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腳下的這條溝叫黃荊溝。從地圖上看去,四周環(huán)繞的丘陵將黃荊溝形成一個狹長的溝壑,滿山遍布的灌木類植物———黃荊,在夏季開花的時候,鋪天蓋地的紫色把這條溝裝點得格外美麗,這條溝因此得名“黃荊溝”。表面看,黃荊溝的出名是因為遍布滿山的黃荊,實際上并不是。那是什么呢?是這條溝里曾經(jīng)一趟又一趟地來回行駛過的世界上最早的蒸汽小火車。你想啊,在一條僅7公里多的溝里成天轟隆隆地來回駛過一趟又一趟的蒸汽小火車,那會是一種什么情景?那光景不說是驚天動地,也得是驚山動溝吧?可不是么,燒煤的蒸汽小火車在狹窄的山溝里轟隆隆駛過來,又轟隆隆駛過去,沉睡的山峰被吵醒,周圍的溝溝坎坎還不跟著嘰嘰喳喳起來?
二
黃荊溝的喧囂是因為轟隆隆行駛的小火車,小火車的繁忙則是因為這兒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黃荊溝煤礦,也叫威遠煤礦。今天在黃荊溝行走,當(dāng)年蒸汽小火車行駛時發(fā)出的轟鬧聲仍舊依稀可聞,由此帶來的喧囂與繁華便如過電影一樣,一一在眼前顯現(xiàn)出來。
地處偏遠的四川威遠縣黃荊溝由于地質(zhì)構(gòu)造作用,綿延的山體下蘊藏了豐富的煤層。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最早發(fā)現(xiàn)黃荊溝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煤的英國人帶著煤礦開采技術(shù)來到了黃荊溝。是年,英國人開始在這兒架井開采。煤炭開采出來了,就得往外運。那個時候,運送煤炭靠人背肩扛,牛拉馬馱。路線主要為兩條,一條運往自貢,一條運往資中。那年頭不通公路,去自貢,到資中都只有走石板路和田埂路。先說去自貢,煤炭用人力板車?yán)鳇S荊溝,走浦子灣,沿著資中的宋家鎮(zhèn)、高寺場,過威遠到自貢,路程約30多公里。去資中呢,有10華里左右。
與去自貢的路程比,到資中的路短了許多,卻更有看點,看點就是杉樹坳通往資中那條長達10華里的石板路。位于黃荊溝地勢最高的杉樹坳是溝里的一個隘口,也是通往資中的唯一通道。那時候的杉樹坳相當(dāng)于一個場鎮(zhèn),不,比一般場鎮(zhèn)豐富得多,可以說威遠縣城有的東西杉樹坳這兒都有,商店、飯店、客棧、煙館、賭館,等等,一應(yīng)俱全。換句話說,黃荊溝在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煤的同時,便出產(chǎn)了這些飯店呀,客棧呀,賭館什么的。人餓了可以在坳上吃飯,累了可以歇息,牲口可以添加草料。人和牲口精氣神足了,踏踩在石板路上便特別有勁,吭哧、吭哧,一步一個夯實,一夯實一個腳印。年深久了,這石板路中間便形成一條凹槽。當(dāng)然,石板路踩出凹槽是多年以后的事。眼下你就看吧,從杉樹坳往資中去,10里地的石板路整個被一個“煤”字鋪滿了!喏,彎彎的山道上,人背的,牛拉的,馬馱的,全都是煤,好一個煤字了得!紅墻綠瓦從杉樹林中顯現(xiàn)出來,與彎彎山道上牛拉馬馱,人拉肩扛的繁忙身影相互映襯,那光景煞是好看。這還不算,還要燈火通明,而且是持續(xù)24個小時的燈火通明。燈火通明映照下,彎彎的杉樹坳的石板路上源源不斷地行走著馱送“烏金”的人流、牛群和馬幫,其光亮勝于北京的長安街,成都的春熙路吧?要說,長安街也好,春熙路也罷,平常間還不至于持續(xù)24小時燈火通明吧?可杉樹坳就24小時燈火通明了!
燈火通明的杉樹坳的熱鬧是厚重的,厚重來自兩條源源不斷接納外運煤炭的線路。自貢,以盛產(chǎn)井鹽聞名于世的中國內(nèi)地早期的工業(yè)城市,井鹽要熬煮,熬煮得靠大量的煤炭作燃料,這樣,與自貢毗鄰的黃荊溝煤礦便成為最便捷的供給渠道。運往資中的煤炭呢,主要供給資中金李井鎮(zhèn)的金家、李家兩戶大鹽商。那個年代,雖是人背肩扛、牛拉馬馱,但每天外運的煤炭仍以數(shù)十噸計。
1958年,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明顯感受到灼熱的年代。受此影響,地處偏遠山區(qū)的黃荊溝煤礦,從河北石家莊動力機械廠購進10臺小型蒸汽機車。往后,開始投資修建窄軌鐵路。之后,一條長7公里多的窄軌鐵路建成。從此,地處偏遠的黃荊溝除了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煤外,開始生產(chǎn)亢奮的小火車吼叫聲。
三
黃荊溝開通小火車后,杉樹坳便不再熱鬧。先是建成的成(都)渝(重慶)公路將杉樹坳驅(qū)趕出了熱鬧。再往后,建成的白馬廟水庫又將本來就遭遇冷落的杉樹坳的冷落推到了極致———杉樹坳的石板路,連同先前建在杉樹坳的商店啦、飯店啦、客棧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被水庫淹沒得沒了蹤影。
杉樹坳漸行漸遠了,黃荊溝卻比先前更喧囂繁忙了,喧囂繁忙皆是因了小火車。
小火車來到黃荊溝,整條溝都為此沸騰了。好長一段時間內(nèi),黃荊溝人談?wù)撟疃嗟木褪切』疖嚒K嘖,這怪怪的鐵家伙,不吃草料,不嚼包谷,只吃煤,卻能拉那么重的貨物,聽說要拉十來噸煤呢!才不止呢!說這話的人聲音宏亮,我一節(jié)節(jié)地數(shù)了車皮,有整整20節(jié)呢,聽說一節(jié)車皮就能拉6噸煤,你算算,20節(jié)車皮能拉多少噸煤?120噸!
