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瓊,任丹丹
(武漢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話輪沉默現(xiàn)象分析
何 瓊,任丹丹
(武漢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的話輪沉默現(xiàn)象十分普遍。探析其成因,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話輪沉默的內(nèi)在含義并有效減少學生的話輪沉默現(xiàn)象。
話輪沉默;間接語言;建議
目前國內(nèi)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悄然興起。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少數(shù)同學積極參與,大多數(shù)學生則保持沉默不語的現(xiàn)象仍然很普遍,此現(xiàn)象也引起了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的重視。一些國外學者從文化背景、學生性格、學生語言能力等角度實證研究了亞洲留學生的課堂沉默原因。大多數(shù)國內(nèi)學者主要都是從理論的角度(學生個體差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探討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少數(shù)學者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分析歸納英語課堂沉默背后來自教師的影響因素。本文擬以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的話輪沉默作為研究對象,從話輪沉默表達的間接性入手,并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就如何更好地把握學生話輪沉默的內(nèi)在含義和有效減少學生的話輪沉默現(xiàn)象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能對提高課堂效果有所幫助。
會話中的沉默通常按言語形式和語用功能予以分類,分類以話輪為參照,并根據(jù)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賦予沉默以不同的值。Levinson(1983)依據(jù)交際功能,將會話沉默分為三種類型: 1.話輪內(nèi)沉默(within-silence),指說話過程中的停頓(pause); 2.話輪間沉默(inter-turn silence),表現(xiàn)形式通常為話輪把持人在說話中將此概念轉(zhuǎn)換成彼概念時出現(xiàn)的 “間隔”(gap)或“間斷”(lapse)的現(xiàn)象;3.意義沉默(significant silence,又稱“話輪沉默”),即“單獨充當一個話輪的沉默”,又即“交談中做出無聲的反應或停頓”,或稱為“話輪接續(xù)人放棄說話的現(xiàn)象”或 “對前面人說的話作出應有的應對”(Levinson,1983:326)。話輪內(nèi)沉默和話輪間沉默依附于話輪中的言語形式,是會話人組織話語的輔助手段,本文對此不作探討。
話輪沉默通常是由話輪接續(xù)者有意識或潛意識的行為所致,以無形代有形,銜接會話進程,體現(xiàn)話語意義,是一種意義沉默。其語言形式的缺省不等于意義的消失,相反,它以言語形式的缺失來間接地表達豐富的話語意義,實現(xiàn)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語用效果。
大學英語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交際過程,在其交際過程中,話輪沉默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在完成當前話輪后,通過提問或命名的方式將話輪遞交給學生,而學生卻拒絕接受話輪所產(chǎn)生的冷場現(xiàn)象。無論是質(zhì)的方面還是量的方面,沉默在日??陬^交流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會話中的沉默盡管都是無言語階段,但不可一概而論。
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沉默不語的現(xiàn)象并沒有影響話輪中意義的表達與傳播,它在某種程度上提供給教師一種反饋,諸如學生缺乏信心和勇氣,或是對教師的安排活動不理解,不感興趣,或是害怕犯錯、出丑,寧愿埋頭記筆記也不愿意站出來展示自己,等等。實際上,這是學生在用另外一種方式間接表達自己,這就是交際的 “間接方式原則”(the principle of indirect means)(Frajzyngier&Jirsa,2006)。間接語言形式是人們交際中的普遍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詞、詞組、句子到段落,甚至是篇章的各個層面。話輪沉默交際中的話輪接續(xù)者語言形式的缺省,屬于整個話輪語言形式的缺失,是在段落層面上的間接語言形式,其應用和意義解讀服從語言的間接方式原則。話輪沉默作為一種間接語言形式,同樣表達出交際者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例如:
Teacher:Now,look at Question One,do you think marriages based on love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arranged marriages? What’s the meaning of“arranged marriage”?Student 1(S1)
S1:(keeps silence)
T:Arranged,do you know“arranged marriage”?
S1:(keeps silence)
T:Arrange means“安排”,then,“arranged marriage”means…
S1:(keeps silence)
T:What kind of marriage we call it arranged marriage?
S1:(keeps silence)
T:父母安排的婚姻叫什么?或者其他人跟你安排的婚姻叫什么?
