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研究性學習的興起,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特征。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都要服務和服從于主體。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yōu)橐龑д摺⒓ぐl(fā)者、組織者,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地學習成為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教學氛圍;學習動機;學習能力
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當今語文教學中提得最多、最響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該給學生一雙“隱形的翅膀”,讓學生在語文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一、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飛翔的廣闊空間
和諧、民主、自由的教育環(huán)境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必要條件。只有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與舒展,才會有思維的活躍與創(chuàng)造,才會有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表現。教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師道尊嚴”的觀念,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一走進課堂,必須拋棄雜念,甩開煩惱,集中精力進入角色,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的目光注視學生,用柔和的話語感染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不必擔心因說錯話而遭嚴厲斥責,不會時時處于擔驚受怕、被動壓抑的狀態(tài)。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飛翔的沖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接受教師的傳授都要通過自身的內在活動來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著力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這方面,激發(fā)學習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習動機正是推動學生尋找知識、開闊眼界、潛心鉆研、努力克服學習中種種困難的強大動力。心理學認為,人的動機的根源是人的需要,在學習上則表現為對知識的需要,即求知欲。這種需要在一般情況下處于潛在狀態(tài),從需要到產生動機是有過程的。當一個人在外界的教育影響下,比如在適當的競賽、課堂上的及時肯定、表揚等刺激下,這種需要就被激起而形成十分活躍的內在心理因素,即學習動機。由此產生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學習內容成為學生刻意追求的目標,他們往往會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活動;一種是產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即使是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也能充滿信心地主動探索。無論哪種情況,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在學習上表現出主動、積極、緊張、愉快的狀態(tài)。
三、注重學法傳授,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交給學生飛翔的本領
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當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睘榇耍處熤挥凶寣W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學習,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法指導一般有: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就教材和學生而言,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不同體裁內容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從教材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年級的要求和學習語文的方法體系,制訂一個有系統(tǒng)、有層次、有重點的學法指導計劃,把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切不可機械、隨意。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當家作主”,提高學習能力,而不是由教師“扶”或“牽”著走。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自己去發(fā)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并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機會,這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有機會多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八季S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的質疑,無論是課始預習性質疑、課中深入學習質疑,還是課尾回顧延伸性質疑等,教師的態(tài)度應該是: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自我發(fā)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學習能力才會逐步提高,才會掌握“飛翔”的本領。
總之,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給學生一雙隱形的翅膀,讓這雙翅膀不斷成長、壯大,從而達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目的,進而提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