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東
我認(rèn)識一個女人,她因執(zhí)著于一件事而聞名——在10年里默默尋找丈夫留在西藏的兩座墳?zāi)?。改編自作家黨益民同名小說的電視劇《一路格?;ā防铮魅斯途褪撬?。
第一個10年
現(xiàn)實中的她叫王小寧,女兒叫王童,黨益民與王小寧的丈夫王立波是1982年一起入伍的關(guān)中同鄉(xiāng)。王立波犧牲那天早上,兩人還握手言別,沒想到中午王立波就出了車禍。
2000年夏天,我從黨益民的一篇文章中得知,王小寧就生活在陜西長安縣農(nóng)村,便很想去看看她。歷盡周折卻發(fā)現(xiàn),她下崗后在城里打工,與我們部隊就在同一條街上……
我至今仍保留完好的采訪本上,記錄著王小寧第一個10年全身心投入的一件事——
1990年5月,王小寧抱著剛滿周歲的女兒,從老家陜西長安趕到西藏某兵站看望丈夫??墒钦煞虻能囮犝靡_拔遠(yuǎn)行,王小寧便默默地帶著女兒回了老家。她天天盼著丈夫能早日歸來,最后盼來的卻是噩耗——1990年10月18日,丈夫發(fā)生車禍,人和車落入了帕隆藏布江,墳?zāi)估锫裨岬氖菐准f衣服。幾個月后,戰(zhàn)友們在出事地點下游的河灘上發(fā)現(xiàn)了一堆尸骨,上面附著一些王立波的紫紅色毛衣碎片。于是,戰(zhàn)友們將骨骸收回,在他墳?zāi)沟呐赃呌纸艘蛔鶋?。就這樣,他成為川藏線上唯一擁有兩座墳?zāi)沟牧沂俊?/p>
當(dāng)時,因為大雪封山,王小寧無法進藏為丈夫送行,她也不相信他已遠(yuǎn)去,總想著他可能是執(zhí)行重要任務(wù)去了。之后的10年,去西藏看看丈夫的墳?zāi)梗蔀橥跣幊グ愕膲粝搿?/p>
丈夫犧牲時,女兒才1歲多;丈夫的哥哥有殘疾,40多歲還未成家;公公婆婆70多歲了,年老多病,沒有一點兒創(chuàng)收能力……為了讓外人看不出這個失去了男人的家庭跟以前有什么兩樣,王小寧把自己由一個女人變成了一個男人,里里外外,咬著牙一個人操持。
就這樣,10年了,王小寧都沒湊夠去西藏的路費——往返西藏一趟要2000多元,兩個人就得4000多元。為了實現(xiàn)生命里的唯一愿望,她忍受了朝圣路上的重重苦難。從長安縣紡織廠下崗后,她來到西安打工,每月收入只有四五百元,剛剛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
之后,我寫了一篇稿子,叫《世上最愛她的人走后》,在國內(nèi)幾家報刊發(fā)表。那段時間,很多讀者給我打來電話,有的還直接匯款到報社,王小寧所在公司也破格將她從紡織車間調(diào)到財務(wù)室。
王小寧的頑強,感動了丈夫生前部隊的官兵。2000年6月,部隊派專人接她們母女入藏祭奠。在芳草萋萋的墓碑前,母女倆淚如雨下。王小寧用蘸著紅漆的毛筆,把10年來的風(fēng)雨血淚,一筆一畫描繪在“王立波烈士之墓”幾個字上。女兒王童則折了1000只紙鶴放在墓前,期盼著某個清晨,爸爸能騎鶴回家……
第二個10年
后來,我轉(zhuǎn)業(yè)回到湘西桑梓地。漸漸地,就不知道王小寧的情況了。結(jié)果,前些日子戰(zhàn)友們來電談到這部電視劇,我問起王小寧,他們說:“沒想到,這個10年,她只做了一件事——復(fù)制上一個10年?!?/p>
我記得,王小寧10年朝圣、一朝見“夫”后告訴我:“現(xiàn)在,終于知道他安息的地方了,家里條件也好轉(zhuǎn)了,以后打算隔一年就去西藏看他一次,陪他說說話。這次去西藏,是部隊出的費用,以后我都要自己買票,立波是最不愿意欠別人情的……”
當(dāng)時我以為,這只是王小寧的一種自勉,生活的困頓注定她不能很快再去西藏?,F(xiàn)在我終于知道,倔犟的她一直在為當(dāng)初的諾言努力著。
這個10年,她是怎樣復(fù)制的呢?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各種開支也多了起來,有時為了幾百元學(xué)費,她要在外頭跑幾天。借不到錢的時候,她會抱著丈夫生前的衣服哭一場,就這樣讓孩子讀了小學(xué)、中學(xué)和大學(xué)。兩位老人由70多歲變成了80多歲,一個癱瘓在床,一個身體多病經(jīng)常住院。那次我們?nèi)ラL安縣看望他們,說起兒媳,老人淚如雨下:“媳婦命苦啊,一個人蓋起了新房子,一個人操持著全家的吃喝拉撒……”
長安縣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提到王小寧時總是豎起拇指嘆服著。那年,被西安市婦聯(lián)評為“好軍嫂”,她沒去領(lǐng)獎;而鄉(xiāng)政府送給她的“好媳婦”稱號,她卻欣然接受:“這是鄉(xiāng)親們給我作證,我對得起地下的立波。”
丈夫去世的頭10年,有人問她,這10年是怎么過來的,她說一晃就過來了。現(xiàn)在,又是一晃,10年過去了。這個10年,她是否獨自去過西藏,已經(jīng)無足輕重,因為西藏一直就在她心里。我深感欣慰的是,這么多熱心人一直在幫助著王小寧——她踏尋夫墳的坎坷經(jīng)歷,也被衍化成動人的文字,入戲進劇……
被人憐憫,往往是客觀因素形成的;受人尊重,卻是主觀決定的。對此,王小寧的理解是:“很多人同情我,是因為立波走得悲慘;但要叫別人看得起,只有靠自己?!?/p>
“愛”字貫穿著王小寧20年的情感歷程,“愛”推動著一切——她為墳?zāi)沟淖饑?yán)而堅強地活著,朝圣丈夫的墳?zāi)?,是她生命的全部?nèi)涵。她活得簡單、真實、高貴,如一朵盡情開放的格桑花。
(摘自《散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