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笑
(河南理工大學 政法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毛澤東時代觀的現(xiàn)代啟示
蘇曉笑
(河南理工大學 政法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論述了毛澤東的時代觀,認為毛澤東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理論與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相結合,正確指導了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的初步建設實踐。毛澤東時代觀的理論與方法提升于毛澤東在實踐主題變化下的社會實踐,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途徑,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建設與發(fā)展提供了歷史啟示。
毛澤東的時代觀;實踐;啟示
毛澤東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時代主題與主要矛盾進行了準確的分析判斷,把握指導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毛澤東對所處時代正確分析判斷形成的時代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豐富與發(fā)展,是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與基礎,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
20世紀初時代發(fā)生了空前劇烈地變動。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同時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中國,馬克思主義開始廣泛傳播。時代潮流的急速轉折時代深刻影響著青年毛澤東,他積極投身于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之中。毛澤東從俄國革命的勝利中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才是改造中國與世界的良方。至此,毛澤東從一個溫和改良主義者轉變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樹立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領導中國革命過程中,毛澤東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靈活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在實踐中不斷積淀自己的理論底蘊,逐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提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思想。
毛澤東鮮明的主體特征為毛澤東時代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勤奮好學與厚重的知識底蘊是毛澤東時代觀的形成前提。毛澤東在青年時期養(yǎng)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他廣泛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的近現(xiàn)代文化,形成了淵博的知識底蘊、文化修養(yǎng)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后,他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完整準確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精神實質(zhì),這為毛澤東在時代發(fā)展中,正確判斷中國的社會問題,準確把握中國革命發(fā)展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提出精辟、獨到的科學見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定的信念與實事求是的主體特征為毛澤東時代觀形成提供了依據(jù)。毛澤東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是他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作為自己理論與實際工作指導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始終堅持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基礎。他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及其方法,他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jīng)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盵1]796(《改造我們的學習》)他在黨內(nèi)開展了整風運動,加強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
毛澤東在工作中注重實事求是。他在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靈活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方法指導中國革命的發(fā)展。他反對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作為教條,照搬理論來指導中國革命?!拔覀冋f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2]111(《反對本本主義》)他多次提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zhì)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使中國革命踏上了勝利之路。
毛澤東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與注重實事求是的主體特征,是毛澤東時代觀科學內(nèi)涵形成的基本依據(j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國際環(huán)境與中國國內(nèi)革命斗爭的時代背景下,毛澤東對中國時代主題與時代性質(zhì)的判斷認同了列寧斯大林對時代主題與時代性質(zhì)的判斷總結,即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與帝國主義的時代性質(zhì)??谷諔?zhàn)爭初期,毛澤東在分析國內(nèi)革命形勢的變化狀況時提出:“今后革命發(fā)展的速度,也一定比過去要快得多,因為中國的和世界的局面都是臨在戰(zhàn)爭和革命的新時期了?!盵2]153(《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再次提出:“現(xiàn)在的世界,是處在革命和戰(zhàn)爭的新時代,是資本主義決然死滅和社會主義決然興盛的時代。”[3]
毛澤東對于時代主題的判斷過程中對于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顯示出一種樂觀的傾向,即:資本主義已處于快速滅亡狀態(tài)。1947年,毛澤東在分析時局形勢時曾再次提出:“現(xiàn)在是全世界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走向滅亡,全世界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主義走向勝利的歷史時代,曙光就在前面,我們應當努力。”[4](《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使毛澤東認為人類社會最終的發(fā)展趨勢是走向共產(chǎn)主義時代。他在《實踐論》中提出:社會發(fā)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jīng)歷史地落在無產(chǎn)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澜绲搅巳祟惗甲杂X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時候,那就是世界的共產(chǎn)主義時代[2]296。
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聯(lián)系,準確地把握了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正確地制定了革命策略。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從矛盾主要方面與事物性質(zhì)的關系分析了革命不同階段主要矛盾的特征。
