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 西 犁 航/文
蒸面情結(jié)
陜 西 犁 航/文
不愛豪華的宴席,不愛猜拳押寶的觥籌交錯,惟喜歡背街小巷的各色小吃。因長著一張喜好零食的嘴,每到一座城市,我首先找特色小吃街,一家一家地品嘗下去。各種小吃中,風味各異、形式多樣的蒸面,在記憶里一路飄香。
剛上大學不久,一天閑逛時,發(fā)現(xiàn)校門附近有一家店,沒有招牌,但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心想,這家店的口味一定不錯!
進店,服務員不問吃什么,只說,大腕,中碗,還是小碗?我環(huán)顧四周,很多人自顧自悶著頭稀里嘩啦地在忙著吃,碗里的東西跟面條一樣,但比面條寬厚。帶著嘗試心理說,小碗吧!
小碗面條端上來,樣子跟扯面拉條子差不多,上面一層紅紅的辣椒油,伴著小半碗深色湯料,拌好,入口,既香軟可口,又略有勁道,一股醇香慢慢滲透味蕾,沁透五臟六腑,頓覺身心通泰。我問身邊正急匆拾掇桌子的服務員,這種飲食叫什么名兒?服務員定是認為我少見多怪了,莞爾一笑,說,蒸面嘛!蒸面?碗底有凍豆腐一樣的小方條,黃色,綿軟,有彈性,口感跟酥肉一樣。我再問,這個叫什么?服務員說,面筋!我問,用什么做的?服務員顯然覺得我有些少見多怪,莞爾一笑,說,面粉唄,面粉店里買的面粉!我特意跑到操作間,只見一層層蒸籠疊加在一起,近2 m高,熱氣騰騰。哦,蒸面,原來是用蒸籠將面粉湯蒸成面皮,然后切成面條,輔以湯料拌之!
面粉竟然能做出這么好吃的東西?我們從沒聽說過。我老家在偏南一些的地方,主食稻米,關(guān)于稻米的食品難計其數(shù)。但面食方面的小吃相對較少,我想,要是把蒸面帶回老家,招待客人,一定讓客人驚喜萬分。
后來才知道,蒸面有很多種類,有洗面皮,米面皮和搟面皮三大類。還可分熱面皮,涼面皮,手工面皮,機器面皮。寬面皮一碗一張,比如熱面皮。中寬的有手指寬,最細的岐山搟面,幾乎跟龍須面一樣。漢中的洗面皮,安康的蒸面和岐山搟面皮幾乎是三足鼎立,各有千秋,難分高下。但有一點幾乎是蒸面的標志,亙古不變的,就是紅紅的辣椒油和特制的香料湯。
一次回老家,我想帶幾袋岐山搟面皮。服務員很細心,說湯料裝在另一個小袋,不要漏了。我深知湯料的重要性,幾乎就是菜和鹽的關(guān)系。但越小心,越是出問題,火車上,太擠,湯料袋被擠破,流了滿地。沮喪地回家,奶奶安慰我說,湯料,我們自己不會做?難道比雞湯還香?為此,奶奶專門殺了一只雞,煲了湯,用湯拌蒸面。才嘗一口,奶奶便眉開眼笑,說,真的很好吃,下次再帶些回來,奶奶依舊煲雞湯!雞湯和蒸面,算是上錯花轎嫁錯郎,但味道仍然奇好,仍然那么饞人!
后來,我認識一個賣岐山搟面的中年男人,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在我們大學門前,一個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門臉,就兩口子勞作,每天下午三四點鐘就賣得精光,每天賣五六百碗。那時一碗不過兩三塊錢,每月的純收入輕松過萬。男人說,生意好,全在面的勁道和湯料上,面條嚼起來像牛筋,口感特別,湯料是中藥材熬的,必須精心調(diào)配,劑量搭配不好就是苦口的中藥,搭配得好才會芳香四溢。末了,補一句:這跟生活一樣!
班上一位女生阿瓊也酷愛蒸面,我倆常結(jié)伴滿城找蒸面店,一家一家挨著吃。最后,全城的蒸面店我們都能如數(shù)家珍。周末,就算坐上2 h公交車,也要到最喜歡的蒸面店吃一次。感謝蒸面,這個女生成了我女友,再后來成了我老婆!
如今,我倆每次到西安,下車第一件事,就是打的直奔最喜歡的蒸面店。老婆常笑,說,實在不劃算呀,吃一碗蒸面不過四五塊錢,但車費卻要花二三十塊!不僅如此,我們還把朋友們安排的各種酒席都推掉,說,如果真要請客,就帶我們?nèi)ツ銈冋J為最好的蒸面店吧。于是,一伙朋友,一個小型車隊,在都市的大街小巷,往來穿梭,一家一家地找尋,一家一家地品嘗,進行著最物美價廉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