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700)
以王佐良和巴恩斯的《雷雨》英譯本為例看戲劇翻譯的歸化策略
王 敏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700)
劇本的翻譯歷來被認為非常棘手,它難在如何使譯本即符合舞臺表演的需要,又不失其作為文學作品而承載的文化傳遞作用?!独子辍匪粌H是曹禺先生話劇代表作,而且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成熟的標志性作品,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1958年,王佐良和巴恩斯合譯的《雷雨》英譯本出版,收到廣泛好評。本文以此譯本為例,研究歸化和異化策略在戲劇翻譯中的作用。
戲劇翻譯;歸化;異化;翻譯目的
歸化和異化策略起源于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1813的著名論文《論翻譯的方法》,文中提到,翻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另一種是“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Shuttleworth&Cowie, 1997: 43-44)。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在其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書中,將第一種方法稱作為“異化法”,第二種方法為“歸化法”。歸化和異化是意譯和直譯理論的延伸。
1. 歸化策略
歸化,即是在翻譯處理中要求譯者向目的與讀者靠近,采取讀者所習慣的目的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歸化派的代表人物為美國翻譯理論家E.A.奈達,他認為,“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保∟ida,E,A&Taber, C.R., 1969)。他提出了“功能對等”和“讀者反映論”的觀點,認為判斷譯本的好壞不宜拘泥于相應的詞匯意義、語法類別和修辭手段的對比,重點是考查接受者正確理解和欣賞譯本的程度。因此歸化的特點就是重視讀者,采用地道的通順英語進行翻譯。這種翻譯方法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沖突,消除文化障礙。
2. 異化策略
異化,即是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相應于讀者所采用的源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異化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他提出“反翻譯”的概念。指出翻譯的風格和其他方面在目的語的文本中要突出原文之“異”。 他說:“反對英美傳統(tǒng)的歸化,主張異化的翻譯,是要發(fā)展一種抵御以目的語文化價值觀占主導地位的翻譯理論和實踐,以表現(xiàn)外國文本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異化策略主要體現(xiàn)了翻譯作為文化交流媒介的功能,譯者引導讀者理解和接受,并進一步欣賞源語文化。
3. 歸化和異化策略的關系
歸化和異化都是翻譯的策略,然而近兩個世紀以來,圍繞翻譯是走向歸化還是異化之路,學術界卻爭執(zhí)不休。歸化和異化策略各有有優(yōu)劣。翻譯的目的不同,語境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歸化和異化不是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而應該在翻譯中得以統(tǒng)一,以促進翻譯的發(fā)展。
由曹禺先生創(chuàng)作的《雷雨》以其交織錯綜的情節(jié),個性鮮明的人物在戲劇舞臺上長演不衰。而人物與情節(jié)塑造的成功與其簡潔易懂又含蓄深沉的語言有直接關系。關于其語言藝術美,錢谷融先生有如下評價,“我確實太喜歡曹禺劇本中的語言了,每次讀曹禺先生的劇本,總有一種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他那色彩明麗而又精煉生動的語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guī)нM一個奇妙的藝術世界,給予我無限的喜悅?!?王佐良和巴恩斯(A.C.Barnes)的英譯本《雷雨》不僅再現(xiàn)了原作的戲劇藝術魅力,也再現(xiàn)了原作精煉含蓄的語言特點,使文段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舞臺表演。關于劇本的翻譯技巧,筆者認為,歸化策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下例子為證:
1. 魯貴:四鳳,別——你爸什么時候借錢不還賬?你現(xiàn)在手下方便,隨便勻我七塊八塊好嗎?(王佐良&巴恩斯,1958;p21-22)
LU:——don’t be like that, Sifeng. When did I ever borrow money and not pay it back? Now, what about a little loan of seven or eight dollars, now that you are in the money.
