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錄平
平臺技術支持下的學生成長記錄袋變革*
● 王錄平
學生成長記錄袋是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但在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足。筆者主張將學生成長記錄袋和計算機信息技術聯(lián)系起來,建立一種網絡評價平臺,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用,建立專屬于每一個學生自己的成長信息數據庫,讓學生自己在其中自主的進行描繪、書寫,發(fā)揮家長、教師和學校在評價中的輔助作用,將更加有利于這種新型評價方式的發(fā)展,也更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平臺技術;成長記錄袋;變革
為繼續(xù)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部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在中小學建立和完善學生成長記錄袋制度,發(fā)揮成長記錄袋在學生評價和教師教學中的積極功用。然而,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教師教學任務重,缺乏對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指導;學生學業(yè)壓力大,對成長記錄袋參與性不強;家長工作忙,疏于對成長記錄袋的關注等。成長記錄袋愈來愈發(fā)展成為學生展現(xiàn)榮譽和成果作品的舞臺,失去了其本質的功用。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具有的信息容納量大、即時更新性、便宜性、平等開放性,尤其是網絡世界呈現(xiàn)的圖文、音頻、視頻鏈接的沖擊,成為吸引當下中小學生展現(xiàn)自我個性和進行交流新的平臺,也為我們進行學生成長記錄袋變革展示了一個新的窗口。
1.在成長記錄袋的認識上,出現(xiàn)了誤區(qū),對成長記錄袋的評價目的和價值缺乏應有的認識。美國的W·James·Popham就做了成長記錄袋與傳統(tǒng)測驗的區(qū)分。如下表:
成長記錄袋與傳統(tǒng)測驗的區(qū)別[1]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成長記錄袋往往成為學生展現(xiàn)個人作品和榮譽成果的平臺,弱化了其作為評價方式的功用。在一項關于成長記錄袋應用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中,有86.99%的學生選擇了展示型的成長記錄袋,而僅有34.96%的學生選擇了評估型;在成長記錄袋內容的選擇上,有86.18%的學生選擇了榮譽證書,其他內容僅占13.82%。[2]通過數據不難發(fā)現(xiàn),成長記錄袋的評價功能正趨于形式化。
2.在成長記錄袋的實施上,出現(xiàn)了難題。首先,教師固守評價的絕對主體地位,由于缺乏對教師在評價方面的培訓,教師往往成為成長記錄袋標準的制定者,也是最后診斷者,這樣就使成長記錄袋失去了原始的意義,即通過成長記錄袋,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和自我診斷的能力,在成長記錄袋的描繪、書寫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其次,在對成長記錄袋的保存與管理上出現(xiàn)了爭議。教師成為最大的負擔者,既要負責協(xié)助學生進行成長記錄袋的設計和日常的檢查工作,又要負責成長記錄袋的篩選、評定和最后的保存工作,造成評價與教學的沖突,為了避免耽誤正常的教學工作,成長記錄袋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成為學生任意涂鴉的練習本,可有可無,甚至遭到棄用。
1.評價內容過多,標準化程度低。一般來說,成長記錄袋分為4種類型:展示型、文件型、評價型和課堂型。每一種類型的成長記錄袋有著自己獨特的功用,展示型成長記錄袋主要表現(xiàn)學生喜歡的作品集和榮譽記錄,而評價型成長記錄袋是教師和管理者建立的學生作品集,是對學生作品集的評價與篩選。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標準,內容過于繁雜,成長記錄袋的應用出現(xiàn)不小的問題,尤其是在各學科成長記錄袋的應用中,成長記錄袋應該采用哪種類型,還是多種類型兼用,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如何進行評價等,成為困擾成長記錄袋實施的難題。有的中小學在實施成長記錄袋時,將成長記錄袋變成學生各科目的“錯題集”;有的將成長記錄袋變成學生的“藝術作品展本”“榮譽展本”“成長相冊”,失卻了成長記錄袋作為一種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提高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的評價工具的本質功用。
另外,由于裝載的內容過多,又缺乏科學的標準,導致在成長記錄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負擔過重,學生除了完成日常的學習任務外,需要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設計和完成成長記錄袋上,造成學生興趣感降低,不利于評價與學習的結合;教師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付出額外的大部分精力協(xié)助學生設計成長記錄袋,并作每天的檢查、篩選和評價工作,使得教師分身不暇,不利于教學和評價的結合,造成教師在教學與評價之間的“兩難境地”。
