裝機容量,其市場價值高達1500億美元。
?。?)俄與伊朗的能源合作。2010年7月14日,俄伊簽署了關于雙方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合作的路線圖。雙方商定,研究成立合資銀行資助石油、天然氣和石化項目的可行性。該銀行應為對這些領域感興趣的俄伊公司的經營業(yè)務提供服務。雙方商定,將制定兩國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結算的機制,以及未來將制定電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路線圖。俄與伊簽署能源領域合作路線圖,旨在打破美歐對伊采取的能源封鎖。
?。?)俄與土庫曼斯坦的能源合作。2003年4月,兩國政府簽訂了《天然氣領域合作協議》,約定在25年內(2003—2028年)土向俄出口天然氣1.8萬億立方米。供氣量從2004年的50億立方米,到2007年達到700—800億立方米。2006年,俄氣公司宣布,計劃在2012年前投資約20億美元,用于土油氣田勘探開發(fā)。2007年12月,俄土討論了勘探開發(fā)卡拉庫姆腹地和里海大陸架問題。近些年,俄盧克石油公司和私營的“秋明—BP”公司對開發(fā)土國油氣也表現出極大興趣。
3.上合組織其他國家間的能源合作
如,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了2.6億立方米天然氣;2010年,進口2.5億立方米。
2010年7月,伊朗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會晤哈能源部長,雙方就油氣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并同意兩國將在德黑蘭舉行專業(yè)會議,制定油氣合作的框架協議等。
2010年11月27日,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出席了伊朗—土庫曼斯坦間第二條輸氣管道的通氣儀式。該管道全長120公里,日輸氣量為4500萬立方米。
二.上合組織國家間能源合作存在的問題
上合組織成立十年來,由于各國國情及在國際市場上的利益不同等,相關國家間的能源合作仍存在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差異,缺乏相互信任和理解,中亞國家能源資源面臨大國激烈競爭等問題。
?。ㄒ唬┠茉窗l(fā)展戰(zhàn)略的差異
如,俄羅斯和中國之間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差異。2006年6月,俄時任總統(tǒng)普京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提出,“建立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以作為在該組織框架內聯合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過境運輸國機制的建議”。2006年秋季,這一建議成了杜尚別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俄方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了成立能源俱樂部的具體想法及實施計劃。包括:(1)建立提供核燃料循環(huán)服務的國際中心,共同參與核電站設計,核燃料的生產和供應;(2)發(fā)展電力運輸,以把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水電站多余電力輸向中亞和南亞;(3)現有成員國解決能源資源使用效益的目標,應對準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結構;(4)使該組織制定統(tǒng)一的能源政策走上正軌。
俄方的這些建議曾得到與會國的支持。同時,在此次杜尚別會議的總結報告中,還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并委托成立專門工作組,盡快研究建立該組織能源俱樂部的可行性。
俄提出建立能源俱樂部的想法基于如下考慮,即俄作為全球性能源資源大國的能源戰(zhàn)略重點是,考慮本國和全球的能源安全,保證多元化能源出口的運輸基礎設施,繼續(xù)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和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由此,俄對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出發(fā)點是:“要形成有發(fā)展前景的規(guī)劃;挖掘能源潛力及其再生產能力;綜合考慮能源出口國—過境運輸國—進口國—轉運站—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能源安全;統(tǒng)一水電系統(tǒng);發(fā)展投資和技術創(chuàng)新”。俄考慮在上合組織中自身利益包括:“世界地緣政治的多極化;能源進出口;能源運輸主干線;投資和技術創(chuàng)新”。
