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蕊
(長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吉林長春,130022)
許多外語學習者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似乎掌握了大量的詞匯、語法和句型,但在面對一個具體的語境時還會感到緊張和拘束。這是因為在詞匯、句型和語法規(guī)則之外,外語學習者沒能建立起相關場景的腳本。在認知語言學里,腳本指的是特為那些經常、反復出現的事件序列而設計的知識結構。腳本的設計以交際的情景為依據,通過交際者認知的邏輯順序,對交際的過程進行有序地、符合邏輯地設計。在口語情景教學中,教授者如果單純地將話題情景、交際角色交代給學習者,而不提示或指導學習者設計腳本,多數學習者會覺得無從下手。即使交際者能夠針對相關語境進行交流,交際的內容也十分有限。如何豐富學習者口語交際中的語言是教學者潛心研究的課題,在此以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Abelson和電腦專家Roger Schank設計的餐館腳本為情景,指導大學英語學習者如何使用該腳本進行口語交際,并對口語測試結果進行有效地分析。
從大方面來講,餐館腳本可被分為四個場景,即步入(entering)、點菜(ordering)、用餐(eating)和離開(exiting)。第一個步入場景的發(fā)生是以一系列條件為前提的,如Props:tables,menu,food(F),bill,money.Roles:customer(S),waiter(W),cook(C),cashier(M),owner(O).Entry conditions:S is hungry./S has money.當這些條件都被滿足后,便可以假定步入場景了:顧客走進餐館,尋找一張空桌,決定在何處就坐,走到選定的桌邊,在椅子上坐下。每個動作都是下一個動作發(fā)生的前提條件,而整個步入場景又為下一個點菜場景的發(fā)生提供了可能。點菜場景又有三種可能的狀態(tài):或者桌上放著一本菜單(menu on table)S transfer s menu to s,或者侍者把菜單送過來W brings menu,或者顧客示意侍者把菜單送過來S asks for menu:S transferssignalto W/W transfersW to table/S transfers“need menu”to W/W transfers W to menu。這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為事件的發(fā)展提供了三條不同的脈絡,但殊途同歸,結果都應該是顧客拿到了菜單,顧客拿到菜單挑選菜品。顧客將自己的選擇告訴侍者S makes choice of food**/S transfers signal to W/W transfers W to table/ S transfers“I want food”to W,侍者走進廚房W transfers W to C/W transfers food to C,告訴廚師。這之后事件又有兩條途徑:或者廚師開始烹飪C prepare food script,或者廚師告訴侍者顧客點的菜當日沒有,侍者走回餐桌請客人重新點餐C transfers“no food”to W/W transfers W to S(go back to**of forward to exiting scene)
點菜場景過后進入用餐場景和離開場景,其腳本的設計與步入場景點菜場景大致相同。用餐中交際者可以隨意交談,可以對菜品進行評論,如Spanish Omelet tastes well,I prefer A disk to B,Someone disgusts...,可以就最近的生活閑聊,也可以聊聊彼此的朋友等等。離開場景可以包括如何付賬where should I pay for my meal?/How would you like to pay./Do you want to separate check?選則離去的方式如take taxi,drive oneself...
