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炳
(華南師范大學 增城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體育對人多元智力發(fā)展的影響
宋亞炳
(華南師范大學 增城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通過體育認知的特征和大量的事實,論證體育的智育功能,參加體育學習與運動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多元智力水平,促進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社會品格的形成。
體育認知;智育;多元智力
人的智力發(fā)展是智育的結果。長期以來,很多人對“智育”、“體育”認識有偏差,認為書讀得好,文化考試獲高分的人,智育好,智力水平高。而搞體育的人,蹦蹦跳跳,不學無術,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形成這一觀點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
(1) 受重文輕武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2) 對“智育”認識的局限。不少人把智育定義為“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活動”[1]。顯然,這一定義是把“智育”與文化科學知識的獲得劃等號的。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強化了人們對知識的片面追求,誤導了人們對這一定義的普遍認同。
智育是提高才智、發(fā)展智力的教育。它包括知識的獲得、發(fā)展認識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勞動實踐能力、形成世界觀、社會積極性等各方面的內容。知識是智育的內容,是智力的載體。
(3) 對“教育方針”中“德”、“智”、“體”、“美”的孤立理解。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根據(jù)我國情況,把學校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任務具體化為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要求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經(jīng)過長期的討論,教育界逐漸形成了“四育說”,即在原來“三育”的基礎上增加“美育”。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根據(jù)教育方針,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和體育教科書都指出狹義的體育即身體教育,“身體教育與德育、 智育、美育相配合,成為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3]。將經(jīng)驗領域的素質分為德、智、體、美,它們反映的是社會對學生的各種基本要求。這樣的素質分類有助于教育的規(guī)劃、組織、實施和管理。但是,由于人為地把它們各自分開,結果也容易造成人們對其產生認識的分離及其實踐的脫節(jié)[4]。
此外,體育與智育的關系,現(xiàn)有的研究都集中在“身體的改善對智力的保證” 等內容上,這不足以糾正人們對“體育”“ 智育” 認識的偏差,不足以更進一步揭示體育的功能,以便發(fā)揮其更大的效用。筆者認為,體育包孕智育,換句話說,體育的過程很大程度就是智育的過程,所以選題“體育對人多元智力發(fā)展的影響” 予以論證。
體育中不管是身體教育、身體鍛煉、競技運動,不僅需要科學的知識、合理的技術、技能,而且身體力行,身心共用,以便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體育的學習與運動需要經(jīng)歷復雜的認知結構過程,呈現(xiàn)出各種與其它學科不同的認知特征。
2.1內容多樣性的特征
體育活動是人類生命與文化結合的一種活動。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它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從性質可分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內容。在理論上,由于體育與自然、人文、社會密切聯(lián)系,所以包含著廣闊的自然、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在實踐上,它包含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競技項目和身體鍛煉的內容,每種內容都有其獨特的練習方法和規(guī)范要求,競技項目都有其組織競賽的規(guī)則和裁判方法。從內容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多學科的互相參透結合來看,沒有哪些學科可與體育比擬。從事體育的學習可以獲得廣博的知識技能。
2.2身體運動與思維活動相結合的特征
體育運動多數(shù)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常常伴有對動作技術的理解、要領的掌握、形體的表現(xiàn)、比賽臨場的發(fā)揮、技戰(zhàn)術的配合、運用等,要經(jīng)歷一個個感知、認識、觀察、對比、分析、想象、判斷、創(chuàng)造等的復雜心理過程。身體運動與思維活動的這種長期結合,既能改善身體,又能開發(fā)大腦,呈現(xiàn)出明顯的智能特征。
2.3部分與整體反復結合的特征
整體與部分在知覺和認知中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學家所關心的問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1)強調部分的作用,認為認識事物是先部分后整體。(2)強調整體的獨立地位,認為認識事物是先整體后局部。(3)強調整體與部分的相互作用,認為知覺是整體加工和部分加工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體育認知中,常常是部分與整體的反復結合。如一個動作的學習,先是完整示范,到分解練習,再到完整練習,如此反復進行,直到對動作的熟練掌握。又如各個項目的競賽,先是對每個項目技術的掌握,再到技、戰(zhàn)術綜合性以及整體性的運用,每個項目都是如此。體育認知這一特點,能有效地加強人對知識、技能深刻性的認識與掌握,也有利于對部分與整體的全面把握。
2.4模仿性與創(chuàng)造性相結合的特征