而中國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隨著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能源需求越來越多。目前,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尤其是石油消費大幅增長,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能源供求關系日趨緊。因此,充足而穩(wěn)定的能源供應已成為影響和制約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中國在"十一五"時期,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的目標是:“貫徹落實節(jié)約優(yōu)先、立足國內、多元發(fā)展、保護環(huán)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
中國與上合組織相關國家的能源合作,除積極參與該組織能源相對較多國家的油氣等燃料能源勘探開發(fā)、運輸等項目投資外,還在努力協助它們提高發(fā)展經濟的能力,以確保自身的能源進口安全。
可見,能源戰(zhàn)略直接涉及每個國家的切身利益(包括相關國家按規(guī)劃開采的能源品種和數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投資等)。同時,能源戰(zhàn)略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國家間能源合作的順利進行。中俄能源合作延續(xù)十多年的曲折進程,就是明顯例證。
而有關俄提議的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是否成立,以及如何開展成員國間多邊能源合作及其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如何保證各國能源安全等問題,目前仍處于探討階段。
?。ǘ┤狈ο嗷バ湃魏屠斫?br/> 多年來,上合組織一些相關國家能源企業(yè),常為維護各自國家及自身利益,圍繞實施項目目標和交易價格等,缺乏相互信任和理解,從而影響合作順利進行。其中,較典型的是中俄天然氣合作。另外,中俄石油合作也出現了問題。
1.中俄天然氣合作的問題
中俄天然氣合作雖經多年多次談判,但至今進展不大。表面看來,氣價是主要障礙,可是,據俄學者吐露,俄并不看好與中國天然氣合作可能才是主因。如,俄有人認為:
?。?)“中國作為俄氣公司的伙伴對其不利”。其依據是:近5年來,歐洲為俄帶來主要的利潤。俄天然氣出口平均價格在200美元/1000立方米左右。目前,歐洲市場氣價平均為300—350美元/1000立方米。2008年,還曾創(chuàng)紀錄地達到353美元/1000立方米。而中國,可以接受的天然氣價格卻很便宜。俄能源咨詢公司合伙人米哈伊爾?克魯基辛認為,“今年7月,中國購買澳大利亞液化氣的價格為165美元/1000立方米。從土庫曼斯坦供應的天然氣平均也為165美元/1000立方米。而俄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區(qū)天然氣的供應成本為180美元/1000立方米。俄要與中國的生意有利可圖,那么,售價至少要達到300—350美元/1000立方米”。因此,按中方提出的價格,“俄向東出售自身寶貴的天然氣資源很不利”。
(2)“中國好像不太在意俄的天然氣供應”。其依據是:“今天,中國幾乎70%能源消費是靠煤炭保證的?,F在國家能源需求結構中天然氣只占約4%,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4.1%。近兩年來,中國一些地區(qū)已出現了天然氣不足。因此,中國在抓緊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卡塔爾、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進口天然氣。此外,中國還積極深入中亞地區(qū),以擴大天然氣進口來源。2009年底,中亞—中國輸氣管道已開始運營。該管道年輸氣能力為400億立方米,以此應補償中國今后大約一半的天然氣需求”。俄專家預計,“2015年前,中國天然氣需求將達到2000億立方米(現在約900億立方米),從2016年到2020年,天然氣需求每年會增長8%,到2020年,將超過3000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天然氣需依靠進口。近十年內,或許天然氣在中國能源需求結構中所占比例將超過10%”。俄能源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員阿列克謝?斯捷潘諾夫據此預計,“在此背景下,俄天然氣要占有部分中國市場,或多或少將是困難的”。
