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悅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常態(tài)課上多媒體應用的比率慢慢提高,而各級數學評優(yōu)課上多媒體的制作及應用更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一現象表明多媒體運用在數學教學上并不是完美無缺的。
關鍵詞:多媒體;思維過程;想象力;課堂互動
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代表了未來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方向。但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開始大量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特別是在各級的數學評優(yōu)課上,多媒體的應用好像成為一條潛規(guī)則,每個老師都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去制作一個華麗的、完美的PPT,好像沒有多媒體就沒有辦法展開教學。于是我對于現階段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濫用有了以下幾點想法:
一、網絡多媒體的應用,減少了自己的思考
很多教師的多媒體課件的形成,特別是PPT,自己制作的成分相對都比較少。課件中的大量的內容都是參考了網絡上現成的內容,最多只是稍微修改,避免雷同。但是這樣創(chuàng)作的課件,教師本身的思維非常少,而且都是在他人思考的基礎上再加以考慮。這樣可能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你走的路都是別人的老路,參照他人的樣本,自己就很難有更好的創(chuàng)新,容易被帶入別人的思維慣性中去。本人曾經去某所中學聽課,三所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上全等三角形這部分內容,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其中兩個老師的多媒體課件雷同率居然在95%以上。當時很多聽課老師都是會心一笑,因為這個現象大家都知道為什么。所以多媒體的濫用已經造成了很多教師缺乏自己的思考,削弱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重視課件的外表,忽視課件的內涵
作為一個多媒體的課件,給人更多的是視覺上的美感。為了能成功地吸引評委和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制作時分外注重外在的漂亮、華麗,追求最新的高科技展示。常常一個課件都是在學校的專門電腦老師的全程輔導下完成的。但是這樣的課件真的對教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嗎?我認為不然,華麗的課件,一般圖片比較多,色彩鮮艷,甚至還有些沒有特別作用的音樂,但是這些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分散了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干擾了學生的觀察,注重于感官上的看,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比如說,現在很多教師選擇Authorware和Flash來制作課件,因為做出來的東西好看、漂亮。但是我覺得幾何畫板更能應用于數學教學,雖然它沒有華麗的頁面展示。我認為作為多媒體數學教學的電腦軟件,應該以實用為先,我們是要利用課件去觀察、思考,從而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視覺上的享受。
三、完全替代粉筆黑板,減少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以前的教學模式是一只粉筆+一塊黑板,如果完全替換成一個鼠標+一個屏幕真的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嗎?我覺得也不是。首先是內容的容量,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由于使用了多媒體,節(jié)省了很多寫板書的時間,所以在上課的容量上要加大,一節(jié)課包含了更多的內容。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的更多,但是學生的思考速度是有限的,對于新知識的接受也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現在內容多了,學生只顧得聽、記,反而思考的時間受到了大大的壓縮。所以利用多媒體增加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那么容易消化的,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其次,多媒體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減少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金庸的一部小說,你先看完了書,再去看電視劇,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太讓人失望了,不論是角色還是情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電視直接以畫面的形式展現在你的面前,而書使你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你自己可以去想象,去思考。但是電視的出現,約束了你的想象力,使你沒有了那種滿足感。同樣,多媒體教學也有這樣一個弊端。
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選用了多媒體,在PPT的畫面上我投出了一個普通的等腰三角形,并且給出了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我提問:“那么等邊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在小學的時候就有所涉及,現在結合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更加容易得出正確的答案。所以大多數學生回答都是:是。但是有少部分學生回答:不是。我當時感覺很困惑,這樣的問題怎么會有分歧呢?于是我問了其中一個學生,他說:“老師你畫面上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你說的,像這樣的三角形稱為等腰三角形,但是等邊三角形明顯和你所畫的三角形不一樣啊,怎么會是你說的等腰三角形呢?”
我頓時啞然,不知道說什么了,沒錯,畫面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但是就像一個框子一樣,多媒體某些時候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空間,這一點也是不可避免的。
四、影響了教師的課堂發(fā)揮
每一位教師都知道在教學前備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那么有經驗的老師都了解,備課難,不是難在準備教學內容,也不是難在設計作業(yè)練習,而是難在備學生。什么叫備學生?就是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預測,預測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的每一種狀況,從而應對你所預測的學生狀況,在課前想好各種應對的方法。但是真正在課前能夠完美的做好預測對策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學生腦袋里是怎么想的,你一個人要預測50個人的不同想法,實在太難。所以在課堂上,一個教師能否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輔助教學,也是衡量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但多媒體課件在某些方面限制了教師有效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你在課前準備好的知識,想要說的話,教學中的環(huán)節(jié)已經被你完整的在課件中反映出來。那么如果課堂上有什么突發(fā)情況,你就會顯得很被動,課件上沒有怎么辦?出現的生成資源怎么辦?和預先作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沖突怎么辦?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
五、限制了課堂的互動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煩瑣的環(huán)節(jié)簡單化,而且經常通過Flash來頂替一些本來需要和學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表面上看來是節(jié)省了時間,并且有利于管理整個班級的學習紀律,但是真的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嗎?我覺得也不一定。在蘇科版七下“可能性大小”這章中我就遇到了這樣兩個例子。
例如:在講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活動。在不同的口袋中放置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小球,通過實驗來看看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
我在所帶兩個班級的教學中一個班級用的多媒體,就是制作了一個Flash動畫,上面就是從袋中摸球的集中不同結果,讓學生看,結果是學生看出了它們的區(qū)別。另一個班級我就常規(guī)方法進行教學,但是準備了道具、不透明的塑料袋和許多小球,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結果學生也歸納出了兩種事件的區(qū)別。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貌似起到了同樣的效果,但是課堂氣氛卻完全不一樣。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班級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沒起波瀾,平淡如水。而學生自己操作實驗的班級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把整個教學氣氛掀到了高潮。
總之,我們知道計算機長于動態(tài)、形象、直觀,而短于抽象、分析、總結,從而決定了多媒體只能是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多媒體教學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部。以人為本,教師和學生才是課堂永遠的主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靈活機動地處理課堂情況,注意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而不是盲目地濫用多媒體課件,只知道教學過程簡單化,教學場景華麗化,這樣反而起不到我們所想要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