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漫天
(東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中國經濟
從行業(yè)層面探討影響我國出口國內分布的各種因素
薛漫天
(東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文章依據(jù)全國各省分行業(yè)出口額的數(shù)據(jù),研究了地理距離等因素對各行業(yè)出口在國內分布的影響。經分析發(fā)現(xiàn),在樣本期間,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為:交易成本,包括地理距離 (體現(xiàn)在各省至出海口距離和沿途運輸基礎設施指數(shù))和本省中間品供給;管理成本,體現(xiàn)在各省至服務業(yè)中心城市的直線距離。上述因素對不同行業(yè)的影響有一定差別。其它因素沒有產生明顯影響。
出口;地理距離;交易成本;管理成本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不過絕大部分行業(yè)的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部地區(qū),特別是一些沿海省份。除了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外,這顯然也與各地區(qū)的地理條件相關。本文關心的問題是:哪些因素決定了各行業(yè)在國內的出口分布?其中,地理距離的影響有多大?這些因素對不同行業(yè)的出口分布的影響有什么樣的差別?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將使用 2007年、2008年各省分行業(yè)出口額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計量分析。
從研究目的出發(fā),本文以各省份各行業(yè)出口額占全國相應行業(yè)出口額的份額為因變量,分析各種貿易量決定因素、特別是地理距離因素對其的影響。
在對國家或地區(qū)間貿易流量的經驗研究中,主要被應用的是所謂“引力模型”,即以兩國的經濟規(guī)模和地理距離(代表貿易成本)為基本的解釋變量,另外增加若干控制變量,來解釋兩國的貿易額。有關文獻的結果通常說明:貿易額與兩國的市場規(guī)模成正比,而與兩國間地理距離成反比。而且,在利用傳統(tǒng)形式的引力模型進行的各種檢驗中,貿易額對地理距離的彈性基本穩(wěn)定且有上升的趨勢。Berthelon等(2008)[1]指出,1985年以來貿易額對地理距離的彈性上升了約 10%,這意味著距離因素更加重要了。
如果忽略空運,跨國貨物運輸距離可以分為海運距離和陸運距離,本文研究的是出口額在國內的分布,主要涉及陸運,類似于國內貿易。Limao等 (2001)[2]指出,陸運的成本遠高于海運,1000公里陸運的成本與約 6500公里的海運成本相當。陸運的高成本必然明顯地限制內陸貿易的活躍區(qū)域的大小。Hillberry等 (2008)[3]運用美國國內貿易數(shù)據(jù)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理距離對貿易額的影響極大:距發(fā)貨人 4英里以內區(qū)域的貿易額是以外區(qū)域的 3倍;在距離從 1英里上升至200英里的階段,貿易額快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變得相對平緩。
地理距離并不僅意味著運輸成本,還反映了時間、信息成本以及文化和心理距離等因素。這可以被 Blum等(2006)[4]和 Huang(2007)[5]的相關經驗研究所證實。地理距離也并不僅意味著貿易成本。Carr等 (2001)[6]在分析國際直接投資時指出,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地理距離在增大國際貿易成本的同時,同樣增大了從事 FD I的投資和管理成本。Head等 (2005)[7]運用 181個國家從 1980—2002年的FD I、經濟規(guī)模和地理距離數(shù)據(jù)進行了檢驗,結果完全支持跨國公司對制造廠的投資金額與其距管理中心的地理距離成反比的假設;而且,這一反比關系在一國內和國際間都是成立的。那么,對于不同行業(yè)的貿易,地理距離的影響會有什么樣的差別?Ghemawat(2001)[8]分析了文化、制度、地理和經濟等四種距離對不同行業(yè)的國際貿易的影響,他的地理距離定義涵蓋了距離、出海口、國土面積、交通和通訊聯(lián)系、氣候等因素,他認為地理距離對產品單位重量價格較低(如水泥)或產品易碎易腐爛 (如玻璃、水果)的行業(yè)的國際貿易額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國內的研究中,駱許蓓 (2003)[9]對引力模型中的距離變量進行了討論,綜合運輸網(wǎng)絡密度對運輸成本的影響,提出了“調整距離”的概念,對本文亦有啟發(fā)。
到目前為止,我國各行業(yè)的出口品都仍以成本為主要競爭力,出口在國內的分布也主要取決于在不同地點生產所帶來的各種成本的比較,這種成本類似于安禮偉等 (2004)[10]所定義的商務成本的概念,即一個地區(qū)的典型企業(yè)在進行生產運作時所面臨的所有成本。該文主要從 FD I區(qū)位選擇角度研究商務成本,分析了三種成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其它成本,其框架值得本文借鑒。
從要素成本角度考慮,我國參與國際貿易分工的主要要素是普通勞動,本文選擇了制造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指標來反映要素成本因素。
筆者認為,出口企業(yè)的貿易成本、特別是在國內發(fā)生的部分也可以納入交易成本的范疇內進行分析,因而,本文著重從運輸成本角度來分析交易成本對出口分布的影響。依據(jù)有關文獻,選擇了各省至出??诰嚯x和沿途運輸基礎設施指數(shù)兩個指標。對于交易成本的其它部分,選擇了本省中間品供給、本省金融支持、政府行政效率等指標來反映。
