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漢卿,葛上卿
(武漢紡織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高密撲灰年畫發(fā)展與藝術價值
葛漢卿,葛上卿
(武漢紡織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高密撲灰年畫以其獨特的制作手法獨樹中國年畫之族。本文追溯了高密撲灰年畫的歷史發(fā)展,分析了其生存土壤及鑒賞了其特有的工藝手法,進而闡述了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高密撲灰年畫;歷史發(fā)展;制作工藝
中國民間年畫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歷經起伏波折,既有衰微,也有繁榮興盛。由于地域風俗、文化背景、審美興趣的差異,民間年畫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形成了幾大主要的產地。在廣闊的齊魯大地上,孕育了“高密撲灰年畫”,并賦予了它質樸、豪邁、奔放的性格。高密古稱夷維,秦時置縣,西漢時為高密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位于膠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的結合部,東臨旅游名城青島,西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境內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平日公路縱橫貫穿,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連接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日照等開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島、濰坊機場不足70公里,是山東沿海地區(qū)通往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
高密歷史悠久、物阜民豐,人杰地靈,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里,這里留下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城陰城遺址、漢墓碑和大批價值連城的出土文物。古往今來,這里歷史文化名人輩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齊國名相晏嬰、東漢時期經學大師鄭玄,清代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書法名家劉墉等政治文化名流,成為齊魯文化中的杰出代表。當代活躍在書畫界的著名畫家單應桂、張建中以及著名作家莫言等文化名人,都是高密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勞動中,勤勞智慧的高密人民不僅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間藝術,為后人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以高密三絕泥塑、剪紙、撲灰年畫為代表的藝術作品,成為高密人尚文習藝、熱愛生活的見證,歷久彌新,長盛不衰。尤其是撲灰年畫,堪稱藝苑奇葩,它融匯了高密人民的勞動智慧、心血和汗水,以其揮灑豪放、古樸典雅的獨特慧質,自立于世界民間年畫藝術之林。
高密年畫,按照歷史發(fā)展過程,先后產生了三種年畫形式,即:撲灰年畫、半印半畫、木版年畫。撲灰年畫是產生最早的年畫形式。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年畫技藝水平的提高,及對年畫需要的擴大,又相繼出現(xiàn)了半印半畫和木版年畫。
1973年,高密田莊鄉(xiāng)住王莊出土了結構對稱的漢畫像石門畫,門畫的上方三分之二處為一對門神,下面配有一對魚兒。從保存下來的撲灰年畫來看,門神、“年年有余”是極典型的一種題材,從技藝上分析,一張原稿正反面撲灰,也撲捺成對稱兩幅。所以,從這幅畫像石的門畫上可以窺探到久遠的撲灰年畫的藝術圖符和藝術氣息。
撲灰年畫起源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 500余年的歷史?!陡呙芸h志》(清康熙刻本)“歲時民俗”一節(jié)中的記載:“季冬之月……厥除夕,灑掃堂室,設饌,易門神,桃符,寫春聯(lián),天行貼子……”可見證撲灰年畫在那時已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jù)老藝人回憶,最早開始干的有“同順堂”、“增盛”、“齊萬順”、“立興”等畫子店。這些畫子店很快引來了大批“畫子客”,一年四季不斷人流,象個“小碼頭”,直到臘月里,買畫子的人才慢慢走絕。撲灰年畫也由近及遠行銷到嶗山、臨沂、江蘇、東北三省、內蒙等地,大大促進了高密撲灰年畫在全國的影響。畫子店的開張,促使年畫藝人為撲灰年畫努力行銷,在此情況下,題材的豐富和拓展無疑成為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說,康熙到乾隆年間撲灰年畫的成熟和興盛,不僅表現(xiàn)在畫子店和作坊數(shù)量的增加和規(guī)模的擴張,還表現(xiàn)在撲灰年畫題材的豐富多樣和年畫形式的變化出新上。由于年畫藝人的努力,撲灰年畫由單純的花卉、神像,向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人物畫、山水竹子魚等方面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在清乾隆末期北有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南有高密撲灰年畫的年畫生產格局已經形成。