S1:包辦婚姻。
T:包辦婚姻。Right.In China,we have包辦婚姻,means“arranged marriage”,and the marriages based on love,based on love,也就是“自由戀愛”,right?(劉宇慧,2010)
對話中,當教師問及學生”arranged marriage”的意思時,學生開始時沒有回應。教師認為此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所以改變了問題,但學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解釋這個詞組。最后老師只好用中文提出問題,促使學生給出答案。這樣教師通過解讀話輪沉默中的間接言語行為的意義,探討其中的潛臺詞,在學生不知如何作答時,教師沒有立即給出正確答案,試圖幫助學生,使他自己作出回答。雖然這樣做可能花費時間較長,卻可以令學生樹立信心,加深對這個詞組的記憶,增加學生的表達機會??傊?,教師只有在解讀學生話輪沉默中的間接言語行為的意義,探討其中的潛臺詞,才能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充分利用并逐步消除學生的話輪沉默現(xiàn)象。
(一)促使學生心理上化被動為主動
董艷焱,陳宏(2010)曾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和他們的任課教師進行的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54%)屬于“非主動型講話者”(reluctant talker),盡管他們有著明確的外語學習動機,只有15%左右的學生是“主動型的講話者(active talker)。同時還有許多學生表示他們在課堂上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給出評論或者提出問題。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情感和經(jīng)驗,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大學教師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上課來上課,下課就走人,一學期下來,可能都不認識班上的大多數(shù)同學,更不用說對他們有所了解。如果教師能記住并在課堂上喊出學生的名字,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被關注的個體,鼓勵他們自我表達,挖掘潛能,發(fā)展個性,增強他們的信心,就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另外對學生的錯誤的關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形成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氛圍可以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焦慮感,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欲望。這樣一來,課堂沉默便不攻自破。
(二)幫助學生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
趙曉紅(1998)和王銀泉(1999)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往往占用了70%甚至是90%的課堂時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很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
在語言課堂上,教師的適時沉默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理解語言知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思維,敢于言表,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其交際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活潑、開放的課堂氣氛,如何樹立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學思想,探索出具有真正意義的實踐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使他們名副其實地充當課堂的“主人公”。
學生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教師要創(chuàng)建活潑開放的課堂氛圍,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開口,都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同時,教師及時給予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nèi)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總之,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不配合,出現(xiàn)冷場的尷尬場面。
(三)提高提問技巧,加強對教學藝術的研究
提問在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一直是語言教學研究所關注的一個焦點(Nunan,1991)。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時常要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來。一般來說,學生課堂上的交際能力訓練通常是單純的一問一答、復述和模仿,難度較低,并且無法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或者老師布置某個話題,要求學生討論和表達,而這一要求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又比較大,教學目標難以達到。而且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很多學生課前預習不充分,因而造成課堂氣氛緊張,即使老師設計好了場景,讓學生臨場表演或回答,結果很多學生站起來抓耳撓腮,沉默半天也想不出如何表達自己。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熟練掌握提問技巧,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話語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足夠的回答時間,能幫助師生間信息的溝通,有助于打破沉默,順利開展課堂活動。課后教師應有意識地作出總結,歸結各方法的有效性,對效果不明顯的方法進行改進。
沉默并不是話語的絕對終結,它伴隨著話語而存在,是相對于話語的另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它構成了人們對世界認識的一部分,又滲透于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中(甘世安,2008)。作為教師,在課堂交際中,適時關注反思學生的這種沉默不語的現(xiàn)象,更好地形成對自己課堂沉默的自我監(jiān)控和對學生課堂沉默所暗含的本意的有效感知,增加對學生課堂沉默解碼的正確率,從而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減少學生話輪沉默的頻率,從而達到更好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質(zhì)量。
[1]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Frajzyngier,Z.&B.Jirsa.The Principle of Indirect Means in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Structur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
[3]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192.
[4]董艷焱,陳宏.大學外語課堂教學中“話語權”的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太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
[5]甘世安,丁凌.話輪“意義沉默”及其認知語用解讀[J].西安: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76.
[6]劉宇慧,承紅,劉宏濤,陳浩,等.英語會話分析與口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7]王銀泉.第33屆國際英語教師協(xié)會年會側(cè)記[J].上海:外語界,1999,(2).
[8]趙曉紅.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上海:外語界, 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