我國出口額大部分來自外資企業(yè),其經營活動依賴于來自外資聚集的服務業(yè)中心城市的 (母公司的)管理和信息支撐,因此這些企業(yè)的管理成本①也是應當考慮的因素,這些成本與地理距離有密切的關系 (Head等,2005)。香港和上海是我國兩個主要的服務業(yè)中心城市,特別是前者。Feenstra等 (2004)[11]指出,在 1988—1998年間,中國大陸超過50%的加工貿易產品是通過香港轉口的,通過香港期間的平均漲價幅度為 24%,反映了香港提供加工貿易中介服務的收入??紤]到外資企業(yè)管理活動的特征,并參考 Head等(2005),本文采用各省省會至香港、上海的航空路線長度(實際采用了地圖距離)來反映這一因素。
考慮可能影響出口額的其它因素,本文還選擇各省居民消費水平和研發(fā)強度作為解釋變量,分別反映重疊需求和使產品差異化的能力這兩個因素的影響。
本節(jié)說明了分析所用的指標的設定及其數(shù)據(jù)來源。如無說明,則數(shù)據(jù)取自歷年《中國工業(yè)經濟統(tǒng)計年鑒》、《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交通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和各省統(tǒng)計年鑒。
出口份額:EXp,i,t為第 p省第 i行業(yè)第 t年出口額占全國該年該行業(yè)出口額的比例,數(shù)據(jù)包括除西藏外的其它 30個省、市、自治區(qū)。由于采掘類企業(yè)的分布取決于資源所在地,因而沒有包括這些行業(yè)。
工資:WAp,t為第 p省第 t年的制造業(yè)職工平均工資。
中間品供給 (SupplierAccess,SA):主要考慮本省 (工業(yè)部門)中間品供給??紤]到可能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本文采用的是滯后一年的產品銷售收入數(shù)據(jù),即其數(shù)據(jù)時段為2006年、2007年。為簡便起見,表達式中各指標均無表示年份的下標。具體定義為:SAp,i為第 p省第 i行業(yè)得到的本省中間品供給;Yp,k為該省第 k行業(yè)的產品銷售收入;αik表示第 k行業(yè)產出中用作 i行業(yè)中間投入的比重,根據(jù)從 2002年 122×122部門中投入產出表的基本流量表合并得到的 37×37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shù)矩陣計算;D ISTpp表示該省內部的貨物運輸距離。參照Nitsch(2000)[12],設土地面積。
各省至出??诰嚯x:D I p定義為各省至出??诟劭诘呢涍\里程,分兩種情況討論:對于沿海各省、市,設 D I p=其中 n為該省擁有的主要港口數(shù)目;“主要港口”包括大連、營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日照、連云港、上海、寧波、汕頭、廣州、湛江、海口、福州、廈門、深圳、防城共 18個;對于內陸省份,則以該省省會至出??诟劭诘蔫F路貨運里程表示,依據(jù)鐵路貨運里程表計算。一個內陸省份出海口的選擇,不僅受與各港口間地理距離的影響,也受交通體系 (尤其是鐵路)設置、計劃經濟時代對口協(xié)作關系等因素的影響。
本文依據(jù)各種相關資料確定了各內陸省份的出???列于表 1。
表1 各內陸省份的出???/p>
運輸基礎設施指數(shù): INp。參考 Limao等 (2001)的方法,首先,計算各省的基礎設施指數(shù),設其等于該省擁有的鐵路營運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有貨運業(yè)務的機場個數(shù)的乘積。然后,對于沿海省份, INp等于該省的基礎設施指數(shù);對于內陸省份, INp等于該省省會至出海港口鐵路沿線各省基礎設施指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
本省金融支持:FIp。采用該省該年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占名義 GDP的比例。
政府行政效率:ADp。采用該省該年一般公共服務費用占預算支出的比例。
各省至香港的航空路線距離:HKp。本文用依據(jù)地圖測算的各省會城市至香港的直線距離代表,數(shù)據(jù)來源于 Sogou網(wǎng) “地圖搜索”(http://map.sogou.com)。
各省至上海的航空路線距離:SHp。同樣采用上述方法得到數(shù)據(jù)。
各省消費水平:EXp。取自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各地區(qū)居民消費水平”中“全體居民”欄。
各省研發(fā)強度:RDp。用歷年各省 R&D經費支出除以該省 GDP,其中前者取自科技部網(wǎng)站。
(一)檢驗方法
考慮到本文選擇的各解釋變量之間很可能存在著較顯著的相關關系,本文首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從解釋變量中提取互不相關的主成分,再用各主成分對標準化后的被解釋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最后通過主成分與原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出回歸系數(shù)。
具體的檢驗步驟如下:
第一,對制造業(yè)工資、各省至出??诰嚯x、政府行政效率、各省至香港或上海的航空路線距離幾個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即取倒數(shù)
第三,提取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 1的前若干個主成分,各式所提取的主成分個數(shù)為 2個或 3個;
第四,計算各主成分的表達式和值;
第五,將各主成分對標準化后的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如果解釋變量在總體上是顯著的 (P值小于 0.1),對于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的主成分,代入其表達式,從而得到標準化后的各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
對各行業(yè)的檢驗結果見表 2所列。
表2 對各行業(yè)的檢驗結果 (因變量為 ZEX)
