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年4月4日,上?!渡陥蟆房橇艘粍t報道:“茲聞鄒容于昨日黎明四點(diǎn)鐘時,病死獄中。由某君派人收殮,髀肉盡消,空存皮骨。生敬鄒容者,當(dāng)為慘然?!?br/> 1903年,以“革命軍中馬前卒”自居的鄒容因著《革命軍》一書,慷慨入獄。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榮銜,崇祀宗烈祠。
據(jù)鄒容的同獄者章太炎先生(1903年,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捕)說,鄒容死狀甚慘,口張目視,不忍卒睹,人皆疑為醫(yī)師受賄害之。
鄒容的遺體放于獄方釘?shù)囊豢跇O為簡陋的薄棺內(nèi),棄置于獄外的萬人冢地上。一位不知名姓的人,將刻有“周镕”的一方小碣埋于棺前。其時,正處在清王朝的虐政之下,誰敢冒殺身之禍,來殮葬這位革命志士呢!
消息傳到日本,正在東京成城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劉三聞訊,焦急不安。
劉三原名劉季平,上海華涇人,平生嫉惡如仇,交友肝膽相照,人皆以義士呼之。鄒容1902年赴日本留學(xué),投身民主革命,劉三在日本留學(xué)時,十分欽佩鄒容,兩人結(jié)為生死之交。
劉三聞悉摯友遺體不知何處,決定回國尋找。
1906年初,劉三返回祖國。他獨(dú)自潛行至監(jiān)獄附近的萬人冢地,但見一片露骨朽棺,不知哪一具棺材是鄒容的。他接連辯識數(shù)日,也沒有找到。
一天,劉三又到萬人冢地徘徊,遇到一個老獄卒,就上前悄悄打問。老獄卒喝道:“你問此事,朝廷知道了,要?dú)㈩^的??熳甙伞!眲⑷f上銀錢,老獄卒附耳道:“曾有人在棺前豎有石碣一方,上面刻著‘周镕’二字?!?br/> 第二天黃昏,劉三拿了一把小鏟,凡棺前有泥土隆起的地方,都一一鏟去泥土細(xì)細(xì)辨認(rèn),終于在一具已裂縫的棺前,鏟得刻有“周镕”兩字的小碣一方。
“榮弟,劉三看你來了!”他抱住石碣,悲不自禁。
回到華涇家中,他與妻子商定,就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中,選擇地勢較高的三畝作為鄒容的墓地。
1906年4月3日,也就是鄒容周年忌日那天凌晨,劉三雇了一條民船,喚了四位鄉(xiāng)親,行至萬人冢的荒僻處。
日落時分,他們將鄒容的棺材連同石碣一并用氈毯包裹起來,放到船上,星夜返航至華涇。等到靈柩安放入槨,封土豎碣,天色已近拂曉。
1938年,義士劉三去世。臨終前,他囑咐女兒劉縉、女婿周夢飛,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hù)鄒容墓地,女兒、女婿含淚點(diǎn)頭,劉三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