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銘 彭玉琳
摘要:在當前深入進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問題,以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來闡述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性教學的幾點教學策略,具有比較實用的教學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有效性教學;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此,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化學教師并不重視“做實驗”,而是注重“講實驗”或“多媒體實驗”,學生則是“聽實驗”或者“看實驗”的化學教育現(xiàn)狀。學生失去了參與實驗的機會,形成了死記硬背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的不良學習習慣,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國化學家戴安邦曾說過:“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最佳場所。”在當前深入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探討如何進行有效性化學實驗教學顯得尤為必要。
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出發(fā),提出進行有效性實驗教學的幾個教學策略,以與同行切磋。
一、增強實驗內(nèi)容的開放性,拓展學生的問題空間
在以往長期的教學中,有許多教師也重視課堂演示實驗,但其做實驗的目的只是為簡單地呈現(xiàn)書本上所說的實驗,以此來驗證化學原理或驗證書中所提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這樣簡單枯燥的實驗教學,不能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也不能通過實驗過程聯(lián)系所學知識理論,達不到認知的平衡,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陷入僵局!如今,新課改提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筆者認為,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實驗內(nèi)容的開放性、啟發(fā)性勢在必行。例如:實驗室制乙烯時,學生在實驗時很容易觀察到反應混合溶液逐漸變黑,這與反應原理中的預期效果不符。此時,教師可以就此現(xiàn)象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1)根據(jù)反應物濃硫酸和酒精,推斷黑色物質(zhì)可能是什么?(2)還可能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學生經(jīng)過觀察、思考、討論,便能對問題作出解答,教師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引導探討:(3)將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否說明了乙烯和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4)必修1中,我們掌握了驗證碳和濃硫酸反應產(chǎn)物的方法,現(xiàn)在你能否由此及彼,設計一個完整的實驗方案來驗證本實驗中的氣體產(chǎn)物呢?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僅實驗內(nèi)容開放了,學生的思路打開了,而且解決新問題的同時也復習了已學的知識,學生都會隨著老師步步地設疑而積極地思考,學得極有興致。
二、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動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很多教師已習慣了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在下面看實驗的上課模式,因為這樣的課堂不會偏離教師設定好的軌道有序地進行。然而,新教材中的實驗已經(jīng)不再區(qū)分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了,這樣編排的目的本身就是要求教師盡可能放手讓學生做實驗。筆者在上課過程中,常會請學生到講臺上“幫助”老師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比如:必修1氯氣這一節(jié)中,氯氣的聞氣體的方法,氯氣與銅的反應、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等實驗,我都讓學生上臺做實驗,學生是實驗的主體,教師只起到從旁協(xié)助或提醒的作用來完成實驗教學。
三、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新課程增加了許多探究實驗或小實驗。教師可將部分實驗“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制作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驗能力。例如,在必修1中介紹Na2O2的性質(zhì)時,教師一開始就可以引導學生:水和CO2常用于滅火,但今天老師卻要用它們來點火,請看教師操作:(1)將Na2O2粉末用脫脂棉包好,置于鐵圈的石棉網(wǎng)上,用膠頭滴管向脫脂棉上逐滴加水?,F(xiàn)象:脫脂棉燃燒。(2)將Na2O2粉末用脫脂棉包好,置于鐵圈的石棉網(wǎng)上,用長玻璃管向脫脂棉中吹氣。現(xiàn)象:脫脂棉燃燒。這兩個實驗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急于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接下來教師輕而易舉地就讓學生掌握了Na2O2分別與H2O、CO2的反應,而且印象極其深刻。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瘜W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不僅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而且還要掌握實驗教學的實施策略。只有加強實驗的有效性教學,才能達到新課程預期的培養(yǎng)三維目標,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化學2.人民教育出版社.
[2]萬長江,王后雄.一堂體現(xiàn)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驗設計探究課[J].化學教學,2006.
[3]徐賓.新課程化學教學方式的基本特征與有效設計.中學化學參考,2009(4).
(作者單位 江西省宜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