2.紙質成長記錄袋信息容納量低,使用效率低,人力資本和固定成本耗費高,不易保存,成為其實施的最大詬病。首先,成長記錄袋的設計。學生成長記錄袋是在教師的協(xié)助之下由學生主動制作完成的。但是,由于學生人數多,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學科多樣化,加之教師必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就造成在成長記錄袋的設計上耗費了教師和學生過多的精力,不僅耽誤了教師的教學時間,也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其次,成長記錄袋的實施。成長記錄袋的實施過程,是學生搜集自己成長與進步點滴,教師定期進行評價的過程。但是,由于紙質成長記錄袋信息容納量低,學生在篩選內容時,往往是選擇自己的榮譽記錄,很難表現(xiàn)其進步的過程性;教師評價任務繁重,由于成長記錄袋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加上成長記錄袋的學科多樣性,學生數量多,造成教師分擔的評價任務重,耗費過多的精力,阻礙了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進而學生難以得到進步,成長記錄袋也就失去了意義。最后,成長記錄袋的保存與管理。成長記錄袋裝載了學生成長與進步的點滴,既是學生提升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從而最終提升自我的依據,又是學校作為學生踏入社會后評價教學的重要根據。所以,如何有效的保存好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將最終關系到成長記錄袋意義的實現(xiàn)。但是,當下的紙質成長記錄袋由于信息容納量低,數量龐大,體積大,其保存與管理就成為每個學校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從而抑制了其功用的實現(xiàn)。
基于以上成長記錄袋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結合當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筆者認為將成長記錄袋的優(yōu)點與計算機信息技術聯(lián)系起來,建立一種全新的網絡評價平臺,以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發(fā)揮網絡信息容納量大,操作的便宜性,內容的生動鮮活性,易保存與管理等特點,建立專屬于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數據庫,由學生自己在其中自主的描繪、書寫,同時,發(fā)揮家長、教師和學校在評價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將更加有利于成長記錄袋這種新型評價方式的發(fā)展,也更有益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網絡評價平臺是建立在成長記錄袋基礎上的一種新的評價操作形式,它是對信息技術的一種積極有效的合理利用,是為了克服傳統(tǒng)紙質成長記錄袋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操作軟件。它秉承了成長記錄袋的本質含義,即持續(xù)性的關注與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點滴,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與自我反思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提升。該操作軟件將傳統(tǒng)的學生信息系統(tǒng)與時下流行的網絡博客相結合,既為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積累了寶貴的數據信息,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其個性成長與發(fā)展的舞臺。
網絡評價平臺是建立在成長記錄袋基礎上的一種新的評價操作形式,它秉承了成長記錄袋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在構建網絡評價平臺時,應根據不同顧客群體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用戶手冊,包括管理用戶手冊(學校管理部門)、教師用戶手冊(分為班主任用戶手冊與普通學科教師用戶手冊)、家長用戶手冊和學生用戶手冊。同時,依據在評價平臺中的地位,設置用戶權限,每個用戶擁有自己獨立的用戶名和登錄密碼,保證評價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學生在評價平臺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在教師和家長的協(xié)助之下,負責自己日常數據信息錄入,包括健康、學習、榮譽作品和個人日志等等,同時對教師、家長的評價做出反饋,包括如果受到不公正的評價,可以提出申訴;教師除了負責協(xié)助學生進行數據信息錄入外,主要的職責是對每一個學生作出評價,這種評價既包括定量的評價(分數),也包括定性的評價(評語、獎勵),同時還要做好班級的榮譽管理與公示管理 (班主任的職責);家長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孩子做好數據信息的錄入,協(xié)助教師做好評價的反饋工作,同時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決策提出自己的建議;學校管理部門主要的職責是做好評價平臺的維護工作,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轉,同時關注學生、教師和家長對學校管理決策的評價建議,做好反饋工作。