?。?)“向中國供氣,現既無管道,也沒錢”。2006年6月底,俄氣公司董事長米勒曾提出,“將修建兩條通往中國的輸氣管道:西線由西西伯利亞,經阿爾泰地區(qū)至中國新疆;東線則由東西伯利亞科維克金氣田供氣,管道鋪設至中國東北。沿西線年供氣量約為300億立方米,沿東線約為380億立方米”。對此,俄“資本”投資金融公司分析家維塔利?克留科夫指出,“鋪設新輸氣管道是否合理,將取決于中方能承受的氣價。俄中天然氣合作關鍵在價格。中國不希望花太多錢買氣。從一開始,中國就堅持要求,應按大大低于出口價的俄國內價格向它們供應油氣。后又建議,把從俄進口氣價,捆綁中國國內煤炭的加權平均價。可中方這一建議對俄氣公司來說非常不利(因1000立方米天然氣大約才100美元)。因此,盡管兩國聯合聲明都很樂觀,可討價還價仍在繼續(xù)”。 2010年11月,中國國家能源局國際司副司長顧駿曾表示,“在俄對華供應天然氣的價格問題上,雙方還需要進一步拿出誠意進行談判,雙方政府也要從政策層面進一步推動談判”。
可是,如果考慮到2011年3月16日俄副總理謝欽指出的,“2011年以來,受中東和北非國家動亂,以及日本特大地震影響,世界天然氣價格已在上漲,這一趨勢,今后將會保留一段時間”。 3月份,在日本地震前,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就已達330美元/1000立方米,地震后每1000立方米又攀升了約20美元(圖1)。
圖1 2011年2-3月國際市場天然氣批發(fā)價格動態(tài)
作者認為,中俄天然氣合作要盡快有所突破,從俄方看來,確實還需考慮向中國出口天然氣價格的合理性及其可能供應的精確水準。而從中方看來,還需從確保國家經濟長期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切實做好供需平衡規(guī)劃,逐步改善不合理能源消費結構,慎重考慮決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天然氣價水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安排和準備等。否則,到2011年中葉,中俄簽署天然氣合作的最終協議恐怕還有困難。到2011年6月16日,事實證明,因中方堅持按中亞氣價,而俄方自認為拖延對其有利,結果使“中俄天然氣談判再度擱淺”。
2. 中俄石油合作也出現問題
據2011年3月18日俄《生意人報》報道,“兩年前,俄同中國簽署的250億美元‘石油換貸款’巨額合同受到了威脅。2011年初,俄石油公司在向中國供油后,同中石油公司在油價方面出現了矛盾。1月份,中方少支付大約4000萬美元油款。目前,雙方正在進行談判,但爭議可能上升到國家層面,或者提交給國際仲裁法院解決”。俄“三方對話”公司專家瓦列里?涅斯捷羅夫認為,“目前的爭議只是技術問題,穩(wěn)定的對華石油供應對俄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公司同樣都非常重要”。他還表示,“東線輸油管道中國支線已經建成,中方為此提供了部分資金,因此,中斷供應對中方不利。中國還計劃將管道供應量提高到每年3000萬噸,并在科濟米諾港購買石油”。“烏拉爾西伯利亞”公司專家阿列克謝?科金表示,“如果中方堅持自己的立場,每年就能夠節(jié)省4.6億美元以上,但俄未必會對此表示同意”。
?。ㄈ┲衼唶夷茉促Y源面臨大國的激烈競爭
1.美國和西方國家加強對中亞和里海地區(qū)的工作力度
這突出表現在:當前,美國和伊朗的敵對關系尚未終結;阿富汗問題仍對美構成嚴峻挑戰(zhàn);俄要在后蘇聯地緣空間繼續(xù)維持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歐盟則要擺脫對俄的能源依賴,擬直接從中亞—里海地區(qū)獲取能源資源;同時,美國早把中亞—里海地區(qū)納入其針對阿富汗的“大中亞”戰(zhàn)略計劃之中;鋪設從中亞地區(qū)通往歐洲、南亞等地的新輸油氣管線的博弈仍在繼續(xù)。預計,涉及俄、中亞—里海地區(qū)各個能源項目博弈的結果,仍將取決于世界主要大國在該地區(qū)政治利益的分配。盡管中亞產油氣國領導人常說,“他們與國外的能源合作是正當的商業(yè)行為,相關游戲規(guī)則不會被金錢,特別是‘大國政治博弈’所左右”??墒牵ǘ?、美、歐盟,中國、日本等國,至今均沒有放棄參與對中亞地區(qū)能源資源的爭奪。 事實證明,俄與西方國家(美國和歐盟)在利用中亞能源資源方面的利益是對立的。目前,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的輸油管道在運營;通向歐洲的跨里海和納布克(Nabucco)輸氣管道已被列為歐盟優(yōu)先發(fā)展的大項目計劃;而里海法律地位問題至今尚未解決等,這些都是制約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2. 俄對其他大國利用中亞國家能源資源有不同看法
