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鵠 倪 軍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50)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等級觀念有著強大的歷史慣性和基礎地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固定不變的,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事師如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獻《學會生存》中也明確指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有一種十分死板的等級關系”、“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關系”。
但是,在新時期下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各種思潮的沖擊,這種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在信息化時代,為師只能是一種行為,而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狀態(tài),甘當學生和好為人師是每個人必須兼?zhèn)涞钠焚|。由此可知,改革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與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將高校教師的身份角色重新定位是一種迫切的需要。
中國古語:“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可見教師在傳統(tǒng)中國人心目中的角色和地位之高。“恩師”之稱不絕于史,師道之尊嚴,于此可見一斑。因此,在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上自然存在著上下不對等的關系,教師居高臨下地說教,學生仰視地聽教。這種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關系已經(jīng)深入人心,以至于人們視為理所當然。又有韓愈在《師說》中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更是讓人將教師的職責與其角色地位誤為同一,而更加確定了教師與學生的領路人與迷途者、傳授者與接受者的上下不對等關系。
教師與學生,其傳統(tǒng)角色定位是上下不對等的傳授者與接受者,當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平等時,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不平等關系決定了教育教學的主動性、任意性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可以單方面地決定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甚至可以單方面地決定考試的方式與成績的給予。有了這一系列的“單方面”,在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缺乏與受教育者的溝通,學生只能接受和服從,學生對教師自下而上的仰視,讓學習變成一種被動的吸收,這種機制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鼓勵,其教育教學效果就只能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天賦和責任心以及學生的適應和接受能力,沒有形成教育教學效果有效的保障體制。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作為教育者在“師道尊嚴”的觀念下難免會有“學生懂什么”的不以為然,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就應該接受我的指導和教訓,我是管理者你是被管理者,你理應服從我的管理的理所當然,由于上述的思想就形成了教師與學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兩者對立局面的自然而然。而這種不平等的地位之下,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和服從,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說法有異議或者有點新的想法或觀點,師道尊嚴的觀念會讓學生有犯上的感覺,許多教師也會覺得被學生反駁或質疑很沒面子,于是就會產(chǎn)生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了的感覺。溯其根源,還是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上下不對等的關系在做怪,在這種關系下教育者高高在上的發(fā)號施令雖然得到了被教育者的洗耳恭聽,卻只是機械的填充或灌輸,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高校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高級人才的重任,其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為學生服務。高校教師有必要而且也應該逐漸樹立起“為學生服務、對學生負責”的理念,并將其付諸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將自己從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管理者逐步轉變?yōu)榉照吆鸵龑д摺?/p>
教育當產(chǎn)業(yè)來抓,讀書須繳納學費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當前已經(jīng)形成“來學校讀書是一種教育消費,學校有義務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的想法。學生既是教育管理的對象,又是學校服務工作的對象,多年來,我們一直重管理而輕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對立面,造成了學校一邊加強管理而學生更加難以管理的不良局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應寓于服務工作之中,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目的,突出服務在學生工作中的地位,逐步構建起全方位的學生成才服務體系。
我國今天的大學生基本上都已年滿十八歲,從法律上說,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公民。因此,他們有資格被當作成年人來平等對待。教師要從圣人的殿堂走下來,步入履行教育義務的場所,從高高在上的“終生為父”角色,降至與學生平起平坐,為學生服務的角色。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實質是尊重教育規(guī)律,尊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人格。把重視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和發(fā)展學生的精神貫注于教育管理學生的全過程、全方位。要改變工作方法,樹立平等觀、民主觀和誠信觀,遵循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游戲規(guī)則,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勞動及其創(chuàng)造。在工作過程中,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教育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堅持以理服人、循循善誘的工作方法。堅持說服教育、正面引導,把教育管理和服務學生相結合。
在過去的學校教育和管理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導致了教師的權威地位不容動搖和師道尊嚴的根深蒂固。當前,個性化、獨立性、民主與自由、對人性尊重等文明進步的理念已使得教師的話語霸權地位逐漸喪失,這就迫使大學教師從“獨奏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钡慕巧?。基于此,教師應當塑造自己的民主典范形象,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處理教育教學問題,從而促成師生之間的真誠交流和對話,把教育教學的權力用于滿足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發(fā)展的需求,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服務。
當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轉化為服務者與被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工作評價有了客觀標準。在服務行業(yè)中,我們推崇“顧客就是上帝”的觀念,在教育服務中,這個觀念也同樣應該得到提倡。服務行業(yè)中,服務質量的高低不是服務提供者自己來做評判,而是要看顧客是否滿意。教育中也一樣,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再由教師或學校來評價,最客觀的評判標準掌握在服務對象——學生的手中。確定了教師與學生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前面所提及的在教學方面的諸多“單方面”決定權就不可能由教師隨心所欲地行使,教師必然需要按照學校的培養(yǎng)要求來安排教育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法。
學生在知識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往往存在差異。一旦學生進入了校園,就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他們就成為了我們的教育服務對象,作為教師從根本上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要熱愛學生,以對未來和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滿腔熱情地愛護并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所有學生,讓師愛的陽光普照全體學生,使他們在思想上共同進步,學業(yè)不斷提升,個性普遍發(fā)展。
作為教育者,我們沒有權利選擇教育服務對象,能夠做到的是根據(jù)不同的服務對象選擇不同的服務方法,但要求都是要讓被服務的對象滿意,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到不可戴有色眼鏡,要用普愛和大愛的胸懷關心和教育我們的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新時期下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去除原來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光環(huán),降低師道尊嚴的威嚴,按照師生平等的理念要求,樹立服務學生的意識,確立服務者的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教育事業(yè)服務。
1 章小梅.大學教師服務學生研究[D].中國知網(wǎng)(優(yōu)秀碩士論文數(shù)據(jù)庫)
2 羅 健.從倫理視野看教育者的“服務”[J].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
3 畢 弘.淺議教師角色的服務性與和諧師生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2007(12).
4 董澤芳.“以生為本”是大學辦學的第一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02(12).
5 鄭 勇.論高校學生管理理念的現(xiàn)代轉變.大學生管理,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