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忠 費賢舉 莊燕濱
(常州工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計算機實際操作與動手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也是特色所在,因此實踐教學體系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考試是檢驗學生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最為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一般以卷面考試為主,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即使有些課程在考試中增加了上機考試,但是,由于上機試題隨意性較大,仍然不能全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如何健全考試制度,發(fā)揮考試的評價和篩選功能,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成為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研究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過程中,根據(jù)課程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關于考試改革的幾點設想,制定了該課程的考試方法和方式,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初步實施和完善。
以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結束時采用閉卷考試,難以體現(xiàn)該課程注重動手能力的特點,考核學生的多為記憶性的基本知識。學生不注重平時學習,考前臨時突擊,純粹是為了考試過關,這種考試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試卷中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等較多,編程題比較少。不少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考試之前依賴老師的復習重點,抄寫課堂筆記,背誦作業(yè)答案??荚嚳克烙浻脖?,缺少靈活性,且容易滋生作弊現(xiàn)象。
計算機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技能操作和編程等實踐能力考核必不可少。過去的做法只是簡單地做一些實驗驗證,編寫實驗報告,遠遠不能滿足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訓練要求。
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少,往往以一次考試成績確定學習效果優(yōu)劣,致使部分學生平時不努力,考試之前臨陣磨槍,因此,考試成績很難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
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05級、2006級“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考試進行了初步的改革,主要思路如下:
教學大綱反映了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它是制定考試大綱和命題的依據(jù)??荚嚧缶V和命題要科學合理,嚴格遵照教學大綱各知識點的要求,確定教學和考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和考核體系。同時,在考試之后根據(jù)結果按考試大綱的要求及時修訂考試內容,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試驗研究。
為了使考試改革方案通用可行,保證考試和評價的程序及方法簡單、易行,使之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考試不僅要能反映學生對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反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考試方式上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真正發(fā)揮考試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全面綜合的測試。
突出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加強平時考核。不再簡單地以一次考試或平時作業(yè)作為成績依據(jù),而是在課程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安排一次小測試,同時結合每章的內容布置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作業(yè),對學生的作業(yè)、測試和課堂表現(xiàn)打分,作為總成績的一部分,從而將學習過程和考核同步進行,充分合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
與其他理論性課程不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提高學生面向對象編程能力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驗分為12個主題進行,對每項實驗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記錄評分,最后給出綜合成績。
實際操作中,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成績評定如下:平時成績比例為10%,實驗成績比例為30%,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為60%。期末考試采用上機考試,題型為選擇題(30%)和編程題(70%)。選擇題考核基本理論,編程題考核每個學生實際編程能力,側重某一項技能。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由平時的實驗和平時的測驗或大作業(yè)構成。這樣,編程能力在整個考核中比重較大,促使學生重視編程能力,提高訓練的積極性。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因此,統(tǒng)一考核標準,建立聯(lián)合考試制度是可行的。通過對課程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評分標準,有利于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考試質量有積極作用。另外,通過聯(lián)合考試引入公平競爭機制,一方面刺激學生努力學習;另一方面,也帶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調整2007級、2008級課程教學大綱與實驗教學大綱,重新細化知識點、能力點,突出實踐與應用能力在整個課程教學與考核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編寫了詳細的能力點與知識點,并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所應掌握的技能與掌握這些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的用途。
根據(jù)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結合教學實際,編寫《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由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年第1次出版,2008年修訂,已經(jīng)發(fā)行了近2萬冊,并獲得常州工學院頒發(fā)的精品教材優(yōu)秀獎。同時配套編寫了《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學習指導書》,由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年出版。編寫并修改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驗指導書》,分解并強化能力點在實驗中的具體訓練方法。
組織3位開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師,討論并編寫了具有理論與上機兩部分內容的試卷庫,共15份,已經(jīng)通過驗收。
2008年6月,申請了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進行了課程與教學方法建設與改革,開發(fā)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學習網(wǎng)站。2010年,由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莊燕濱教授牽頭申請了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獲得通過,目前正在建設中。
改革在常州工學院2006級06計一、二班首次試行,從總體成績上看,不夠理想,大多數(shù)學生不太適應這種考試模式,試題難度也稍微偏大,但從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能力來看,學生實際編程能力比以往提高了一大步。后在07計一班、07計Y班實行時,大部分學生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實驗室,整體情況較前有所改善。2010—2011(1)在08計Y1、Y2班以及08計一、二班再次實行上機考試,整體情況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動手興趣得到很大的提高,實際操作與編程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其中,08計Y2班有1位同學期末考試不及格,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寒假自己上機不斷練習,補考成績提升到90多分,能夠熟練地進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相關操作與運用。
通過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和學兩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任課教師的責任感有所增強,平時的課堂教學更加認真、細致;另一方面,學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視實踐,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為提高,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考試改革,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有許多需要改革和試驗的工作要做。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促進改革的不斷深化,采取具體措施如下:
在現(xiàn)有考試形式的基礎上,加入案例討論和論文答辯,不再單純地以考試作為唯一評價形式,而是從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程序設計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合理的機制,有效發(fā)揮考試的評價和篩選功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主導思想。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唯分數(shù)論”。通過對教育規(guī)律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yǎng),帶動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除了教材之外,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也應該納入考核的范疇,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這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不斷檢驗和鞏固所學知識,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考試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調節(ji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內容和方式必須與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手段等教學改革同步進行。通過考試改革教學,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為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費賢舉,胡智喜.基于模塊化的軟件工程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現(xiàn)[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6(4):77-81.
[2]馬金祥,陳倫瓊.“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1(2):77-79.
[3]麥青,閻文海.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的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教師),2008(3):60.
[4]符蘊芳,趙英豪.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89-90.
[5]于長輝.《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0(18):111.
[6]彭紅星,張忠華,宋鴻陟,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計算機,2009(5):88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