后來,隨著出煤量的增加,貨車車皮由先前的20節(jié)增加到了20多節(jié),10臺小火車全部投入拉煤。一臺小火車?yán)?20噸煤,10臺呢,該拉成百上千噸了。
一大早,蒸汽小火車駛出車站,迎著初升的太陽,以15公里的時速,哼唱著“哐啷哐啷”的進行曲,行駛在黃荊溝開往泥河的征途上。在泥河卸了煤,返回黃荊溝;再裝了煤,駛往泥河;再卸煤再返回,每天如此往返行駛4至6趟。一臺小火車跑4至6趟,10臺小火車該跑多少趟?40至60趟!
除了拉煤,還拉旅客。那個時候,從黃荊溝去泥河分廠上班的人很多,汽車又少,于是就在貨車廂后面掛了5節(jié)客車廂和4節(jié)平板雜貨車廂。乘客多時,平板雜貨車裝貨物,也裝挑了蔬菜去泥河賣的黃荊溝附近的農(nóng)民。蔬菜筐啦,背兜、簍筐什么的,把個平板車廂堆放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車票一角錢,黃荊溝上車就賣票。半小時路程,車到泥河,票還沒賣完,站已經(jīng)到了?!八銍D算嘍,下次買吧?!笔燮钡睦瞎と苏f。盡管有五六個老工人(一人負責(zé)一節(jié)車廂)賣票,下次照樣會有來不及買票的。沒法子,誰叫有那么多人趕小火車呢。再說了,乘坐小火車的多數(shù)是熟人,不是礦上職工,也是職工的親戚,或者子女。至少也是附近看著眼熟的村民。一句話,都是黃荊溝的人。
我坐上小火車是在它開通以后第二年的暑假。小學(xué)二年級,我從礦小學(xué)轉(zhuǎn)到縣城讀書。暑假回黃荊溝,找母親要上一角錢,約上兩三個小伙伴,跳上黃荊溝開往泥河的小火車。通常情況下,這買車票的錢都能省下,最后用來買了吃的,醬大頭菜啦,鹵豆腐干什么的。小孩坐火車并不固定在一個座位,而是在幾節(jié)車廂里跑來跑去,跑得差不多時,泥河就到了。再說了,賣票的老師傅往往也不叫我們這些小屁孩兒買票。
除了假期從縣城回來坐一趟小火車,每年過年是一定要坐的。要過年了,被大人帶上,坐了小火車去泥河趕集,購買年貨。
“彎道嘍———”司機看著前面的彎道大聲說。
“沒有人!”一旁的司爐眼睛專注地盯著前方彎道處,應(yīng)道。
“嗚———”火車發(fā)出一聲歡暢的長鳴,車輪碾著窄窄的軌道轟隆隆地駛了過去。
窄窄的山溝里,并不寬敞的小火車迎面駛來,猶如一座大山朝著你壓上來,一瞬間讓人窒息。就閉眼睛,用雙手食指插進耳朵,減少小火車吼叫帶來的高分貝噪音。與此同時,腳下的路基在劇烈晃動,強勁的疾風(fēng)呼地騰空而起,順便將殘存在路基邊、山溝旁的紙屑、瓜果皮類雜物卷向空中?;疖囘^去,車下的人便被淹沒在碩大一團溫暖的白氣之中。
早年駕駛小火車的司機肖先果,頗為得意地給我講述起當(dāng)年小火車在狹長的溝里往來穿行的盛況。他說他上車那會兒可是“三新”,鐵路新,火車新,師傅新。那年頭的黃荊溝煤礦紅火得很哩,日產(chǎn)煤達3000噸,年產(chǎn)達上百萬噸。這么多的煤不使勁拉,能拉得過來嗎?剛開始,黃荊溝煤礦有6臺蒸汽小火車在跑,后來增加到10臺。這種情況前后長達46年耶,嗨!
四
小火車的高昂的轟鳴聲不止響徹在黃荊溝里,還傳到了威遠縣城,不,遠不止威遠縣城,在四川省內(nèi)外都聲名顯赫呢?!皼]有小火車運送的優(yōu)質(zhì)煤,四川的火車就翻不過秦嶺,重慶的鋼鐵廠就煉不成鋼?!秉S荊溝人說。這絕不是自夸,這是篤定的事實。鼎盛時期的黃荊溝煤礦,總設(shè)計能力達到60萬噸/年,60年代初創(chuàng)下98.8萬噸/年的歷史最高水平,是四川省四大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