在原文中,中文的貨幣單位是“塊”,魯貴說,“勻我七塊八塊”;此處,譯者并沒有采取異化的策略,例如解釋“塊”這個貨幣單位在漢語貨幣中的地位,或是在英文中找出其對等的貨幣單位;譯者使用了歸化的策略,直接將“塊”以為“dollars”, 使作品走向讀者,從而使讀者輕而易舉的理解文章,更加適合舞臺表演。
2. 貴:你看你這點骨頭!老頭說不見就不見,到下房在等一等算什么!我跟你走,這么大院子,你別胡闖亂闖走錯了……(王佐良&巴恩斯,1958;p38)
LU: 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 If the old man says he won’t see you, then he won't. Now, why not go down and wait a bit longer in the servant’s quarters? Come on, I’ll take you along, otherwise in a big house like this you’ll be losing your way and losing your way and blundering into places where you shouldn’t be.
在此文段中,魯貴說,“你看你這點骨頭”。“骨頭”,這個詞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里,有其獨特的含義。在舊中國迷信的說法中,有一條稱為稱骨論命,即一個人的骨頭越重,說明他的命越好;而骨頭輕,說明這個人出身低下,命不好。這里,魯貴是罵魯大海的出身低下,不配和周樸園討價還價。譯者同樣忽視了“骨頭”這個詞的文化含義,采取了歸化的策略,直接將其譯為“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癶igh horse”是英文的一個典故,它表示的意思是“趾高氣揚、自以為很了不起”,相應地,“to come/get(down)off one's horse”意思即為“謙和一點,別擺架子了”。譯者使用的是原滋原味的英文,使英語讀者在讀譯本的時候感同身受。
3. 沖:我以為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人努力,我們應當同情的。并且我們這樣幸福,同他們爭飯吃,是不對的。這不是時髦不時髦的事。(王佐良&巴恩斯,1958;p106-107)
CHONG: I thingk we ought to sympathize with them. After all, they’re only doing their best to help their own people. Besides, it’s not right that people who are as well off as we are should grudge them enough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And it’s not a matter of fashion, either.
在這句話中,周沖提到“爭飯吃”,譯者使用了很形象的一個英文成語,“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它的意思是“Obtain one’s basic living expenses, to earn engouh money to keep oneself alive.”,意思是“賺到剛夠維持生計的錢,不被餓死”。譯文非常貼近英文讀者,譯者又一次使用歸化的策略,使譯文走向讀者。
這只是筆者從文中截取出的三個例子,但是我們由此可以窺豹一斑。可以說,王佐良和巴恩斯先生的譯本,譯文中廣泛應用了英語中的俚語和成語,文筆流暢,可以稱得上地地道道的英語。這就是歸化的策略,譯本完全貼近英語讀者。
戲劇作品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可以作為劇本來指導舞臺表演;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因此戲劇作品的翻譯不同與其他題材作品的翻譯,可以根據(jù)其不同的用途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如果劇本是為舞臺表演服務,那么為了使廣大外語聽眾不被文化差異所干擾,更好更快的理解原文,譯者可以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使作品走向讀者;如果劇本是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譯者可以采取異化的策略,向讀者傳遞原語文化,使讀者讀到原滋原味的原語表達。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歸化和異化策略之爭,也不是絕對的非此即彼,就戲劇作品翻譯而言,譯者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來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
[1] Shuttleworth &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Z].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1997.
[2] 曹禺.王佐良,巴恩斯,譯.雷雨[M].外文出版社,2001.
On the Naturalization Strategy of Theatre Translation by a Case Study of Wang Zuoliang and Barnes’ English Version of thunderstorm
WANG Min,ZHANG Li-jing
The hardness of theatre translation lies in how to adapt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o the need of stage performance, while reserving the literary work’s func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understorm, of high artistic values, is not only Cao Yu’s representative work, but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dramas. In 1985,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understorm translated by Wang Zuoliang and Barnes was published and received highly praise.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is vers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naturalization and dissimilation strategies in theatre translation.
theatre translation; naturalization; dissimilation; translation purpose
H059
A
1008-7427(2011)08-0089-02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