由于民間藝人來自老百姓,對人們的追求、向往、喜愛和憎惡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他們在創(chuàng)作、生產撲灰年畫時,無不打著現(xiàn)實生活的印記。與此同時,由于當時人們祭拜“關帝廟”、“土地廟”等盛行,所以,撲灰年畫藝人還都兼畫高密各村的廟宇壁畫。高密西北鄉(xiāng)小牟家村至今還尚存著一所“關帝廟”,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戰(zhàn)黃忠等十五幅壁畫,盈滿了三間房屋的墻壁,屋梁上則畫滿了“龍鳳”吉祥圖案,觀其畫風,也與撲灰年畫形式同出一轍。
清朝嘉慶年間,高密年畫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即半印半畫時期。當時,胡殿邦從天津楊柳青帶了塊“天仙送子”版來到高密李家莊安家落戶。他刻苦鉆研,融會貫通,很快將楊柳青半印半畫年畫的長處揉進了撲灰年畫之中,從而逐步形成了高密半印半畫的制作技術,在相當程度上擺脫了手工繪制的約束,大大提高了年畫的生產效率,也促進了刻版業(yè)的發(fā)展。
隨著刻版技術相傳和刻版技藝的日益嫻熟,半印半畫年畫形式逐漸從李家莊擴展到北村、公婆廟、十里堡、城子、甄家屯、范家莊等許多村莊。由此可見,半印半畫年畫的發(fā)展,在清嘉慶時期已達到相當繁榮的程度。
清道光年間,高密撲灰年畫和半印半畫互相滲透,互為促進,共同發(fā)展,迎來了高密年畫領域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高密年畫逐漸發(fā)展成為兩大派系:
一派仍以傳統(tǒng)的畫墨屏為主,其畫風古樸典雅,用筆灑脫,渾然成趣,民間藝人稱它是“老抹畫”。如作品四條屏《四愛圖》,畫面線條精練,自然流暢,了了數(shù)筆就“抹”出了人物的神態(tài)。在著色上,除了臉部涂以淡淡的粉紅外,整個畫面全部著墨色,給人清新、典雅的意境,是這派年畫藝人的代表作。
高密年畫的另一派系,與傳統(tǒng)流派古樸、淡雅的風格相比,則是追求了對個性的張揚。他們發(fā)展了對色彩的應用,基本以色代墨,追求畫面色彩的艷麗紅火,給人一種火辣辣的強烈的視覺沖擊。
當時,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后起之秀,如高密南鄉(xiāng)于家屯民間藝人楊維清,終生以蟲魚花卉屏為創(chuàng)作題材,尤擅畫“蟈蟈”;高密獅子口的龐鳳翥,以畫“大影”聞名四鄉(xiāng);有的當?shù)厝诉€拿長的丑的人開玩笑說:“看你長得那模樣,氣煞曹森,難煞胡祥麟”??梢姴苌秃轺氪_為高密年畫創(chuàng)作能手。所有這些人,由于他們的參與和努力,為高密年畫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了貢獻。
清朝末年,北村“同順堂”、“萬聚”、“齊萬順”等畫子店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努力提高年畫技藝,在撲灰年畫、半印半畫的基礎上,又發(fā)展了全色套印方法,即木版年畫。木版年畫,其線條挺拔簡練,題材以桌圍、灶馬、窗頂、窗旁、門神、增福財神等居多。為了年畫經營,這些年畫藝人動了不少腦筋,推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昌盛?!褒R萬順”后人齊繼忠為了擴大年畫市場,曾跑到膠縣方子街“棧莊”賣年畫,打破了地域界限。接著,“順德永”、“瑞盛和”、“瑞盛祥”等年畫藝人也分別去膠縣、嶗山沙子口、日照、東北等地“棧莊”推銷。這一時期,琳瑯滿目的木版年畫,走進了千家萬戶。
民國初年,高密年畫的興隆情況達到了高潮,姜莊東城子王增盛在繼承祖上畫業(yè)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當時最大的“隆順永”畫店,蓋了十八間房子,東邊有廂房,西邊還蓋了二層小樓,六間房子作為畫室,最少也有160個門子,雇了40多人作畫,題材主要有桌子頭、大花、大屏等。再是河崖東風村生意也很紅火,據(jù)說,每年冬季都要從外地請來唱大戲的,晚上為了給加夜食,老百姓打著燈籠賣包、賣花生,炸油條。老字號“成泰”張?zhí)旌榧依镩_的吊鋪住著20多人,還在膠縣城買了“棧莊”?!叭⒂馈钡膹埵勒湫值軅z為了擴大生意去了營口開店,在營口生意更好,雇了很多人,東風村的老百姓都是奔著他去的。這時期高密年畫大都銷往東北三省、山東半島、膠縣、膠南、嶗山、平度、招遠、海陽、乳山等等。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農業(yè)合作化運動以后,高密年畫的生產有所起步,由單干到有組織的生產,其經營方式主要三種:(1)農業(yè)社投資為副業(yè)生產;(2)互助組投資為副業(yè)生產;(3)單戶聯(lián)營的年畫組湊集股金集中生產。這時,東風村、李家莊、棉花屯、北村、城子、范家莊、高家莊、李家長村、東前嶺、孫家口等村先后建立了一些年畫作坊,由大隊干部負責,集體生產、出售。高密年畫再度興隆起來,產品銷到東風村、夏莊、膠州、膠南,遠的銷到東北三省等。當時,主要用馬車拉著年畫到高密城火車站發(fā)貨。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的年畫及老版被燒,直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由于黨和政府對民間藝術的重視,以及人民群眾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不斷提高,高密年畫又重新恢復了生機。這時高密年畫主要生產地為棉花屯、甄家屯、東城子、李家莊、北村等,已經剩下幾家作年畫的了,題材主要是家堂、財神、大花,墨屏八仙、山水、麒麟送子、蓮花生人,這些畫大都銷往嶗山、昌邑、東北三省及本地,受到廣泛好評。