交際中,交際者能夠通過頭腦中的已有認知信息選擇所需要的,而后經過轉化輸出。
研究問題:運用Abelson餐館腳本是否能夠豐富學生交際中的語言?關于餐館用餐的句型使用的數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通過三次口語測試選取口語水平總體上相當的70名某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其中自由組合每2人一組,分成35組。
訓練方法:選取的70名學生由同一位老師任教,口語課程分兩次進行,每次9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第一次課教師給學生兩篇關于餐館語境的對話和一些相關的詞匯、句型,學生的操練以讀對話、聽對話、學生準備對話、做對話為主。第二次課教師運用Abelson餐館腳本的設計順序提示并指導學生如何針對餐館語境進行交際,然后指導學生查出相關的詞匯、句型,而后做對話。兩次課間隔一個星期,避免第一次課對第二次課造成影響。
語料采集:采集材料選取錄音的方式,由于是情景口語對話的方式,因此采取學生帶著隨身麥克的磁帶錄音方式。第一次錄音其中一組學生較比緊張所錄效果不好,材料失效。因此,在第二次錄音的時候這一組也沒有參與實驗。研究中,采集有效的錄音材料為34組??谡Z錄音材料由經過培訓的兩位教師進行轉寫,所得材料均與學生的口語材料相符。
語料分析:語料的分析分為對餐館場景使用的對比、對話中使用句子數量的計算。
圖1為第一次與第二次口語測試中學習者使用場景的對比。在第一次測試(實驗1)中,學習者使用一個場景做練習的居多即點菜場景,場景中多為waiter與customer的對話,waiter使用的句子多為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want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而customer的語言為一些簡單的菜品名,如fried chicken,some noodles等一些簡單的詞語。其中,有八組學習者使用了兩個場景,有五組加了一兩句用餐的句子,其他三組中有一組別有新意地增加了預定位子情節(jié),另兩組選擇用餐場景與離開場景,離開場景中加了買單和分別的內容。第二次測試(即實驗2)中由于增加了Abelson餐館腳本的設計講解,大多數學習者頭腦中形成了餐館用餐時的認知框架,這種講解后的課程設計也給了學習者一種暗示,即需要他們能夠盡可能去表現餐館中自己能夠表現的東西,因此,這次測試后我們發(fā)現,測試中沒有一組僅用一個場景,多數測試組使用兩個場景,部分組使用三個或四個場景。由于場景中可能需要多個角色出現,有的組中一個學習者扮演兩個角色。學習者使用的語言也發(fā)生變化,對話語言中增加了這樣的句子,如I’m starving.I’d like to try some real Chinese cuisine.What would you recommend,waiter?/If you like hot dishes,you can try some./ Let me write it down on this slip of paper for you.You can show it to the taxi-driver./Bacon and eggs with buttered toast.I like my bacon very crisp./The restaurant is full now.You have to wait for about half an hour.Would you care to have a drink at the lounge until a table is available?等等,這些句子的使用豐富了交際對話的內容。圖2是實驗1與實驗2場景對話中句子使用數量的對比。在實驗1中,由于學習者沒有輸入足夠的情景信息,輸出句子的數量也不多,平均每組十句左右。經過腳本設計指導之后,學習者頭腦中的認知框架形成,餐館腳本中將每一步用餐者和侍者的行為都設計出來,這種設計既符合現實生活,又在學習者頭腦中形成邏輯體系,在學習者進行同類情景的口語交際時會不自覺地選擇需要的信息。
圖1 場景數據對比曲線
圖2 場景句子使用圖表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情景腳本設計對口語交際的作用很大,產生的效果也很明顯。
在實際的口語教學中,交際情景腳本的設計能夠指導交際者用邏輯的、系統化的認知模式選擇相同情景中不同思維變換的言語表達。因此,如何建構情景腳本是口語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針對腳本建構筆者有如下建議:
其一,認知語境的內化作用。建構腳本首先要了解交際時的語言環(huán)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語言環(huán)境、文化語境蘊含于情景之中,三種語境通過人腦認知化后對交際的步驟和情景細節(jié)進行篩選而后輸出場景中需要的話語,因此,認知語境能夠幫助語言學習者通過語境建構腳本。然而,更值得說明的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可能使相同情景中腳本設計的步驟產生差異,故文化語境的吸收與積累是口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也是腳本建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其二,利用網絡和參考書籍對腳本設計情景中的漢語句子進行轉換。腳本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幫助語言學習者掌握更豐富的情景語言并應用于英語口語交流之中。因此,腳本設計之后要求學習者針對自己需要的場景細節(jié)找到所要使用的英語句型和詞匯,網絡是最快捷的查找工具,教授者可以通過網絡介紹些相關情景英文使用的信息。
其三,交際情景腳本設計中提倡發(fā)散的思維模式。情景交際即說話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交流,交際本身具有靈活性,腳本的設計也應遵循靈活、貼近現實的宗旨。因此,設計腳本時靈活、發(fā)散的思維有利于教授者設計腳本,也利于學習者應用腳本。
[1] 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 Schank,Roger C.,&Roger P.Abelson.Scripts,Plans,Goals and Understanding[M].Hillsdales,N J:Lawrence Erlbaum,1977.
[4] 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