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偉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阻塞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1],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已位居內科疾病之首。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所以,血脂能否降低到正常水平對于冠心病的預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過對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 (50例)和對照組 (50例),治療組行氟伐他汀聯(lián)合血脂康治療,對照組僅僅用氟伐他汀進行治療,觀察兩組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冠心病診斷與分型標準。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53~78歲,平均 (65.6±4.2)歲;初發(fā)勞力型心絞痛30例,勞力型心絞痛22例,自發(fā)性心絞痛19例,混合型心絞痛29例。將10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 (50例)和對照組 (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選前2周均未服用調血脂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氟伐他汀40mg/d,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配合服用血脂康膠囊0.6g/次,2次/d。所有患者給予4周的1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3]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空腹抽取靜脈血進行總膽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較見表1。
他汀類藥物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對冠心病的一級和二級都有預防作用,它不僅有降脂作用外,還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同時還可以減小心肌梗死面積,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4]。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冠心病患者服用氟伐他汀,不僅TC、TG、LDL-C顯著降低,同時對于血脂正常的患者也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血脂康含多種天然他汀不飽和脂肪酸、生物堿以及黃酮類物質[5],大多成分都有降脂活性,其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效果還優(yōu)于他汀類藥物。血脂康內含有大量異黃酮,廣泛的作用人體,其弱雌激素作用有一定抗癌、抗血管硬化效果。富含的鎂元素能夠維持心肌、神經、肌肉功能,硒元素能夠促進甲狀腺激素代謝,抗氧化物防御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等重要代謝,能夠減少因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
本研究結果顯示,每組患者治療后的TC、TG、LDL-C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HDL-C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對比,治療組TC、TG、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治療組H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治療組的降脂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采用氟伐他汀聯(lián)合血脂康治療冠心病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注:每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兩組治療后對比,△P<0.05
TC TG LDL-C HDL-C治療組 治療前組別6.10±0.34 2.55±0.43 3.96±0.67 0.81±0.97治療后 4.51±0.24* 1.87±0.33* 2.88±0.27* 0.97±0.78*對照組 治療前 6.11±0.35 2.53±0.45 3.97±0.56 0.83±0.89治療后 5.33±0.22*△ 2.18±0.36*△ 3.34±0.31*△ 0.84±0.78*△
1 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72.
2 張紅運.氟伐他汀聯(lián)合血脂康治療冠心病療效分析 [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5(22):115-116.
3 施展,王應志,葉椿香.血脂康治療冠心病80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9,7(5):44-45.
4 都華,高煒.他汀藥物作用和作用機制的新認識[J].臨床內科雜志,2006,23(1):7.
5 程艷春,趙水平,劉玲,等.血脂康對冠心病患者餐后血清脂蛋白 (a)濃度的影響研究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4):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