高密撲灰年畫之所以具有獨特的技法,主要是它特有的材料上。年畫稿的基本材料最好用生長一年冬天落葉時比較成熟的柳枝,剪下后晾曬干,找一個長形鐵銅,把柳枝裝在鐵桶里蓋上蓋子放在爐火上燒,看到鐵桶冒煙時已基本燒成,拿出鐵桶放水里,帶涼后曬干備用即可。
高密撲灰年畫的題材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一是神祗類。這類題材的高密撲灰年畫,老百姓用的最多。每當逢年過節(jié),老百姓都要祭祀祖先和供奉財神,以求吉祥、富貴和先輩們的庇護。如:財神、灶王、家堂等,這些都是逢年祭祖常掛的題材。
二是老婆孩兒類。如《麒麟送子》、《蓮花生人》等等。
三是戲曲人物類。如《繡鞋計》等。《白蛇傳》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了一個美麗、善良,敢于和邪惡勢力作斗爭,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形象。
四是人物傳說類。如《四愛圖》、《琴棋書畫》、《劉大人私訪》等,也有勸戒孝道一類的,如著名的《二十四孝圖》。
五是山水花卉類。如《春夏秋冬》、《山水竹子魚》、《松鶴圖》、《鳳棲牡丹》。
除了以上五大類別外,高密撲灰年畫還有一些種類流傳在人們中間,如描畫家常里短、姑嫂關系的《姑嫂閑話》;表現(xiàn)鄉(xiāng)村野趣、安然恬淡情調的《踢毽子》等。
高密年畫依其懸掛、張貼的位置及反應的民俗不同,大致可分為九類:
一是門畫類,即門上張貼的畫,根據(jù)門的位置和居住人的不同身份,張貼不同的門畫。
二是窗頂、窗旁類,把窗子周圍用花卉畫裝飾起來,民間常用“東蓮花、西牡丹”窗旁。
三是桌圍子,多為節(jié)日里在供奉祖先、財神的桌子 前,把畫有吉祥圖案的年畫擋在前面,顯得屋里整齊美觀。
四是大掛子,大掛子是約為三尺長帶畫軸的年畫,多掛在婦女房中,題材以老婆孩系列多,如《母子識字》、《母子奪魁》、 《舞童》等。
五是炕頭畫,即貼在炕頭上的畫,主要有胖娃娃、戲曲故事,如《年年有余》、《穆桂英》等。
六是軸子,又叫家堂,為新年祭祀祖宗用的。軸子還有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叫“大影”。
七是配軸,又叫大花,兩幅一套,是掛在軸子兩邊做裝飾的。
八是神像,主要是新年祭祀、祈禱之用,有財神、神碼、灶馬。財神分為二堂財神、武財神、文財神三種;神碼也叫“甲馬”、“紙馬”;灶馬是畫面上方有一小馬,過小年時將小馬剪下焚燒,表示送神上天。
九是桌子頭,是在閑屋里掛的年畫,就是起裝飾作用,題材多如鳳棲牡丹類。
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的古老獨特畫種之一,它具有自己獨具一格的工藝制作過程和藝術特色,即是:燒炭條,打殼子,起稿,畫灰,撲灰,落墨,粉臉、粉手,開臉,涮臉、涮手,烏眼,開眉眼,熏臉,點嘴,絲發(fā),上色,涮道,涮花,磕花,描粉,畫金,耙胡子,罩明油,經過大大小小的二十多道工序后,一張撲灰年畫就完成了。
高密撲灰年畫獨有的制作手法,使其彰顯個性,成為中國年畫家族中不可替代的畫種之一,它的魅力將會吸引更多注視的目光。
[1] 王樹村. 中國年畫史[M]. 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
[2] 王樹村. 中國年畫發(fā)展史[M].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 李新華. 山東民間年畫的內容和審美特征[J]. 民俗研究雜志社,1995, (1).
[4] 李硯祖. 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當代性與地域性—再談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fā)展[J]. 美術與設計雜志社,2008, (1).
Puhui New-Year pictures of Gaomi’s Development and Artistic Value
GE Han-qing,GE Shang-qi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Puhui New-Year pictures of Gaomi with its unique production technique wasn’t a follower of other New –Year pictures in China.This article studie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articular technical methods of the Puhui New-Year pictures of Gaomi, and then explained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Puhui New-Year Pictures of Gaomi;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duction Process
J218.3
A
1009-5160(2011)05-0018-03
葛漢卿(1984-),女,碩士,研究方向:裝飾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