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丹
閩南諺語詞語修辭特色*
李少丹
閩南諺語自然純樸,生動形象,使用獨具特色的閩南方言語詞和俚俗語,具有口語通俗親切的特點,樸實生動地傳遞了閩南先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在語言運用上保留了不少古代漢語的說法用法,并在其詞匯的使用上,彰顯出獨特的修辭色彩,使得閩南諺語精煉生動、雅俗并存,充滿了獨到的語言氣息和靈動的語言活力。
(一)保留古語詞
閩南諺語源遠(yuǎn)流長,不少詞語和古漢語一脈相承,語言精練,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尤其是一些單音節(jié)基本詞,如“箸”(筷子)、“鼎”(鍋)、“厝”(房屋)等,這些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已經(jīng)不用了,但在閩南諺語及生活中卻經(jīng)常使用,而且仍是基本常用詞。例如:
[1]鼎無破勿會漏,話無說勿會透。[1](P270)
[2]厝驚漏,人驚嗽。[1](P370)
[3]囝好呣值新婦好。[1](P85)
[4]吃水用箸夾。[2](P244)
例[1]“鼎”即現(xiàn)代漢語的“鍋”,全句意思為鍋沒破水就不漏;話不說意思就不明白。例[2]“厝”即現(xiàn)代漢語的“房屋”,意思是房屋怕漏雨,人怕咳嗽。例[3]“囝”即現(xiàn)代漢語的“兒子”。全句意思是兒子再好不如兒媳好。意謂媳婦對家庭的和睦至關(guān)重要。例[4]“箸”即現(xiàn)代漢語的“筷子”,意思為喝水用筷子夾,形容家境貧寒,也比喻難以得到。
古代漢語單音節(jié)詞為主,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雙音化了。閩南諺語大量運用古代漢語單音節(jié)詞,使諺語具有了明顯的古樸典雅,精煉簡潔的風(fēng)格特征,與其他地區(qū)的諺語相比,這一風(fēng)格特征尤為突出。
(二)善用略詞
為了語言簡潔或音節(jié)的整齊對稱,閩南諺語有時把一些詞語壓縮為單音節(jié),或省略某一個成分,這種現(xiàn)象我們把它稱為略詞。略詞的運用,對諺語的簡潔,上口易記起著一定的作用。例如:
[1]九月臺,無人知。[3](P60)
[2]啉卜趣味,茶三酒四。[1](P164)
[3]萬桐千棕,賽過富翁。[2](P11)
[4]處暑日,曝死鯽。[2](P43)
例[1]意思是九月雖過臺風(fēng)期,但有時仍突然來襲無人預(yù)知。“臺”是“臺風(fēng)”的縮略??s略詞的運用,使前后句字?jǐn)?shù)相等,音節(jié)勻稱,而且閩南語“臺”和“知”押韻。讀來和諧上口。例[2]意思是要喝得有趣味,喝茶最好是三個人,喝酒最好是四個人。這里“茶”指“喝茶”,“酒”指喝酒,“三”指“三個人”,“四”指“四個人”。通過詞語壓縮,諺語語言尤為簡約,易于記憶和傳誦。例[3]意思是多種桐樹和棕樹,收益就會勝過富翁。這里“桐樹”縮略為“桐”,“棕樹”縮略為“棕”,省略了“樹”。縮略后上下句音節(jié)整齊勻稱,語言簡潔。例[4]處暑日那天的太陽強烈,能曬死鯽魚?!蚌a”即“鯽魚”的省略,縮略后,上下句均為三個音節(jié),形式整齊??s略的詞語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詞,縮略后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差錯,主要追求節(jié)律勻稱,簡練雅致,上口易記,便于流傳。
(三)運用俚俗語
閩南諺語中有的俚俗語夾雜,不事雕琢,自然樸素,使得閩南諺語雅俗并存,語言靈動不呆板。例如:
[1]十喙九骹川。[3](P114)
[2]放屁脫褲。[3](P34)
[3]放屎無拭骹川。[3](P34)
[4]上轎才要放尿。[2](P169)
例[1]“尻川”即屁股?!班埂奔醋彀?。用“十張嘴九個屁股”來比喻人多嘴雜,意見多而不統(tǒng)一。諺語不避粗俗,用不雅的俚俗語“屁股”和嘴巴的不對應(yīng)現(xiàn)象來說明事物現(xiàn)象,語言樸實。例[2]比喻多此一舉。用“放屁”這種不雅的詞語來說明道理。語言雖粗俗,卻也樸實自然,不飾雕琢,生動風(fēng)趣地說明了抽象的道理或現(xiàn)象。例[3]是拉屎而不擦屁股的意思。諺語中“放屎”(拉屎)“骨交川”(屁股)皆是俚俗語,用粗俗的現(xiàn)象比喻做事糊涂。例[4]“放尿”是不雅的俚俗語,意思是新娘出嫁臨上轎才要撒尿,生動比喻該及早辦的事事先不辦好,急了才想辦。