俄方有人認為,“現在中國公司在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地位得到鞏固。這開始削弱了俄在中亞地區(qū)掌控通往歐洲輸氣管道的壟斷地位。同時,中國獲得了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還簽署了開發(fā)土國阿姆河右岸氣田的產品分成協議。中國也在積極參加開發(fā)利用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等,所有這些將和中國西部省份相連等。這樣就導致中亞產氣國為應對大國在此競爭,紛紛采取周旋方式,為自身牟利的局面”。
此外,俄方“也不希望在歐洲市場上有來自中亞成本更為便宜的天然氣與其競爭。為在可接受的價格框架內,繼續(xù)控制歐洲市場,俄應從中亞購買并由自身來運輸這一地區(qū)的天然氣。否則,天然氣早晚會通過其他管道運往歐洲”?;谶@種想法,俄除抓緊實施包括“北流”、“南流”等經俄通往歐洲的輸氣管線外。2008年春天,俄氣公司和中亞產氣國還簽署了自2009年起有關新天然氣價格構成公式的協議,即俄按歐洲市場上的平均氣價,減去從中亞邊境運費支出的價格給中亞產氣國。這樣,既改變了擬議中整個天然氣流向的架構,并使除俄天然氣外其他通往歐洲方向的天然氣價格均明顯增高。
鑒于俄在中亞地區(qū)“壟斷輸氣管道”的重要性在削弱,俄對歐亞經濟共同體國家(俄、白俄、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能源領域的互動也給予高度關注。為使歐亞經濟共同體各國經濟中能源部門的改革進程接近,在俄倡議下,歐亞經濟共同體國家已研究制定了“2020年前燃料能源綜合體發(fā)展戰(zhàn)略草案”。2010年7月5日,俄、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國宣布,正式啟動“關稅同盟”。因此,今后,俄擬在中亞形成共同市場,加強地區(qū)一體化進程,著手建立以歐亞統(tǒng)一能源空間為核心的計劃等值得關注。而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國家,雖也在制定相關能源政策的構想,但是,正如上合組織前任秘書長努爾加利耶夫所說,“現階段,談所有成員國對這一政策都能接受、協商一致的概念,還為時尚早,較快進行的工作應是使各國立場接近。因此,目前與其說是上合組織,不如說歐亞經濟共同體是積極討論、比較和進一步協調成員國能源戰(zhàn)略的平臺”。
最近,又有俄學者提出,“俄將把強化與中亞國家的經濟與能源互動,作為穩(wěn)定歐亞地區(qū)的重要因素”?!岸砗椭衼唶页贫ńy(tǒng)一的工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規(guī)劃外,還必須在自己油氣公司向外部市場出口油氣及其加工制品的計劃中限制對外經濟活動的自由化”。
3. 俄與中亞國家能源互動現在也遇到一定麻煩
俄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與中亞國家的能源互動,除有利方面之外,也有危險。這些危險是與其中天然氣出口國(俄、哈和烏)間,有時可能不是作為合作伙伴,而是作為競爭者有關的。這特別表現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歐盟有意降低進入其市場天然氣價格并可能利用俄與中亞產氣國之間,尤其是俄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一些分歧,挑起一系列擬繞過俄,投資其他輸氣干線的項目。此外,俄能源公司在哈國的地位已明顯弱于其他國外競爭者。同樣,在俄與哈國煤炭及電力部門間的互動,整體來看已走上正軌,但離前蘇聯時期的水平及規(guī)模還相差較遠。俄與哈國在核能部門的互動,只是近十年來后半段方開始增長??墒?,在世界經濟危機條件下,今后怎樣發(fā)展還不清楚??磥?,俄哈能源互動前景有希望,可依然存在較多風險。
三. 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幾點思考
由分析上合組織多年能源合作的進程,可得出下列幾點思考:
(一)世界各國發(fā)展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zhàn),加強能源合作應是必然選擇
