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娟
摘要:語法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淡化,更不能否定語法教學,而應該優(yōu)化語法教學。肯定了語法教學的地位,并對如何優(yōu)化英語語法教學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語法教學;英語教學;優(yōu)化
一、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在英語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已被我國英語教學界所接受。其中最為流行的交際教學法、聽說教學法已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英語課堂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同時,反對和淡化語法教學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反對語法教學的理由是:我們漢語都沒有開設專門的語法課程,但是通過學習,我們照樣能說出正確的、符合語法的句子。淡化語法教學的理由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交際,交際能力主要是指聽說能力,學生只要能套用課本中的句型可以進行正常交流就算達到了教學目的。語法教得太多,就違背了語言交際運用,會將兩者對立起來。因此,英語教學應淡化語法教學。
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我們在習得母語時,時時刻刻處在母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下,不學習語法就可以形成語感,逐漸獲得語言交際能力,所以不需要開設專門的語法課程。淡化語法教學造成了許多學生不懂句子成分,混用時態(tài),濫用各種從句的情況,就更談不上正常交流了。
語法教學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使得它的地位產(chǎn)生了動搖:其一,語法教學教法陳舊,缺乏趣味性。近年來,盡管教材變過幾次,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許多教師依然受傳統(tǒng)“以語法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影響,閱讀課上講語法,口語課、聽力課大講語法,語法課上更是“滿堂灌”“填鴨式”。往往是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在這種教學中,學生不動腦,不思考,許多需要都得不到滿足,更談不上體會學習樂趣了。課堂教學方法依然還是老一套的歸納法、翻譯法,這些都早已使學生麻木、厭倦。第二,語法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F(xiàn)行的很多教材語法分析項目分層次、分階段地在教材中呈現(xiàn),盡管教材編者注意了語法知識的循序漸進性和系統(tǒng)性,但它中斷了語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內容過于分散,配套練習又缺乏針對性,達不到精講精練和突破難點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掌握某種語法,教師尋找大量習題讓學生練習,大搞題海戰(zhàn)術,否則學生難以對所學內容形成整體概念。這不僅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也增加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導致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動機受到挫傷。
二、確保英語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語言學家認為,語法是語言發(fā)生作用的框架,沒有語法,人們的交流形式就沒有一致性,就無法構成語言。語法能力是掌握語言形式的知識體系,是語言實踐能力的前提。如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套習慣的體系,更是受規(guī)則支配的體系。同時,倡導交際教學法思想的專家在為交際能力下定義時,無不把語言能力,即掌握語言、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和規(guī)則,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正確句子等,作為構成交際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交際教學法的主要奠基人威爾金斯在《第二語言學習與教學》一節(jié)中明確指出,語法是學習的中心,是保證表意的必須手段。語言既是交際工具,又是思維工具;既具有交際屬性,又具有文化屬性;既是功能系統(tǒng),又是規(guī)則和知識系統(tǒng)。語法知識可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具有交際能力,而且又是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深層的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而且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課堂是唯一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所以外語不能靠習得,還必須依靠學習。語法教學是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歸類,掌握規(guī)律,訓練學生正確和熟練地運用語言。由此可見,語法學習是語言學習中心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語法研究人員在幾年前就指出,“語法在整個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已經(jīng)不是語言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p>
筆者認為,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的任何時候、任何階段、任何情況都不能淡化,更不能不教,只能是優(yōu)化語法教學。
三、優(yōu)化語法教學的方法
首先,教師須更新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多注重課程的學習和研究,挖掘教材,在教學設計和方法上多下工夫,充分調動學生與教師互動,使學生動腦,動手,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角,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來優(yōu)化語法教學。
1.加強語法教法的趣味性
許多學生認為語法課像塊“干面包”,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個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所以,我們教師在講語法時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在語言上下工夫,幫助學生把語法點以中英文結合的模式編成口決或順口溜,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使語法知識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就能掌握。如在講授多個形容詞前置定語的詞序規(guī)則時,口訣為:限定描繪大長高,形狀年齡和新老,顏色國籍出材料,作用類別往后靠。再如,利用圖畫協(xié)助練習,畫一幅簡圖(提前準備好),讓學生根據(jù)圖來用虛擬語氣編故事。這樣做既讓學生動腦,又練習了學習的語法知識,而且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編自己喜歡的故事,從而興趣十足,學習語法的勁頭十足。還可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講解和練習語法,在講解和練習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可通過游戲“傳聲筒”,即把所說的話轉述給第三人來進行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語法的興趣大增,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2.將語法融于語境
語境是字、詞、句產(chǎn)生明確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人們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的,沒有語境就沒有交際活動。將語法教學與語篇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其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省略”這項語法中,把學生帶進課本劇,英語戲劇中有很多省略形式且貼近生活,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語法的運用,學中用,用中學。再如,在“講解一般將來時”時,可以讓同學們自編情景劇“十年后我的生活”,將語法規(guī)則融于具體語境,既易于學生學習,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3.注意語法知識語言的通俗性
語言本身專業(yè)化就比較強,比較抽象。有些老師講語法喜歡將語法專業(yè)化,一出口都是專業(yè)術語,把語法弄得高深莫測,使學生望而生畏。如果老師多用學生易懂的語言,將語言通俗化,學生學起來就容易些。如現(xiàn)在分詞和動名詞都可稱為-ing形式。有的教師專門將其劃分,這種區(qū)分對學生理解形式和意義的區(qū)別,它們在句中的作用沒有什么幫助,所以不需要那么勞神費力。
總之,語法在英語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的地位,淡化或不講語法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會阻礙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能走極端,既不能不教語法,也不能以語法為中心。而應像改革口語、聽力、閱讀那樣,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來優(yōu)化語法教學,將語法內容自然滲透其中,將枯燥乏味的語法加上許趣味佐料,使其"吃"起來津津有味,余味無窮,讓英語語法課綻放出新的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錢晶新.如何在高中教學中實施語法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0(10).
[2]賴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李躍進.中級英語語法巧記教學.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鳳翔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