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頸椎病;中醫(yī)護理;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1-0096-01
頸椎病即中醫(yī)“項痹”,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2010年以來本科對100例頸椎病患者進行以針灸推拿為主,內(nèi)服中藥,靜滴益氣活血、通絡止痛類藥物,配合中藥熱敷,頸椎牽引,磁療等中醫(yī)綜合治療及護理,療效滿意,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觀察頸椎病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齡25歲~80歲;病程5~20d。經(jīng)過中醫(yī)綜合治療和護理,60例痊愈,35例好轉,5例無效。
2護理
21情志護理多數(shù)患者常有痛苦和焦慮情緒,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做患者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患者思想狀況,尊重理解患者,幫助患者解決困難,適時給予安慰和解釋,介紹本病發(fā)生的可能因素及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緊張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療及護理。
22睡姿護理告知患者睡眠姿勢不當,易引起或加劇頸椎病。因此要改善和調(diào)整頸椎在睡眠中的體位。其中枕頭的軟硬高低至關重要,枕頭高度宜在8~10cm軟硬適中。一個合適的睡眠枕頭是防止頸椎病進一步惡化的必須品,也是頸椎病自我治療時的必備品。
23飲食護理(1)急性期患者癥狀較重,應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主,可食用易消化食物;(2)緩解期以麻木為主,應食用益氣活血通絡之品,如當歸、黨參、黃芪等;(3)本病以腎虛為主故平時宜食用補益肝腎之物,如芝麻、核桃、山藥等。
24針刺護理多數(shù)患者懼怕針刺,針刺前須調(diào)整患者情緒,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注意針刺部位皮膚進行清潔消毒,以防止感染,留針過程中宜觀察患者神志,面色,表情,如出現(xiàn)暈針,應及時起針,并報告醫(yī)師。
25推拿護理進行推拿時,手法宜輕柔和緩,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和局部變化情況,防止手法粗重引起的意外。
26牽引護理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jīng)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一般用頸枕牽引帶做頸椎牽引,多取穩(wěn)當?shù)目孔唬诡i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10°~30°,避免過伸。患者充分放松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勢體位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diào)整,常用的牽引重量可自患者體重的1/10~1/5,多數(shù)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逐步加重,牽引時間為20~30min,1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如重癥患者或體重較重患者可采用臥位。
27中藥濕熱敷的護理濕熱敷是將藥物和熱療結合,通過濕熱將藥力滲透于患處達到活血止痛作用。牽引后30min,為患者做中藥濕熱敷治療。選用活血通絡類中藥,加水煮沸,將藥液倒入一個專用盆里,用2塊毛巾浸濕擰干后折疊置于頸部疼痛部位,蓋上膠單,再蓋上被子。濕熱敷時注意溫度,不宜過高,防治燙傷,以患者能承受為宜,一般50℃~60℃,溫度下降時更換毛巾,每次治療20~30min,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濕熱敷后及時穿衣,防止著涼。
28磁療治療的護理向患者介紹磁振熱治療儀的作用。取下手表、首飾等金屬制品及有磁性的物品。囑患者平臥,把頸肩墊墊于患者頸肩下,接通電源開關,調(diào)節(jié)溫度,選用mi模式,患者第1次使用時應選用低溫治療,患者適應后再調(diào)高溫度,治療過程中囑患者保持安靜。護士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患者若感心慌、胸悶、氣促、頭昏等不適,應停止治療,并報告醫(yī)生。治療完畢后關掉電源,取下治療墊,囑患者臥床休息5~10min,切勿立即掀開被子起床活動,以免受涼。
29功能鍛煉指導告知患者頸部功能鍛煉對于治療及防范頸椎病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進行頸部鍛煉:(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于后頸部,左右來回摩擦。(2)東張西望:頭先向左后向右轉動,感到酸脹為好。(3)前后點頭:頭先向前再向后,往前時脖頸盡量向前拉伸。(4)回頭望月:雙手叉腰,頭頸轉向身后(先左后右),如觀看身后天空中的月亮。(5)頸項爭力: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向友轉;頭轉向右側時上身向左轉。(6)頸手爭力:十指交叉,緊貼在頭后枕部,頭頸用力后伸,雙手用力向前頂。(7)雙手托天:雙手交叉舉過頭,仰視手背5s。(8)旋肩舒頸:兩手放在兩肩,先由后向前旋轉,再由前向后旋轉。(9)雙掌夾頸:頭略為后仰,左手掌拿捏后頸部肌肉。然后換右手,動作相同。
3出院指導
?。?)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避免過度勞累,掌握正確的工作姿勢;(2)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3)堅持功能鍛煉;(4)少食寒性食物。(5)頭昏,頭暈時不要強行走動,應就地休息,避免跌倒,待頭昏,頭暈緩解后在活動。
?。ㄊ崭迦掌冢?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