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橋
試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金錢物欲觀念逐漸加強,人性與思想在很多情形下遺憾地缺位了,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社會問題。在新的形勢下,中學生加強“人性養(yǎng)育”,顯得尤為必要。
讀了上述材料,請結(jié)合生活體驗與感悟,以“人性養(yǎng)育”為標題,自定文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襲。寫作導引
這是一道原材料加上標題的命題作文。什么是“人性養(yǎng)育”?人性,顧名思義,指人的本性。人性養(yǎng)育,其實就是在成長中,要注重體察、認識、領悟到積極人性的重要性,并在不斷感悟中內(nèi)化為自身的生命認知。只有注重人性的養(yǎng)育,我們的學習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
要寫好這道作文題,考生要注意下面兩點:一是要思想純正??忌浞终J識到“人性”的思想內(nèi)涵。這道題,考生要站在積極、健康、向上的道德與思想的角度,積極進行作文的立意與構思,那種反其道而行之的作文立意,不是命題者的意圖。二是要剖析合理。這道題,立意并不難,難就難在要將立意展開,結(jié)合具體材料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自然順暢的推演。
生活中,缺失人性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馬加爵、藥家鑫故意殺人,留日學生機場弒母;毒奶粉、蘇丹紅、毒大米、地溝油、瘦肉精、血燕窩,坑害消費者:躲貓貓、睡覺死、故宮多重門,有關部門不能及時真實地告知真相等等。甚至可以這樣說,大凡引起社會矛盾升級的情形,都與“人性的缺位”有關。所以,本題的寫作素材是非常豐富的。
佳作展評
人性養(yǎng)育
申陸桐
盤古開天辟地,世界不再混濁不堪,但仍是死氣沉沉。直到女媧娘娘創(chuàng)造了人這種生物,才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人,這種獨特的生物開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統(tǒng)治世界,并以其特有的光輝潤澤每一片土地。
這特有的光輝就是人性的美麗。人性的美麗源自于人性養(yǎng)育,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xiàn)。
兒時還未踏入學堂,母親就整天以《三字經(jīng)》上的句子教導我,讓我在懵懂間知曉了好多道理。母親最常念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句。人,生來就是善良的。人性的美麗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xiàn)出來,也源自于人性的善。幾年前,年輕軍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因體力不支溺水而亡。他去救落水女子,是出于人的本能反應,也就是人性的善。而現(xiàn)在,藥家鑫卻在撞了人之后,向受害者殘忍地補上幾刀,致其死亡,這是人性的缺失與泯滅,與禽獸無異??梢?,沒有了善意的儲存,沒有了對善的呵護與養(yǎng)育,人將變得多么可怕與丑陋。
有時,人性的美麗無處不在,就像二月的春風,吹綠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吹暖了人們的心房,吹出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為忠誠的衡陽消防官兵所感動,為救身陷火場中的人,二十個消防官兵犧牲。英雄試飛員梁萬俊,在飛機失去控制的危急關頭,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驚人的膽識操縱飛機安全降落,創(chuàng)造了世界奇跡。還有勇斗歹徒的女司機石東、杰出民警鞠俊瑞……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yè),有著不同的信仰,他們互不相識,卻有著相同的人性魅力。他們平凡,他們普通,但他們的行為所展現(xiàn)出的人性的美麗,卻讓人們知道了普通而又平凡的他們。人性的美麗無處不在,他們也無處不在。
我已經(jīng)長大,不再是那個整日聽著母親念誦《三字經(jīng)》的孩童了,但我仍常念誦“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是想讓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始終陪伴在我身邊,讓我自己在小事上盡顯人性的美麗,即使那特有的光輝在我這兒還有些微弱。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養(yǎng)育美的人I生,總有一天,我就會擁有足夠的光輝,去照亮每一個人,就像他們那樣,讓光輝照亮大地!
點評本文是一篇娓娓道來的議論散文。文章以“我”為切入點,通過鮮活的材料,去準確地認知“人性養(yǎng)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三字經(jīng)》成了全文的線索,而文章正面、積極的立意也得以凸顯,是一篇切合題意、材料豐富的優(yōu)秀作文。
人性養(yǎng)育
王俐
在談“人性養(yǎng)育”這個大話題前,我想列舉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連線題:喜煙嗜酒,粗魯而結(jié)巴,還有個情婦——丘吉爾;有過吸毒史,生活浪蕩——羅斯福;煙酒不沾,一絲不茍,對愛情忠貞——希特勒。
早已對以上名人的事跡了然于胸的我們必定對這樣的判斷甚是迷惘。名人符號的錯位令我們不禁生疑:到底品位與成就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同時,我們不禁質(zhì)疑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被灌輸?shù)拇蟮览?,不禁懷疑人性養(yǎng)育的力量。
與此同時,當猶太人遭遇大范圍虐待屠殺的民族災難,當他們一個個被推入毒氣室或被挖坑活埋時,站在他們背后的劊子手,那些殺人如麻的納粹軍官,竟是一個個具有高學歷,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教導過他們的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學生會淪喪到如此沒人『生的地步吧。
此時我又想到,幾年前有一個讀清華的大一學生,竟然將硫酸潑灑在熊身上取樂,看著熊身上多處被燒傷,皮毛膿腫,粘連一起,仍不知悔改,振振有詞地說自己這樣做不算犯法。清華,中國一流的高等學府,高中學子心中的圣地,會出現(xiàn)這樣的學生應算是一種恥辱吧。然而,這也讓我們認清了一個事實:當今教育存在著許多誤區(qū)。
在中國,許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清華北大的目標強加在子女身上,以為考上了這樣的大學就是成才,于是漫天鋪地的作業(yè)與要求席卷心靈休憩的空間。課后補習、家教、假期額外上課,占據(jù)了孩子所有的時間。最后,有些家長的愿望實現(xiàn)了,面子賺足了,可他們競沒發(fā)現(xiàn)孩子少了什么。
少了什么?少了人該有的純真與良知,少了熱情,變得麻木,甚至冷血。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道德教育,沒有學會怎樣尊重生命,不懂得怎樣付出愛,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馬加爵們、藥家鑫們的罪惡行徑了!
認真思量,養(yǎng)育這事真不好說。只是,我覺得,一個人有良知,可以自我約束,懂得愛人以及愛己,善待萬物,就很好了。通過人『生養(yǎng)育,做一個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人,也算是個人的修成正果了。
所以,在學習提升自己的同時,多加點人性,多加點良知,多加點良好的習慣和美好的品德,好嗎?這是一篇滿懷憂患意識、激情貴張的
點評優(yōu)秀作文。文章先從一組匪夷所思的“名人畫像”落筆,點出人性養(yǎng)育本身的難度與尷尬。而后從正面的憂慮入手,準確切入材料,提出人性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沒有就此停留,又援引了清華一學生潑熊事件,以及馬加爵、藥家鑫們的材料,雄辯地證明了缺少人性的可悲。最后文章結(jié)合現(xiàn)實,從現(xiàn)實中部分孩子人性的缺失入手,深入地表達了作者的憂慮,整篇文章,一氣呵成,不留芥蒂。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