(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yè)”兩年數(shù)據(jù)的回歸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結果未列入表中;“煙草制品業(yè)”2007年數(shù)據(jù)的回歸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表中列出的是 2008年的結果;其它各行業(yè)列出的均為兩年檢驗結果 (包括調整后的可決系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
(二)檢驗結果及分析
首先從回歸效果分析,石油加工業(yè)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黑色金屬冶煉業(yè)等 6個行業(yè)回歸結果的低于 0.50,說明本文選擇的各變量對這些行業(yè)出口分布的解釋能力較低。這并不難理解,對于與自然資源相關的行業(yè),礦藏的分布情況有很大影響;飲料制造業(yè)、煙草業(yè)、醫(yī)藥行業(yè)的出口分布,則可能受到出口方式、原料產地、政策、文化等因素的較大影響。正如 Ghemawat(2001)指出的,酒類等行業(yè)的國際貿易容易受到貿易國之間文化距離的影響。
再具體分析各解釋變量,本省中間品供給 (ZSA)對除煙草業(yè)之外的各行業(yè)出口分布的影響均非常顯著,即使在較低的電力生產業(yè)也達到了 0.12,其余行業(yè)基本在 0.2—0.4之間,這說明,對于幾乎所有制造業(yè)行業(yè),上游行業(yè)提供中間品的能力 (或產業(yè)配套能力)和產業(yè)鏈的構建對于某地區(qū)出口份額的提升都很重要。
至出??谘赝镜倪\輸基礎設施 (Z IN)的作用僅次于ZSA,對絕大多數(shù)行業(yè)其值都在 0.20以上,它與至出??诰嚯x (ZD I)共同反映了 (廣義上的)地理距離的影響。結合兩者進行考察,非金屬礦物制品業(yè) (包括了水泥制造)、食品制造業(yè)受到的影響都較明顯,與 Ghemawat(2001)的分析相符。ZD I對于金屬制品業(y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通信設備制造業(yè)、通用設備制造業(yè)的影響也較為顯著,這幾個行業(yè)的產品較復雜,加工貿易比例也較高,因而可能與其出口產品需要較多的進口中間投入品有關。Z IN與 ZD I的檢驗結果表明,地理距離對于出口的分布非常重要;其中,交通設施的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地處內陸、距離出??谳^遠的劣勢。
離香港直線距離 (ZHK)對決定出口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金屬制品業(yè)、儀器儀表制造業(yè)、造紙業(yè)和通信設備制造業(yè)。這表明,香港對于這些行業(yè)中的出口企業(yè)的中介服務作用是比較明顯的。與之相比,離上海直線距離(ZSH)的影響要小得多,說明整體而言,上海作為服務業(yè)中心城市發(fā)揮的作用仍遠不及香港。
居民消費水平 (ZEX)對食品加工業(yè)和飲料制造業(yè)的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響,對于工業(yè)品行業(yè)的影響則較小,這符合理論的預期。研發(fā)強度 (ZRD)對各行業(yè)的出口分布幾乎都沒有影響,這說明,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還是以成本為競爭力來源,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與對經濟現(xiàn)實的直觀印象相符。經過正向化處理的工資 (Z WA)的影響很小,這也不奇怪,與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相比,國內工資水平很低,各省之間的工資差異微不足道,再考慮勞動力流動因素,工資可能不足以影響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本文使用的“制造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指標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出口企業(yè)、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yè)工人的工資,但后者的數(shù)據(jù)難以取得。其它的兩個指標,政府行政效率 (ZAD)和本省金融支持 (ZFI),都沒有對出口的分布產生明顯的影響。
本文運用各省分行業(yè)出口額的數(shù)據(jù),基于商務成本框架,分析了各行業(yè)出口在國內分布的影響因素。檢驗結果表明,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為:交易成本,包括地理距離(體現(xiàn)在各省至出海口距離和沿途運輸基礎設施指數(shù))和本省中間品供給;管理成本,體現(xiàn)在各省至服務業(yè)中心城市(主要是香港)的直線距離。其它因素沒有產生明顯影響。
分行業(yè)來看,本省中間品供給對所有行業(yè)的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響。地理距離影響最大的行業(yè)包括服裝制造業(yè)、專用設備制造業(y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等加工貿易比例較高的行業(yè)②,以及食品制造業(yè)、飲料制造業(y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yè)等產品易腐爛或單位價值低的行業(yè);而公用事業(yè)和煙草業(yè)等行業(yè)所受影響很小。距離服務中心、尤其是香港的距離對于金屬制品業(yè)等部分行業(yè)的出口分布也有較大的影響。
[注 釋]
① 這種管理成本可以視為與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并列,也可以視為企業(yè)內部的交易成本,本文按前一種觀點處理,不在此作進一步討論。
