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莉 張華敏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基于MATLAB語言的《自動控制原理》專題研究式教學探索
黎 莉 張華敏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在闡述了專題研究教學模式的含義、實施過程的基礎上,指出了基于MATLAB語言的專題研究式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對于《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MATLAB;專題研究;教學模式
《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是空軍第一航空學院2+2本科各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具有實踐性、系統(tǒng)性強,涉及面廣、概念抽象等特點,學生初學起來普遍感到困難。為了適應任職教育崗位的需求,我們依托MATLAB仿真語言和自動控制原理仿真實驗平臺,探索了專題教學模式并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能夠適應任職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專題研究”教學,是以任職需求為導向,以專題為形式,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教員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專題研究活動,幫助學員轉變觀念、獲取知識、深化理解、提高科學研究技能的現代教學方法。其本質就是帶著問題搞研究,帶著研究開展教學,在教員與學員之間經驗共享、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專題研究”教學的內容及特點,其實施的過程包括:確定研究專題、開展專題研究、匯報交流討論等基本環(huán)節(jié)。
1.確定研究專題
課程教學開始之前,教員應對學員進行充分的調研,弄清學員的崗位任職需求,學習基礎,結合本課程的內容特點,初步擬定研究的專題題目或研究方向,確保研究專題具有較強的崗位指向性。開課后,伴隨著課程的深入,學員結合實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或方向。
2.開展專題研究
開展專題研究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學員可分組進行研究,每一個專題推選一名負責人,小組所有成員協(xié)調工作共同完成。具體可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確定方案。專題研究小組根據自身對專題的理解及掌握的信息量,醞釀初步的研究思路,確定初步的實施方案后,教員要組織一次開題答辯,目的是讓所有的學員和教員一起相互討論初步方案是否可行,學員要博采眾長,優(yōu)選研究方法,收集有關信息資料,形成完善的研究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步驟、人員分工、預期成果等。第二步,實施研究。此步驟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小組在研究時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信息的收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收集、篩選相關信息,并進行分析、綜合,形成再生信息;二是按照研究方案的安排進行推演,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三是要保持教員對研究過程的引導和控制作用,避免學員走彎路。第三步,課題結題,把研究的結果撰寫成論文或研究報告。
3.匯報交流討論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研究報告,制作相應的匯報專題片,教員組織匯報答辯活動,可聘請在本學科課程有造詣的其他教員擔任答辯評委,增進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這一過程包含以下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是展示成果。將研究成果以小論文、圖表、電腦多媒體課件、實驗報告等不同形式表達出來,評委和學員一起交流,以求優(yōu)勢互補。二是總結反思。研究結果產生之后,還應對整個研究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及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以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面的反思總結,提出本次專題研究的價值,說明存在的問題,以求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認識,從而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
在《自控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中探索應用“專題研究”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注重借助MATLAB仿真語言開展研究
MATLAB是當今國際上最流行的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工具。MATLAB除了傳統(tǒng)的交互式編程之外,還提供了豐富可靠的矩陣運算、圖形繪制、數據處理、方便的Windows編程等便利工具以及仿真環(huán)境SIMULINK。當前已成為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必備工具。在應用“專題研究”教學模式時,利用MATLAB語言強大的數學計算、實時仿真功能,教員結合課堂實例、設置系統(tǒng)仿真實驗等方法,引導學員學會應用MATLAB仿真語言對開展的專題進行仿真研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員的控制系統(tǒng)分析能力
“專題研究”實際上是一個微型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但它在實施中存在耗時較多、需要充足的外界設備和課程資源等局限。因此,專題研究要緊密結合授課進度逐步進行。在授課過程中,要將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在課堂中盡量采用MATLAB語言仿真,淡化理論推導,簡化計算過程,要將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和控制實例中,改變傳統(tǒng)的重理論講解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掌握分析方法。學員在課下應將所學的控制系統(tǒng)分析方法結合到專題研究的任務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注重培養(yǎng)學員的信息能力
較大的信息量是學員進行專題研究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員首先要引導學員快速準確地采集有用信息,讓學員自覺產生擁有信息的渴望。這些信息包括:網絡信息、參考書籍及其相關資料等。其次要培養(yǎng)學員高效、快捷地利用信息資源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學員來說,要學會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經過信息的整理加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員利用信息資源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要培養(yǎng)學員信息再生能力。在專題研究過程中,要引導學員對有用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形成新的信息資源,并能將這些再生的信息資源應用到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去。
[1] 馬硯斌.“研究式教學”:軍事任職教育教學的新思路[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3).
[2] 李杰.MATLAB在自動控制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0,(3).
[3] 孫少春.專題研究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4).
2011-04-08
黎莉(1972-),女,碩士,空軍第一航空學院航空儀電工程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