體育中的模仿,通常被理解為對他人軀體運動的復制。這似乎是一個極簡單的過程?,F(xiàn)在,模仿的跨學科研究成果將模仿描述為:“一種罕見的從根本上與人類特有的智力形式相聯(lián)系的能力,特別是語言、文化和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蹦7隆氨徽J為與高級形式的智力有關”[5]。
創(chuàng)新,在體育的學習與運動中無處不在。由于認識、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個性特點等的區(qū)別,每個人必須因人而異地尋找自己的學習與運動的方法,這種各自不同的學習與運動方法的采用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個動作的臨場變化、一套動作的表現(xiàn)、一種戰(zhàn)術的運用、一場團體項目對抗賽的互相配合與發(fā)揮等等,都是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這些創(chuàng)新的成果由于情景與條件的不同是不可以復制的。
模仿與創(chuàng)新都是一種智力活動,在體育的學習與運動中,首先是模仿,然后在模仿與創(chuàng)新的互相結合中不斷地進行和發(fā)展。
2.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征
體育運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運動,要嚴格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身體機能變化的規(guī)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等,都要接受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包括遵守規(guī)則),都分別體現(xiàn)其人文、社會與自然的科學精神。體育運動離不開理論(包括經(jīng)驗性知識)的指導。體育認知這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征,有效地強化了體育學習的效果,既加強學習者對理論深刻性的認識,也提高其實踐能力。
從以上認知特征的分析可見,體育學習與運動能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技能,開發(fā)人的智能潛力,對人實行全面的綜合性的智育教育,有效地提高人的智力整體水平。
美國多元智力專家加德納教授把人的智力分為七種: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邏輯——數(shù)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體育學習與運動對這七種智力的發(fā)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特別是對如下四種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1) 身體——動覺智力?!斑@種智力主要是指運用四肢與軀干的能力,表現(xiàn)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shù)纳眢w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6]。在體育動作學習中,由于身體參與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的反復結合,經(jīng)歷反復認知、記憶等的復雜心理過程,動作技能的掌握由泛化到分化,最后到自動化,“身體——動覺智力”可達到驚人的程度:田徑中撐桿跳高運動員憑著一支竿可凌空騰起六米高飛越橫桿;跳水、藝術體操等運動員不用視覺,可憑肌肉感覺感知到自己完成動作的形態(tài),并根據(jù)技術需要調整身體姿勢;體操運動員可準確、穩(wěn)定、優(yōu)美地完成各種高難度的翻騰動作;籃球運動員可閉上眼睛運球,球好像被磁力吸引一樣跟著人走;太極推手,運動員可憑“聽勁”感知對方的用力方向及其用力大小化解對方,甚至借力把對方推倒;套路性演練項目,運動員利用自己的身體可明晰、有節(jié)奏、一氣呵成地完成各種藝術性的套路運動。這一連串的事例好像反映的只是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不是的。這些都是復雜的心智活動的身體表現(xiàn):其一,這些肢體動作的完成需要經(jīng)歷復雜的大腦神經(jīng)活動過程,這是大量的事實證明了的;其二,這些肢體動作的運用表達不同的想法或情感傾向,受明確的目的性支配。體育對人的這種智力的影響是普遍的,是必然的結果。這種智力獲得的意義不限于肢體運動,對人的感知、自控、自保、表現(xiàn)、競爭等智力的全面發(fā)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2) 視覺——空間智力。這種智力是指感受、辨別、記憶和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的能力。表現(xiàn)為對形狀、結構、線條、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一般認為建筑師、畫家等具有較強的視覺——空間智力[7]。體育中,也可通過個別與整體相結合、模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學習,或在對抗賽的集體項目中利用不同的場地、不同的情景反復地進行技戰(zhàn)術訓練和競賽,使空間的狀態(tài)結構等不斷變化,以此發(fā)展體育人的空間智力。如將復雜的動作先分解后完整教學,使練習者先獲得局部感知再獲得整體感知;先模仿學習,后創(chuàng)新學習,使練習者掌握動作由簡單化到復雜化、多樣化;通過跳水動作、體操動作等的練習,提高學生本體感覺的感受與控制能力,提高空間感覺能力;通過球類項目中隊員的走位、配合、行動路線的變化等訓練及對抗賽,提高練習者對空間的敏感度和判斷能力?;@球、足球運動等,賽場瞬息萬變,己方、對方隊員到處奔跑穿插,哪個是己方,哪個是對方,互相之間的跑動路線、意圖如何,他們能及時觀察、判斷、識別,并及時應對,如愿地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術意圖,達到整體配合的目的。體育中這種“視覺——空間智力”的發(fā)展是非凡的。這種智力對人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3) 自知——自省智力。這種智力指的是一個人認識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叭速F有自知之明”?!爸褐耍賾?zhàn)不殆”。一個人如果能在與他人的對比中認識自己的個性、品質、意志、能力、欲望、情緒等,他就能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評價,就能在群體或社會中較準確地給自己定位,以便恰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體育中由于其競技性和直觀性特點,容易對人進行自知自省智育的教育。體育競賽有規(guī)則制約,公平競爭。體育的直觀性,提高了競技的可比性,因而提高了競賽的準確性。從事體育學習與運動的人,就是從這些直觀、準確的比較中獲得自知的。比如: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條件,運動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根據(jù)自己的特點選擇一些表現(xiàn)項目的演練風格;根據(jù)自己的實力、條件,結合對方的情況,采取相應的競賽策略,以便揚長避短,制勝對方。體育中這種經(jīng)常性的自知自省教育,培養(yǎng)了體育人敢于并善于正視自己,面對他人的態(tài)度和智慧。