② 根據(jù)平新喬等 (2005)[13]的計算結果,2003年各相關行業(yè)出口的垂直專門化比率 (VS)分別為:服裝制造業(yè)(0.1674)、金屬制品業(yè) (0.1935)、機械工業(yè) (0.2168)、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 (0.2129)、通信設備制造業(yè) (0.2284),均屬于VS比率較高的行業(yè)。
[1]BerthelonM,Freund C.On the conversation of d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75):310-320.
[2]L imao N,Venables A.Infrastructure,geographical disadvantage,transport costs and trade[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15(3):451-479.
[3]Hillberry R,Hummels D.Trade responses to geographic frictions:a decomposition usingmicro-data[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52):527-550.
[4]Blum B,Goldfarb A.Does the internet defy the law of gravit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70):384-405.
[5]Huang R.Distance and trade:disentangling unfamiliarity effects and transport cost effect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161-181.
[6]Carr D,Markusen R,Maskus K.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3):693-708.
[7]Head K,Ries J.Judging Japan’s FD I:the verdict from a dartboard model[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5,(19):215-232.
[8]Ghemawat P.Distance stillmatters:the hard reality of global expans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9):137-147.
[9]駱許蓓.論雙邊貿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離因素 [J].世界經濟文匯,2003,(2):45-60.
[10]安禮偉,李鋒,趙曙東.長三角 5城市商務成本比較研究 [J].管理世界,2004,(8):28-36.
[11]Feenstra R,Hanson G.Inter mediaries in entrepot trade:Hong Kong re-exports of Chinese goods[J].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Strategy,2004,13(1):3-35.
[12]Nitsch V.National b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33):1091-1105.
[13]平新喬,等.垂直專門化、產業(yè)內貿易與中美貿易關系 [R].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2005.
[責任編輯:余志虎]
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 istribution of Export in China
XUEMan-tian
(School of Econom ic and Managem 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
Using the data of export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differentprovin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especially distance)on the distribution of export in China.Pr imarily,in the sample session,the determinants contain transaction costswhich include geographical distance(the distance to the sea and infrastructure index)and access to local supplier,andmanagement cost,which embodies the distance to the central cities for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The influences vary across industries.Other factors do not appear to be important.
export;geographical distance;transaction cost;management cost
F752
A
1007—5097(2011)03—0057—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3.014
2010—11—0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環(huán)境與外需約束下沿海外向型產業(yè)向內陸轉移研究”(10YJC790319)
薛漫天 (1976—),男,江蘇南京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投資,產業(y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