(四)使用方言詞
閩南諺語具有本土化、口語化的特點,這和方言詞語的運用是分不開的。閩南特有的方言詞語和構(gòu)詞法,使得閩南諺語地方色彩鮮明,風(fēng)情獨具,增添了閩南諺語的自然美、樸實美。例如:
[1]阿公做先生,阿媽爛后靪。[1](P1)
[2]阿兄拍小弟,人人都喊是。[1](P1)
[3]囝好口母值新婦好。[1](P85)
[4]查某伓認(rèn)丑,查晡伓認(rèn)戇。[3](P177)
例[1]意思是爺爺當(dāng)了醫(yī)生,奶奶卻爛了腳后跟。意謂有的人雖有本事幫別人,卻幫不了自己?!鞍⒐笔潜矸Q謂,即爺爺。“阿媽”表稱謂,即奶奶?!跋壬敝羔t(yī)生。例[2]意思是哥哥打弟弟,人人都喊應(yīng)該。意為年長的教育年幼的,人人都會表示贊成。“阿兄”表稱謂,即哥哥,“小弟”表稱謂,即弟弟。表稱謂的詞語用“阿”作詞頭,也是古漢語的一種構(gòu)詞方式。如阿公、阿媽、阿兄等。如同《孔雀東南飛》中表稱謂的“阿母”、“阿兄”、“阿女”。例[3]“囝”表稱謂,指兒子?!靶聥D”指兒媳婦。意思是兒子再好不如兒媳婦好。例[4]“查某”表稱謂,指女人。“查晡”表稱謂,指男人。意思是女人不認(rèn)丑,男人不認(rèn)傻。比喻無自知之明。
閩南諺語中還有一部分雙音節(jié)詞的說法和普通話的說法不同,有的是語素不同,有的是語序不同。例如:
的說法,和普通話構(gòu)詞語素不同。如例[1]的雙音節(jié)詞“目睭”指眼睛。意思是眼睛若無神采,不比木頭人差。例[2]雙音節(jié)詞“番薯”即地瓜,這是閩南的叫法。諺語意思是農(nóng)歷五月十九響雷,預(yù)示當(dāng)年甘薯(地瓜)豐收。例[3]雙音節(jié)詞“目屎”指眼淚。意思是小滿時節(jié)下雨,長發(fā)大水,沖走魚蝦,使得魚蝦痛苦得流眼淚。例[4]雙音節(jié)詞“腹肚”指肚子,即小雞小肚子,幼兒小心腸。用于諷刺人小肚雞腸。
例[6]“雞母”即普通話的“母雞”,“雞角”即普通話的“公雞”。例[7]“風(fēng)臺”即普通話的“臺風(fēng)”;例[8]“鬧熱”即普通話的“熱鬧”。這些詞構(gòu)詞上和普通話的語序相反,獨具特點。
閩南諺語常常以日常習(xí)見的動物、人、植物、現(xiàn)象為話題,用來比喻說明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小中見大,通俗生動,易于理解,便于記憶流傳。例如:
1.動物話題
[1]狗蟻食蜜,胡蠅食臭臊。[3](P39)
[2]雞仔腸,鳥仔肚。[3](P52)
[3]鯽仔魚食過河。[3](P53)
[4]雞囝跟鴨母。[3](P52)
例[1]以螞蟻、蒼蠅的吃食習(xí)性來比喻事物各有所好。例[2]以雞鴨肚腸狹小來比喻度量太小,心懷狹窄。例[3]以鯽魚過河吃食來比喻越過本分。例[4]以習(xí)見家禽做喻,以小雞跟著母鴨,比喻跟錯了人。
2.人為話題
[1]臭耳人伓驚大槍。[3](P22)
[2]大人也著囝仔扶。[3](P25)
[3]看人大細(xì)目。[3](P63)
[4]半路認(rèn)老爸。[3](P17)
例[1]以聾子不怕大炮來比喻因無知而不怕。例[2]以大人也要小孩扶來說明領(lǐng)導(dǎo)也要群眾擁護(hù)。例[3]以大小眼看人來形象說明處事不公平。例[5]以半路認(rèn)父親來說明認(rèn)錯了人。
3.植物話題
[1]甘草自來甜,黃連依舊苦。[3](P36)
[2]好竹出好筍,好老爸出好囝孫。[1](P69)
[3]草花也有開時。[3](P20)
[4]甘蔗無雙頭甜。[3](P36)
例[1]以植物“甘草”“黃連”的特性來比喻物性不變。例[2]以植物竹筍來說明好的上輩會培育出好晚輩。例[3]以草花也有開時比喻窮人也有鋤頭的日子。例[4]以甘蔗來比喻凡事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例[5]意思是地瓜從頭挖,芥菜從頭摘。說明辦事要順從自然規(guī)律,循序漸進(jìn)。
4.日?,F(xiàn)象話題
[1]鼎較冷灶。[3](P30)
[2]草枝有時也會絆倒人。[3](P20)
[3]秤錘拖尾。[3](P22)
[4]半暝出一個月亮。[3](P17)
