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文言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文言文沒有好的方法,一般仍停留在背景介紹—理解字詞—疏通文意—背誦記憶等幾個固有環(huán)節(jié)??贪宓慕榻B,繁瑣的講解,機械的背誦,這對于思想活躍、身處“叛逆期”的初中生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如何突破文言文教學的“瓶頸”,讓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索然寡味到興趣盎然,自覺自愿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學習活動中?近年來,筆者進行了相關方面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不避淺陋,就教于方家。
一、 領悟文化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是賦予學習對象主體地位、內發(fā)動力的過程。當學生認識到文言文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與功能時,就會產生學習愿望,激起學習的“內動力”。
文言文是相對于白話文而言的,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就是“用日??谡Z寫成的文章”。在古代,人們寫文章用的都是典范的書面語言,這種書面語言是相對穩(wěn)定不變的,在中國文化史上已流行了幾千年。其文字精練而優(yōu)美,行文簡練而穩(wěn)定,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智慧正是用 “文言文”來傳承的,它是開啟祖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正因如此,一些文言文的韻味和內涵,很難用今天的語言翻譯出來,更不用說其他語言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對文言文肅然起敬,對古代圣賢肅然起敬,才會下決心學好文言文。
同時我們明白,選進教材的文言文,一般都是文質兼美、極富教育意義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有其獨特的背景,也都有許多動人的歷史故事。選擇恰當?shù)谋尘爸R,能夠引起學生對那個時代有關人情世故的關注;而講述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歷史故事,更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習《趙普》一文,可以把涉及趙普的一些小故事引入,或是介紹宋朝修史作傳的一些背景知識。有了這些鋪墊,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會很高。
二、 重視涵泳誦讀,培養(yǎng)感知能力
多讀、熟讀,是提高閱讀古文能力的一種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有個經學家叫董遇,對《左傳》《老子》等古籍都很有研究。有人想跟他學,他卻不肯教,說一定得先讀一百遍?!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彼未笪暮捞K軾深有體會地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辈辉陂喿x上下工夫,想通過什么別的途徑獲得一把可以打開一切古文學習之門的鑰匙,那只是一種幻想。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闭娴搅诉@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
如何做到這一點,據筆者實踐,可從以下四步著手。第一步,聽讀課文,認準字音。這一步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在泛讀時,應做到聲情并茂,盡可能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如果自己沒有這個條件,可讓學生聽朗讀帶,務必讓他們感覺到文章的美,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第二步,合讀課文,明確節(jié)奏。學生一邊隨錄音輕聲誦讀,一邊標畫節(jié)奏。對一些難以確定停頓的句子,還可以借助注釋、已有的語法知識,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決定何處停頓,這樣才不致讀破句子。第三步,分讀課文,領會文意。在這一階段里,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個人讀、分組讀、配樂讀,也可開展朗讀競賽,使課堂上的朗朗書聲不絕于耳,使學生以誦讀為樂,養(yǎng)成自覺朗讀的習慣。第四步,齊讀課文,總理全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知。
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分析、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 采用靈活教法,提高課堂效率
教無定法,能活則靈。一般常用的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果能夠靈活應用,相互協(xié)調,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串講法,客觀地說,教學文言文離不開串講法,但是,串講法決非自始至終千篇一律地解詞譯句,而應該根據課文的不同而有主次之分、難易之分、輕重之分、詳略之分,要把力度放在要點、重點和難點上面,力避平均用力,即所謂“當講則講,會的堅決不講”。又如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多從這個角度去設計疑難問題,并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力避文言文教學的枯燥、單調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很多教師會將多媒體引進教學。巧用多媒體,不失為文言文教學的一種補充手段。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文言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重實用”而“輕形式”, 要圍繞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需要來選做,而不能以大量色彩絢麗的圖片、美妙動聽的歌曲等來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用多媒體課件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
四、 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贬槍Τ踔袑W生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的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習慣,終身受益。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學生方法。
1. 學會讀注解。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閱讀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學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注解的習慣是必要的,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后的注解,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
2. 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勤查工具書,尤其要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懂原文。學生在預習新課時除了看課文的注釋外,遇到疑難問題,還應自己查閱工具書,這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此外,對于特別難理解的字、詞或義項過多的詞,教師可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討論、鑒別、分析、比較。這樣,學生可以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同時掌握并積累學習方法。
3. 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弄清句義和文義,解讀文本,是文言文教學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以意率文,以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帶動詞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學切實可行的方法。這里要鼓勵學生善于質難問疑,善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五、 歸類整理筆記,養(yǎng)成積累習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文言詞語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語文教本入手,目的卻在于閱讀種種的書?!毙抡n標也要求初中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務必要掌握文言詞語的一些規(guī)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義,然后把這種能力遷移到課外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生系統(tǒng)掌握了課本中的文言文知識,就能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學《口技》一文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中“走”字該怎么理解,在交流時,一組學生區(qū)分了“走”的古今義,給出了正確的解釋;另一組則旁征博引,用成語“走馬觀花” “奔走相告”中“走”的意思加以比較,拓展了知識面;還有一組學生聯(lián)系起曾練習過的課外語段——《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的“走”。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對,筆記整理,學生的記憶就會非常深刻。對于一些疑難字詞,如《與朱元思書》中的“風煙俱凈”的“凈”、“任意東西”的“東西”、“泉水激石”的“激”等,要求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討論或網上搜集,得到答案并迅速記錄在教材上,然后每周進行統(tǒng)一,再謄抄到筆記本上,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目前,雖然文言文教學還未走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但只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勇于探索,反復實踐,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我們一定能徹底擺脫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育才實驗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