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柳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高考考試趨向多元化,藝術類的考生逐年增加。特別是美術考生,學校熱衷,家長重視。近幾年藝術類考試前,針對各專業(yè)考試的培訓班成了考生跨進大學的踏腳石,很多考生都提前三個月停了文化課,進培訓班專心備考專業(yè)課。這樣給文化科的復習帶來了新的考驗,特別是數學學科,本來考生的起點就不高,都覺得這科比較難學,怎樣才能讓考生在短時間內,有大收益呢?
一、有信心地學
選擇考藝術類的考生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真心喜歡這專業(yè),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另一類是沖著考藝術類對文化科成績的要求相對低些。而且后者居多,這一類考生的文化科成績也都比較低。曾經有一學生,專業(yè)課成績上了上一年的本科線,學習積極性高,目標也很明確。但上數學課卻偷偷在做文科綜合的復習資料,問及原因,說是數學一點底都沒有,與其花時間去重新學習難懂的數學,還不如背背、記記文綜,分數還來得快些、多些。所以做通考生的思想工作是關鍵。首先,要與考生分析數學學科與其他科目的根本區(qū)別、得分優(yōu)勢及其重要性。然后要給學生甜頭,建立起學數學的信心。找一些相對基礎的、容易上手的高考題給學生做,讓他們知道數學高考題并不可怕,也有可做的題。最后要經常跟他們交流,積極地輔導他們備考,多找些可行的學習方法指導他們。讓考生盡快掃除心理障礙,有信心地學習數學。
二、有選擇地復習
高考雖說是以能力考查為主,但每年還是加強對數學基礎的考查,以容易題、中等題為主,只要基礎知識過關,一般都能拿到一半分。但藝術類考生只有不到五個月的復習時間,在這有限的時間內要把考點復習到位,使學生拿到分數,難度比較大。復習計劃必須做好跟時間賽跑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要有選擇性地復習,復習對象是??嫉?、學生可以得分的知識點。如客觀題常考的集合、復數、向量、線性規(guī)劃、導數、程序框圖、概率與統計、兩個特殊數列、簡單的三角函數、幾何證明和極坐標與參數方程等。解答題的前三道,一般是三角化歸問題、概率與統計、立體幾何,或導數問題。這些內容不能鋪開來講,更不能像講新課一樣,但一定要讓學生了解、掌握解題要領和解題方法。復數:只講定義,兩種運算及模的計算。兩個特殊數列:講通定義,記住通項公式、求和公式及特殊性質。向量:要記住共線向量與垂直向量的運算公式。另外要教會學生線性規(guī)劃題的最直接求法,就是把約束條件——不等式組改為方程組,然后把方程對應的直線交點求出,再把交點對應的數組代入目標函數,求值,判斷最大的值就為最大值了,同理最小的當然就是最小值了。這是一般情況下可行的,特殊情況另算。至于三角題:公式多、變化大,涉及化歸問題和圖形問題,學生比較怕,難以掌握要領,把基礎知識講通就行,不必強求。概率與統計題,平常不怎么學數學的學生在短時間里都能把它學好,一般得分都比較高,是一道“給力”的題。由于美術生對圖形比較敏感,空間想象力也比較強,學起立體幾何來更容易上手,特別是三視圖,比文科生掌握得好,要舍得花點時間講透,反復訓練,一般好點的學生都能得較高的分數。對于其他題型,要求只是能答第一小問就行了,所以復習是以課本的基礎知識為主。在短時間里,不能鋪開來復習,不能深化復習,要盯著重中之重處,有的放矢、有選擇性地復習才能見效快、收益大。
三、“強化性”記憶
數學的基礎題很多都是考概念、公式、定理等,故熟記概念、公式、定理很關鍵。在一開始復習時,就要求學生在一周內整理出各章節(jié)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通過自己的整理,對其有一個認知的過程,大概了解了內容、數量、難度后,老師挑選出比較好的,再加工,去“偏”留“常”,把內容編排得更有條理、清晰、扼要,讓學生容易理解、聯系、記憶,并印發(fā)到學生手里。同時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想方設法背熟,務求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效果。且在每復習一個知識點時,讓學生把對應的概念、公式熟記。這種機械式的不需要思考的復習方式,學生還是會接受的。因為在相應的習題里會得分不少,如三角、數列、極坐標與參數方程、圓錐曲線等,對學生有一定的鼓勵作用和促進作用。而且,數學的概念、公式、定理雖多,但短小,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系,只要跟習題結合,運用一些記憶方法,如比較法、圖像法等,相比其他科的內容容易記憶。
四、“倒追式”訓練
通過一定題量的訓練,能立竿見影,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按常規(guī)訓練進行,要目標明確的訓練,這就需要一個方向標。而高考試題、模擬試題是最好的指明燈,故訓練的形式是踩著題點訓練,這種訓練方式稱之為“倒追式”。一般分兩階段進行。第一是在基礎復習時進行,先把高考試卷及一些模擬試卷印發(fā)到學生手里,每復習一個知識點,都讓學生找出相應的試題練習,從中直接知道如何考,及其難度、重點,從而有目的地進行復習、訓練。這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學到了點子上。第二是在綜合訓練時實行,每一套真題都包括了所有的知識板塊,做一套真題就等于把知識重溫一遍,正所謂:“熟能生巧”。通過多練多看,達到能舉一反三的效果。但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否則好生喂不飽,差生吃不上。不過都應該以客觀題和前三道大題為主。每一套試題都要經過三階段:限時訓練—改錯—評講。在這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解題方法,如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數形結合法等。另外,要讓學生設一本錯題集,常??矗磸途?,克服常犯的錯誤。這樣經過精煉、反復訓練,學生一般都能在基礎題上得分。
在藝術類考生的復習備考過程中,還會碰到不少問題和困難。但有一處方很靈,就是要讓學生喜歡你,從而喜歡上數學,然后展開你的大計,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單位 廣東省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