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語文教改專家,總結(jié)出了一些成功的教改經(jīng)驗。但是,就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的確還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在僻遠的農(nóng)村,信息閉塞,教學設備簡陋,高中語文新課改推行起來舉步維艱,再加之教師觀念的滯后,難免存在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一:片面追求課堂形式卻影響了課堂內(nèi)涵的深度
處在偏遠農(nóng)村的高中學校,因?qū)φn改精神理解不夠,實行乏力,大搞形式主義,認為搞幾堂公開課、示范課就是課改,簡單地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代替了教師意志為主宰的一言堂,結(jié)果創(chuàng)新只停留在課堂組織和活動形式上,導致改革雖然花樣翻新但缺乏實質(zhì)性意義。部分教師有意識地借用多媒體來掩飾蒼白的文本解讀,雖然學生身心達到了愉悅,但語文本身的內(nèi)容卻未被重視。
誤區(qū)二:片面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從過去“以知識為本”轉(zhuǎn)變?yōu)椤耙匀藶楸尽保瑥倪^去的“以教師為主體”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應服務于學。習慣了主宰課堂、講解知識的教師,因不能一下子適應師生角色的巨大轉(zhuǎn)換,無法辯證處理師生間的新型關系,以為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由學習、自愿學習,結(jié)果,缺少了老師的“導”,該深化的得不到及時深化,該提高的得不到有效提高,課堂看似熱鬧,自由度看似很大,自主性貌似很強,但學習和認識活動過于膚淺,參與度低,效率不高,對于落實有效課堂教學只是空談。
教師論認為:“教學的本質(zhì)是學,教要轉(zhuǎn)化為學,教學就是在教師支持下,激起、強化、優(yōu)化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p>
誤區(qū)三:片面強化探究性學習而看輕接受性學習
新課程倡導學習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特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部分老師因沒有吃透課標精神,顧此失彼的屢見不鮮,結(jié)果落得個“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園”。
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是眾多教育形式的一種,既有獨特價值,也存在局限,有一定適用范圍,最好的方式是只能具體內(nèi)容具體對待。上課采取何種學習方式,要由教學目標、課文內(nèi)容、教學對象及客觀條件而定,因人、因課、因時制宜,不可一刀切。高中語文新課程中,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誤區(qū)四:片面注重課本的教而忽視了教材的整合
當前高中語文新課改的一個重點就是教師對語文課本的認識和使用問題。課本也就是我們認為的必修課程,在一些地方,教師還存在這樣的態(tài)度:凡是課本上寫的,我都要教;凡是我教的,學生都要記住。于是,必修和選修不分彼此,同等對待,篇篇講解,不講不放心,認為不講完成不了任務。課堂教學應當基于課本,用葉老的話說,課文不過是一個個例子,教師應當培養(yǎng)駕馭教材的能力,但又不能囿于教材,要成為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選擇、取舍、替換、補充、改編、拓展、調(diào)整、整合等方面的工作,想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
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更新學生被動學習的觀念,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很傳統(tǒng),習慣于對知識的被動接受,缺少自主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磥?,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仍是任重而道遠。
二、必須有效落實語文學習的過程性評價
語文課程改革,過程性評價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但從落實情況來看,不容樂觀。過程性評價的操作尚存在如何細化、量化和科學化的難點。
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廣度和深度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擴大知識面。因此,在語文課上要有意識地進行知識面的拓展。
四、對教材進行合理地使用
使用教材需要選擇、取舍、整合的勇氣和智慧,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仆人。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清涼的風,吹遍了教育的各個角落,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應乘著改革之風乘勢而上,決不可等閑視之。首要的是更新觀念,教師的觀念新了,你才能夠更新學生的觀念,大膽挑戰(zhàn),課堂上變“先教后學”的傳統(tǒng)理念為“先學后教”的新課程理念,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走出新課程改革的誤區(qū)。相信,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將要也必將在偏遠的山村開出絢麗之花,出現(xiàn)碩果滿枝丫的局面。
個人簡介:吳紹光,男,中學一級教師,一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現(xiàn)在四川省通江縣永安中學任教。
(作者單位 四川省通江縣永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