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是中國古老傳統(tǒng)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老百姓稱過春節(jié)為“過大年”。除夕夜,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皇族也不例外。雖然皇宮的大年習俗充滿威嚴的帝王色彩,但除夕夜宮中帝后妃嬪也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享受難得的家庭溫情。
咱們看一看清朝的皇帝是怎么過大年的。
清宮過年放爆竹有講究。自臘月二十四以后,皇帝從寢宮出來,每過一門,必鳴爆竹一聲。
祭灶是清代宮中的重大祭祀活動之一。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要在坤寧宮煮祭肉的大灶前祭灶神,供品多達32種。
除夕夜,是宮中帝后妃嬪團聚的日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使威嚴的帝王之家也顯露出難得的家庭溫情。民間除夕夜吃餃子是在子夜時分,但皇帝那時要祭祖禮佛,所以皇帝要到凌晨3時后才能吃上餃子。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起,正月初一就要舉行隆重的元旦(古時稱春節(jié)為元旦)慶賀大典?;实鄢谔偷钍苜R外,還要在乾清宮舉辦內(nèi)廷家宴。
民間過大年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清代宮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門神、對聯(lián)是掛而不是貼。春聯(lián)不是用紅紙,而是用白紙或白絹書寫,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nèi)。最初用滿文,清中葉后改用漢字。
清宮所掛門神均先裝裱在安有銅飾件的框內(nèi),在粗絹或布上繪制,用黃綾沿邊。門神有四種,即金武門神、五谷豐登文門神、福壽雙全仙子門神、童子門神。這幾年沈陽故宮博物院每年中國新年都要舉辦“到盛京皇宮過大年”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大批海內(nèi)外游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