(4) 交流——交往智力。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xiàn)為個體能否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并據(jù)此做出適宜的反應[8]。這種智力在體育人的身上有較突出的表現(xiàn)。因為在體育中,對人的交流交往智力教育有十分有利的條件:第一,體育活動場所多在戶外,開放性大,便于廣泛的交流。第二,體育學習的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在實踐中進行,身心并用,能豐富練習者的內涵,鍛煉出練習者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第三,體育學習與運動的形式是個體與整體相結合,既體現(xiàn)個人的獨立性,也體現(xiàn)整體的合作性或對抗性。交流交往智力既要在獨立中發(fā)展,也要在合作中發(fā)展,更要在對抗競爭中發(fā)展。第四,在體育學習與運動的場所中,體育人要面對同學(隊員)、教師(教練),觀眾、領導等,常常遇到各種關系的處理,呈現(xiàn)出交流交往多樣性、復雜性的特征。體育人這種交流交往的智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技戰(zhàn)術的交流配合。在競賽場上,隊員一個眼神或身體語言,同隊隊員馬上迅速地作出應答性的反應,配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第二,外交活動能力。體育人因業(yè)務等需要,多數(shù)可以顯示出其外交主動性的特征(這一主動性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動手、活動、觀察、分析、應對、語言表達能力等)。不少體育名人都充分表現(xiàn)出這一超人的智力。
體育中含有智育功能。體育認知的特征及其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從事體育學習與運動,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多元智力水平。特別是對人的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等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這些智力的發(fā)展與一般知識性獲得的智力相比,具有更深刻的人文性和社會實踐性,對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社會品格的形成等將有更深遠的影響。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體育這一智育功能將被更廣泛地認識,將得到更深刻的挖掘和更充分的利用。
[1] 智育[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6705.htm.
[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2007-10-15.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體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
[4] 周峰.素質教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5] 陳建敏,金花.人類動作模仿的神經(jīng)機制研究進展[J].體育學刊,2007,14(11):47-50.
[6] 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主要依據(jù)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3):38-43.
[7] 王蕾.現(xiàn)在智力發(fā)展理論的新走向:建立多元智力理論模型——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發(fā)展理論述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07-111.
[8] 林崇德.智力結構與多元智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5-13.
TheInfluenceofPhysicalEducationontheMultipleIntelligence
Song Yabing
(Zengcheng Colleg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1363,Guangdong,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sports' intellectual education function by using its cognition's characteristic and a great massive of facts,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an effectively raise the level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and morals of the human being.
cognition performance;intellectual education;multiple intelligences
G807.4
A
1672-1365(2011)06-0117-03
2011-08-29;
2011-09-27
宋亞炳(1949-),男,廣東湛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