例[1]以日常習(xí)見的鍋灶特點比喻當(dāng)事人比旁觀者冷淡。例[2]以草絆倒人的現(xiàn)象比喻說明不可輕視小人物的道理。以饒舌不休呱呱叫,忘記爐中餅已焦的現(xiàn)象比喻話多惹禍。例[3]秤錘移到秤桿尾,秤桿隨即往下垂。比喻拖后腿。例[4]用半夜出月亮的現(xiàn)象比喻出乎意料外的事。
(一)同異配合,前后和諧
閩南諺語常把字?jǐn)?shù)相等、字面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兩個以上的詞語用在一個語言片斷里,同異對比,前后映照,從而突出了表達(dá)內(nèi)容,并顯出一定的詞趣和審美價值。
1.前同后異
相同語素組詞,前一個詞語相同,后一個詞語不同,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下形成同異對照和配合。例如:
[1]只有懶人,沒有懶田。[2](P41)
意思是只有懶惰的人,沒有種不好的莊稼。
[2]冷飯容易吃,冷語難以聽。[2](P287)
意思是冷飯容易吃,諷刺的話語難接受。
[3]魚要有活水,人要有活錢。[2](P334)
意思是魚需要活水,人需要多條財源。
[4]樹驚傷根,人驚傷心。[2](P575)
意思是樹怕傷害了根,人怕傷害了心。
例[1]的“懶人”和“懶田”,例[2]的“冷飯”和“冷語”,例[3]的“活水”和“活錢”,例[4]的“傷根”和“傷心”,都是前一個字相同,后一個字不同,前后形成對照,語意深刻。
2.前異后同
相同語素組詞,前異后同即前一個詞語不同,后一個詞語相同。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下形成同異對照與音響和諧。例如:
[1]種田看氣候,打鐵看火候。[2](P351)
意思是做事要掌握時機。
[2]做事著小心,改錯著狠心。[2](P5951)
意思是做事要小心,改錯要狠下心,徹底改正。
[3]煮菜著油料,種田著肥料。[2](P122)
意思是煮菜要有油,種田要有肥料。
[4]心頭無火,鼻頭無汗。[2](P195)
意思是遇到事情要心平氣和不著急。如上例[1]的“氣候”和“火候”,例[2]的“小心”和“狠心”,例[3]的“油料”和“肥料”,例[4]的“心頭”“鼻頭”,都是前一個字不同,后一個字相同,同異對比,表意鮮明,上口易記。
有的諺語還多處運用同異詞語,錯落有致,情趣盎然,語意凝練。例如:
[1]良種良稻,好種好收。[2](P70)
意思是稻種品優(yōu)就會豐收,
[2]路直有人行,人直有人緣。[2](P609)
意思是一個人品行好朋友就多。例如[1]“良種”“良稻”前同后異的兩個詞語并列,后面又緊接一對前同后異的兩個詞語“好種”“好收”,相映成趣,對比鮮明,聲音和諧,上口易記。例[2]“路直”與“人直”前異后同;而“人行”“人緣”前同后異,交錯組合,相互映襯,使語意精妙,語言富有辭趣美。
這種同異詞語的配合有的在復(fù)句的上下句中,有的在單句句內(nèi)。如上面的例子都在對偶的復(fù)句中,單句句內(nèi)的較少,例如:
[1]毒病毒藥醫(yī)。[2](P345)
意思是以毒攻毒。
[2]福地福人居。[2](P609)
意思是有福氣的地方屬有福氣的人居住。
例[1]的“毒病”“毒藥”,例[2]的“福地”“福人”,兩相配合,語言精辟。
(二)反義比襯,配合協(xié)調(diào)
閩南諺語常常借助反義詞的配合,形成互相對比、映襯、互相補充的表達(dá)效果,鮮明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從而使道理闡述得更深刻,使事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感情色彩更鮮明,語言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例如:
[1]銀白心肝烏。[1](P48)
[2]衫著穿新的,人著用舊的。[1](P221)
[3]理是直的,路是彎的。[1](P160)
[4]夏至日頭長,冬節(jié)日頭短。[1](P55)
