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蘭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每次習作批改,我們教師均能根據(jù)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要求,對作文的思想內(nèi)容,語言文字進行全面檢查,并作出書面指導、評價,最終打個等第以衡量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獲得由于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成功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作文評分的激勵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我們很多老師采用一次性評分。學生拿到作文本之后,他們大多關(guān)心的是這次作文的等第,很少有學生去關(guān)注老師辛辛苦苦的批改過程及評價。對于老師給予等第低的同學,他們就不能從成績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漸漸地,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對寫作失去信心。因此必須優(yōu)化作文的評分標準和方法,采用多形式、多樣化的評分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下面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延緩評分時間。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有長短。對于學生的習作水平來說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同學生來就對習作感興趣,他們情感細膩,善于表達。這些學生習作能力就強,習作水平當然也就高些,每次習作也都會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但對于那些寫作能力低的學生來說,他們作文中常常會出現(xiàn)材料不當,內(nèi)容簡單,敘述不清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對此,作為我們老師千萬不要輕易地用“閱”或“不及格”等第來刺激他們。我們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他們。當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然后再讓他們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真修改,等到他們按老師提出的建議修改合格后,老師再給他打一個較為滿意的成績。這樣,學生就不會因此而懼怕作文,相反會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在修改過程中也逐漸提高了自己的習作能力。
二、多次更改等第。所謂多次更改等第,就是教師首次批改后,再將學生的作文返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批改時提出的修改建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完善。老師再根據(jù)學生修改的具體情況更改等第。具體做法是:學生習作發(fā)放后,能按老師批語加以針對性修改的,一律提高等第。如果他是及格的,能按要求進行修改的,就把他的等第改為良好。如果原來就是優(yōu)秀的,按要求進行完善的,老師就在優(yōu)秀后面加五角星。經(jīng)過反復修改后,如果他的習作被貼到班級“佳作欄”或編入班級習作選的,老師就在優(yōu)秀后面再加兩顆五角星。這樣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反復地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滿意為止。如果每個同學都能把自己習作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我們老師還會為學生的習作能力而擔心嗎?
三、分條塊記分。根據(jù)語文新課標對作文評價的要求,分為1.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予鼓勵。2.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老師在批改時,就可以對以上三項進行評價。每項有限定的分額,對某項做的特別好的,可以適當超過限定的分額,以示鼓勵。最后把每項所得的分數(shù),累計相加得出總分。這樣在統(tǒng)觀全文基礎上,使學生對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在下次作文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四、重視高分鼓勵。按照每次作文的具體要求,適當放寬評分標準,實行高分鼓勵政策,以刺激學生的寫作情緒。記得我上學的時候,無論小學、中學、師范,我的作文從來沒得過滿分。后來,我當老師了,我批改學生的作文,也從未給過滿分。在絕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眼里,學生才開始習作,不可能寫出十全十美的文章來的,即使哪一次寫的文章比較出色,我們老師也會雞蛋里挑骨頭,非給你扣點分,否則就顯示不出我這當老師的水平。這幾乎成了我們語文老師的“真理”。然而,我們小學生不是作家,即使是作家,他的作品也不一定十全十美。所以,學生的作文一定也不會是完美無缺的。工作幾年以后,自己細細思忖,我們平時作文無滿分實在是與教育評價的目的相違背的。教育評價本應在教與學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反饋調(diào)整機制,積極的反饋才會讓學生愿意進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愿意全力以赴地寫好作文。然而,我們有些語文老師在給學生作文分數(shù)上太吝嗇:寫的比較好的作文,他們才會很慎重地打個“優(yōu)秀”,且優(yōu)秀的比例一定會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寫的一般的作文得個“良好”,比例一般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寫的差一點的便得個“及格”,所占比例一般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就全是“不及格”。學生好不容易,有時甚至是絞盡腦汁地寫出一篇作文來,結(jié)果被老師給了個“及格”甚至“不及格”,這樣怎樣才能讓學生看到光明,得到鼓勵呢?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認為只要學生投入地寫了,認真地思考了,文章的內(nèi)容能表達清楚了,就可以得高分、滿分。當然,我們也不能無依據(jù)無原則地濫送學生高分,否則也會失去分數(shù)本身應有的積極作用。如果達到本次習作基本要求,就給“良好”,超過要求的,就給“優(yōu)秀”或“優(yōu)秀加五角星”,實在未達到要求的,我們就暫時不要給他打等第,進行面批,指導他進行修改,最后再打等第。這樣,絕大部分學生作文成績就較高了,有效地改變了學生對作文畏難狀況,激發(fā)了寫作的熱情,學生的作文能力也會不斷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