面對中國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國內(nèi)各種矛盾繁蕪交雜的現(xiàn)狀,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一文中指出: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的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所以,他將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分為兩個階段,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與社會主義的革命,同時指出了中國現(xiàn)時的革命處于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階段。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依據(jù)時代背景的變化,提出了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nèi)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他號召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共合作一同抗日。隨著抗戰(zhàn)勝利的日益臨近,國民黨加緊了內(nèi)戰(zhàn)的準備,國內(nèi)矛盾再次提升為主要矛盾。毛澤東準確把握住主要矛盾的轉化,提醒國人國民黨已開始準備內(nèi)戰(zhàn),并號召建立廣泛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好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準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革命性質(zhì)的轉變,國內(nèi)的時代主題與主要矛盾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毛澤東正確判斷了時代性質(zhì)的變化,他在1959年提出:“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盵5](《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談話(節(jié)選))社會主義時代的性質(zhì)是毛澤東對變化了的時代性質(zhì)的判斷。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主要矛盾的判斷,毛澤東卻偏離了中國的發(fā)展需要解決的矛盾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需要的現(xiàn)實情況,堅持了以階級斗爭為綱作為全黨全國的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使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受到了嚴重挫折。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準確地判斷時代性質(zhì)與主題,把握時代的矛盾以及時代趨向的態(tài)勢,對一個國家正確制定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爸挥性谶@個基礎上,即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夠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略”[6]。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新中國建設初期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果,是毛澤東依據(jù)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理論,結合中國自身的實際現(xiàn)實情況形成的時代理論指導下獲得的,毛澤東正確的時代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在中國的豐富發(fā)展。
毛澤東實事求是,追求科學、自由、民主的精神首先突出體現(xiàn)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以及結合中國社會革命實際靈活運用方面。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行動的指南。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毛澤東提倡的科學態(tài)度。
毛澤東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更多地體現(xiàn)在他把個人的自由解放與民族的獨立解放聯(lián)系在一起。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曾公開宣言:“我們共產(chǎn)黨人是永遠站在爭自由與爭平等的人們一起的?!盵7](《婦女們團結起來》)1954年,毛澤東親自主持制定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他提出,憲法有兩個基本原則:“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我們的民主不是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這就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的原則貫串在我們整個憲法中。”[8](《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自強不息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毛澤東的革命理論與實踐中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革命時期,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獨立自主領導革命,在革命的實踐中形成了符合中國革命發(fā)展規(guī)律的指導理論——毛澤東思想。毛澤東以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不迷信權威、名人,解放思想,破除教條主義,摒棄迷信的創(chuàng)新精神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毛澤東作為最高價值取向思想的具體反映。毛澤東提出“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盵1]1096(《論聯(lián)合政府》)在毛澤東看來,只要具備“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盵1]1004(《為人民服務》)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價值目標就是實現(xiàn)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毛澤東為了這一價值目標而奮斗了終生。
毛澤東時代觀的理論與方法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與把握,它指導了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初步建設的巨大成就,為中國趕上時代發(fā)展潮流、走向繁榮昌盛提供了根本前提,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毛澤東晚年對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條化判斷與把握,使中國社會主義探索實踐遭受了嚴重的挫折。毛澤東時代觀的理論與方法是現(xiàn)時代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jīng)驗與借鑒,它為新的歷史時期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啟示。
毛澤東時代觀的理論與方法顯示,中國的革命與建設事業(yè)要想不斷取得新勝利,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并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也就是說,一方面需要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另一方面需要在動態(tài)過程中把握中國的具體國情。在這個基礎上,根據(jù)不同時期實踐主題的變化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從而提升實踐經(jīng)驗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并進一步指導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深入發(fā)展。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0.
[4]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60.
[5] 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6] 列寧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3.
[7]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0.
[8] 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27.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s Views of the Times
SU Xiaoxiao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3003,China)
Mao Zedong’s views of the times are discussed.It is considered that Mao Zedong upheld and used Marxist theory to grasp the era’s problems.He judged accurately the theme of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correctly,the theory guide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Mao Zedong’s views of the times rise from the social practice by Mao Zedong under the theme of practice transforming.It shows Mao Zedong’s Thought of Marxism Chinesization.It is a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rther bui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 Zedong’s views of the times;practice;enlightenment
G 412
A
1008-9225(2011)02-0024-03
2010-11-25
蘇曉笑(1973-),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