網絡評價平臺將針對紙質成長記錄袋內容標準化程度低,權責不明等不足,確立一種全新、科學的內容標準,保證平臺操作的有效性,也保證各評價主體能夠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網絡評價平臺的內容設為三個板塊:學生板塊、班級板塊和互動版塊。學生板塊是平臺內容的主體,是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基地,也是各評價主體實施評價的中心;班級板塊是班主任記錄班級榮譽、班級活動和發(fā)布各項通知的區(qū)域;互動版塊是網絡評價平臺的附屬平臺,具有相對獨立性,是一種網上交流平臺。
1.學生板塊。學生板塊是評價平臺內容體系的核心,關系到平臺運作的成功與否。學生板塊的內容較多,分為:(1)我的檔案。記錄學生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和簡介等資料,學生可以在自己的主頁上展示個性與不同,例如更換主頁顏色、背景圖片,也可以標示自己喜歡的人、人生理想和格言等等;(2)我的成長。記錄學生各學期的健康狀況,包括身高、體重、視力等等,學生可以通過日志、圖片、音頻和視頻的形式,全面展示自己的成長點滴,為未來留下美好的回憶;(3)我的學習。記錄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水平、學習品質和學習成績,平臺將在每門學科各個單元目標下設置超鏈接圖標,超鏈接的內容分為兩欄:一是學科教師、家長和同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的“星級評價+等第評價+激勵性語言評價+總等第評價”等多維度的評價記錄。[3]同時,學科教師要記錄下每個學生在日常表現(xiàn)中的閃光點,另外一欄是學生的學習感悟,包括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新道理,學生也可以在留言處就自己的困惑向教師提出疑問,要求教師予以解答;(4)我的特長、作品與榮譽。記錄和展示學生在繪畫、音樂、體育、寫作、英語等方面的特長以及作品,記錄學生所獲得的各項榮譽,并在每項榮譽和作品下設置超鏈接圖標,鏈接教師、家長和同學的評價與留言。
2.班級板塊。班級板塊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班級榮譽、班級活動和信息公告,班主任負責班級板塊的工作。首先,記錄班級獲得的各項榮譽,促進班集體形成向心力;其次,以各種方式記錄班集體的活動,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愛集體,愛學校的情操;第三,及時發(fā)布信息、公告,包括學校通知、作息時間調整、學生獎勵與處分,要慎用學生處分公告,避免造成對學生心靈的傷害。
3.互動版塊。我們將引用時下較為流行的QQ聊天工具的運行模式,各評價主體可以通過身份認證進入到互動版塊,并且互加好友。在互動版塊中,為了適應不同顧客群體的需要,設置了適合不同情境的私人聊天模式和集體聊天模式。但是,互動版塊僅僅作為各評價主體交流信息和心情的平臺,是非正式的,其交流記錄將不會列入到評價中。
網絡評價平臺作為依靠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新生事物,可能會囿于硬件設施不完備和人們傳統(tǒng)評價觀念的影響,在實踐中遇到種種困難。但是,社會信息化作為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隨著國家在教育信息化中投入力度的不斷增加和政策的傾斜,城鄉(xiāng)中小學校園網絡的普及,以及在信息化的大潮中,人們信息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和評價觀念的日益改變,網絡評價平臺將得到廣泛的采用,并成為真正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評價方式。
[1][美]W·James·Popham.促進教學的課堂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2]郭元亮.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研究——淄博市城區(qū)小學成長記錄袋評價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李艷,董明杰,董榕.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寧波市江東區(qū)的實踐與思考[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王錄平/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該文系張茂聰教授主持的山東省2010年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山東省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平臺系統(tǒng)構建”(J10LG33)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