例[1]“白”與“黑”是對反義詞,諺語用銀子的“白”與心肝的“黑”進(jìn)行對比,鮮明深刻說明錢財容易引來黑心人的道理,精練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例[2]前后句利用反義詞“新”和“舊”的對比映襯,說明衣服要穿新的才漂亮,而用人要用舊的才有所了解的人生道理。反義配合,對比鮮明,使觀點鮮明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例[3]意思為道理是明確的,但路是彎的,比喻說明遇事要靈活機智,可以迂回曲直達(dá)到目標(biāo)。利用“直”和“彎”的反義來揭示事物的矛盾統(tǒng)一,從而闡述深刻的道理,語言精警。例[4]意思為夏至太陽出現(xiàn)時間最長,冬至太陽出現(xiàn)時間最短。利用時間的“長”和“短”這對反義詞的配合,對比鮮明,互為補充,突出表現(xiàn)了事物的不同特點。
閩南諺語常常把抽象的道理和經(jīng)驗說得生動形象而又樸實平易,這和詞語修辭是分不開的。在閩南諺語中,常常出現(xiàn)描摹性的詞語及比喻比擬的詞語,賦予語言形象化、具體化、淺顯化,使閩南諺語產(chǎn)生出形象通俗,生動活潑的語言效果,易于接受和流傳。例如:
[1]月娘生毛,大水滿園。[1](P43)
[2]夏公田頭空空,夏母田頭發(fā)醭。[1](P53)
[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勿會大。[1](P180)
[4]三日南風(fēng)叫,十日北風(fēng)笑。[1](P216)
閩南諺語中一些詞語之所以產(chǎn)生出生動獨特的表達(dá)效果,是人們開啟無盡想象空間的智慧化體現(xiàn)。例如,把表天象的詞語人格化,諸如月娘、雷公等,想象賦予語言生動活潑的輕松和情趣。如例[1]“月娘”即月亮。“生毛”是用月亮周圍長了毛來描摹月暈。通過擬人化的描述,把月圍暈,會下大雨積水的生活經(jīng)驗描述得形象生動。例[2]為泉州諺語,把立夏逢單日稱夏公,立夏逢雙日稱夏母。意思是立夏逢單日多晴天,立夏逢雙日多雨天。把時間分公母,這種比擬的表述,生動風(fēng)趣。例[3]“雷公”指雷,“唱歌”是人的行為,用來寫打雷,擬人化的詞語生動說明雷聲先響,之后即使有雨也大不了的天氣情況。例[4]意思是連續(xù)刮了幾天南風(fēng)后,接著就會刮起北風(fēng)來。“笑”使“北風(fēng)”擬人化,語言生動。又如:
[5]半桶水,咕咕叫。[2](P219)
[6]九月熟,十月收;十月熟,面憂憂。[1](P95)
[7]說話響叮鐺,做事無半項。[2](P358)
[8]天上掃帚云,出海驚翻船。[2](P31)
例[5]用“咕咕”摹聲,形象說明沒多少學(xué)識卻愛吹噓。擬聲描摹使傳情達(dá)意更加逼真而有生氣。例[6]意思為農(nóng)作物九月成熟,十月能有好收成;如果十月成熟,往往收成不好。這里用“面憂憂”摹擬因收成不好造成的人的憂愁表情。通過借代,用結(jié)果代本體,使抽象的“收成不好”具體化、形象化。例[7]意思是說話說得響亮好聽,卻沒做成一件事。用“響叮鐺”來模擬人說話響亮的聲音,增添了文字的聲韻之美感,也使得語言更形象生動。例[8]“掃帚云”是個比喻性詞語,用掃帚的形象比喻云的形狀,形象生動,對天空出現(xiàn)掃帚形狀的云,出海就要當(dāng)心會有大風(fēng)大浪作出了形象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綜上所述,閩南諺語詞匯豐富多彩,詞語修辭精妙獨特,語言鮮活生動,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令人百讀不厭,值得探討學(xué)習(xí)。
參考文獻(xiàn):
[1]王建設(shè)、蔡湘江、朱緹緹:“泉州諺語”.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高家凌、鞏玉閣:“閩南諺語俗語格言集萃”.北京:中央文獻(xiàn)出版1997。
[3]黃守忠、許建生、李向群.廈門諺語[M].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
(作者系漳州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教授)
責(zé)編:吳文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xué)研究資助重點項目:《閩南諺語修辭研究》(項目編號為JA09161S)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