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臣
生物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把活的知識學活,并能靈活運用才能抓住新課程教學的靈魂。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科特色,讓知識真正活起來。本人就如何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使高中生物課生動有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做了一點探索,淺談如下:
一、課堂氣氛活起來
上課時,教師一定要面帶微笑,激情飽滿,用高昂的激情去感染學生,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緊跟教師的講課去思考、理解和記憶。課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的體會最深:
1.要理論知識實際化。講無氧呼吸時,我從長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發(fā)揮:(1)長跑后我們總感到腰酸背痛,為什么呢?因為長跑時氧氣供應(yīng)不足,我們的體細胞會進行少量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組織里乳酸積累過多會使人腰酸背痛。(2)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可進行乳酸發(fā)酵產(chǎn)生乳酸。這就是泡菜比新鮮蔬菜保存時間長,不易腐敗、味美可口的原因。(3)制酒時為什么要密封等等。
2.巧用比喻: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質(zhì)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蓋、鑲嵌或貫穿于其中。談到花生糕,學生們都笑了,因為它們的外形確實有點相像。我同時強調(diào):細胞膜與真實的花生糕又有不同:(1)它的“爆米花”——磷脂分子只有兩層。(2)它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zhì)分子都可以運動,整個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比喻中的不恰當部分必須及時修正,以防誤導)。
3.妙用詩詞。(1)自由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2)協(xié)助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埃?)主動運輸:可形象地表述為“逆水行舟用力撐”。(4)三口訣諧音助記憶。有絲分裂各期特征:①間期特征:DNA復制、蛋白質(zhì)合成——D復蛋合在間期;②前期特征:核仁、核膜消失,紡錘體、染色體出現(xiàn)——仁膜消失兩體現(xiàn);③中期特征: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構(gòu)成赤道板——赤道板上排整齊;④后期特征:著絲點分裂,在紡錘絲的牽引下,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均分牽拉向兩極;⑤末期特征:核仁、核膜重新出現(xiàn),紡錘體消失——仁膜重現(xiàn)兩體失。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qū)分記憶:
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子
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fā)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微量元素
Zn Fe B ( ) Cu Mo Mn
二、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直觀手段
機輔已經(jīng)成為主要趨勢。隨著電子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廣播、電視、程序教學機器、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正在越來越多、越來越成功地介入教學過程,研究教學模式的教師將不得不考慮這一特點。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xiàn)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qū)W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
三、學習方法活起來
教師應(yīng)在平時的教學點滴中,滲入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慢慢學會自主學習,擺脫被動學習習慣。一要讓學生有靈活的閱讀方法。閱讀是自學的基礎(chǔ),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只有當學生理解了閱讀的意義,才能積極參與閱讀并樂于閱讀。在閱讀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眼、口、腦、手并用的好習慣。二是要指導學生形成記筆記的習慣。
總之,要想真正走進新課程,就要面對全體學生,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教師要扮演好領(lǐng)路人和解惑者的角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要我們熱愛學生,樂于奉獻,就一定能讓生物課堂生動高效,妙趣橫生。
(作者單位 遼寧省北票市第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