經濟全球化、地緣政治和國際安全形勢的變化、全球氣候變化及不可預知的大自然災難等為世界各國發(fā)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多數國家為應對這些風險與挑戰(zhàn)均不得不在尋求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穩(wěn)定供應來源的各種途徑。而解決這一任務,現已被列為保證人類未來生存的范疇并成為各國對外政策的優(yōu)先方向之一。無論是能源出口國,還是進口國,以及跨境能源運輸國都在為確保各自的國家利益,傾向于建立起相互間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同時,基于它們之間互相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加強全球和地區(qū)范圍內的雙邊和多邊能源合作應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和選擇。
?。ǘ┲衼喌貐^(qū)對上合組織國家能源合作至關重要
目前,發(fā)達國家和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的國家都在采取各種措施,抓緊滲透、加強并擬長期鞏固對世界擁有豐富能源資源地區(qū)(也包括對中亞地區(qū))的影響力。在一些大國參與下,歐亞大陸和里海地區(qū)的能源版圖正在發(fā)生變化,圍繞上合組織框架內國家間的許多大規(guī)模能源合作項目正在或準備實施。西方國家(美國和歐盟)力圖弱化俄和中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影響,以強化它們在該地區(qū)的存在。中亞地區(qū)確實成了希望控制那里能源資源的大國地緣政治游戲的重要場所。
因此,在上合組織框架內關注中亞地區(qū)的能源安全;關注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介入及其參與的能源爭奪,以及俄羅斯和中國在此方面的戰(zhàn)略協調;關注中亞地區(qū)一些國家社會矛盾加劇,民生問題尖銳,以及經濟過分依賴外援等,應是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繼續(xù)探討的重大課題。
?。ㄈ┥钊胙芯拷梃b國際經驗,為上合組織能源合作提供司法保障
探索和確立上合組織相關國家都能接受的能源合作法律模式是一個勢必經歷的過程。其對進一步推動該組織能源合作有重要作用。因為國際能源合作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和沖突的變動過程。其間,合作與反合作的輿論及進程,常此消彼長。這些都決定了能源合作規(guī)則難有不變的定式且易發(fā)生變化。因此,必須深入研究影響國際能源合作的法律因素,需要遵循的規(guī)則,以及可借鑒全球和地區(qū)能源合作法律實踐經驗并進行對比分析等,以便為參與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國家確立均能接受的法律模式。
同時,上合組織相關國家還需增強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法律意識;促進多邊能源合作組織及法律制度的構建;參與國際能源合作法律機制的構建,以及適應國際能源合作需要等。并借此,一旦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能有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并使當事方能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
?。ㄋ模┪从昃I繆,著手制定非常情況下的全方位應急預案
2011年3月,由地震引發(fā)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正考驗著全球范圍內對核電安全的信任。這也令全世界在關注日本抗震救災之余,密切監(jiān)測、評估核泄漏事故所帶來的影響。同時,如何確保能源安全再次被廣泛提到人們關注的視野。
分析表明,中國和中亞地區(qū)分別處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及地中?!柴R拉雅山地震帶分支上,期望震災程度遠高于全球平均震災值。近年來,諸如地震、泥石流、高溫干旱等不可預測的嚴重自然災害,對上合組織國家能源安全均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因此,科學評估梳理涉及油氣田開發(fā)、管道運輸及其他包括煤炭、核能、水電等能源安全系列的風險特征、非常情況下的全方位應急預案、防護節(jié)點及具體安保措施等已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此外,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能源安全的合作,逐步擴大重點地區(qū)抵抗自然災害危害的能力,以及包括提高已建(油氣田、輸油氣管道、加油氣站、煤礦、電力運輸等)能源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益等實際問題,也需要上合組織相關國家共同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