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人
(泰州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泰州225300)
讓影視作品成為增進中外交流的一種重要途徑
張益人
(泰州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泰州225300)
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影視作品的交流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但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字幕翻譯者在處理一些涉及文化的因素時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電影本意的傳達。本文結合一些實例,討論了進行字幕翻譯時可采用的策略。
影視作品翻譯;文化沖突;翻譯的策略;歸化;源語言文化;目的語文化
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影視文化交流也變得日益頻繁,影視翻譯的作用就顯得日益重要。在大力引進國外優(yōu)秀影片的同時,也在把國產(chǎn)優(yōu)秀電影推介給國外觀眾,從而把中國電影推向國際市場。有必要從文化交流的角度來闡釋電影字幕翻譯的重要性。
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也屬于文學翻譯的一部分,它與文學翻譯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字幕翻譯又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體現(xiàn)出如下三個“性”:(1)綜合性。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影視中有口頭語言和非口頭語言。片中人物的語言是和動作及動態(tài)的畫面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2) 瞬時性。電影字幕一閃而過,不能像書本那樣前后翻閱,因此字幕翻譯要力求簡潔;(3)通俗性。作為一門大眾藝術,電影的受眾是全體觀眾,因此,字幕翻譯要通順易懂??偨Y起來,字幕的翻譯既要簡潔通俗又要充分表達影片所傳達的意義,同時還要兼顧片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等[1]。
影視作品中的語言和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一樣,都受到各自所屬社會文化的制約,從而使影片深深打上社會文化的烙印,顯現(xiàn)出各自社會文化的特征[2]。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民族歷史、社會制度、道德信仰、文學藝術、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風貌等方面的差異,英漢電影翻譯工作者在處理一些文化色彩詞語或語句時容易出現(xiàn)差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聲電影本意的傳達。影視作品的翻譯也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譯者要注意到: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思維方式、信仰及價值取向等的表達都影響著翻譯質(zhì)量的優(yōu)劣。由于不少觀眾觀看原聲電影時必須依賴字幕翻譯,譯者必須把握字幕翻譯的原則:要使觀看注有譯文字幕的觀眾能夠很好地接受影片所表達的意義,即語言方面和文化方面。一方面,譯文語言要通順易懂;另一方面,每一部電影的對白中都包含特定的文化詞語,這些文化詞語可能為目的語觀眾所不知,因此,翻譯字幕還要處理好其中的文化因素[3]。
中文字幕翻譯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做到準確理解英文原文。如果遇到翻譯不通或不確定的地方,譯者就應當仔細查閱工具書,而不能望文生義,否則會影響原文的真正含義。例如,影片《木乃伊歸來》中有句臺詞:“He went out west.”,看似簡單,如果把這句譯為“他去了西部”,好像很準確,但如果看了影片之后,我們就會意識到片中被提及的人物已經(jīng)死了,很顯然和字幕自相矛盾。通過工具書,不難了解這種表達方式其實是英文中“某人去世”的委婉語表達。再比如說,《七宗罪》這部電影的片名翻譯。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極富宗教意味的犯罪故事:一個瘋狂的兇手自認上帝,圍繞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懲戒逐條殺人。這七條死罪指七項世人常犯的過錯,即:饕餮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欲lust、驕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而英文片名是“Seven”,這是個在西方宗教里非常神秘的數(shù)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xiàn):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shù)牡谄吒吖窃炝讼耐?,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它在這部電影里可謂無處不在,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fā)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與罰。但是,可以想象,如果簡單地把片名譯成一個“七”字,中國觀眾絕不會產(chǎn)生同樣的文化聯(lián)想和認同,所以影片公映時譯為《七宗罪》,點明故事主線和seven最為主要的宗教寓意??芍^文化價值體現(xiàn)的經(jīng)典范例[4]。可見,影片可能會出現(xiàn)大量涉及原語所在的文化背景的內(nèi)容,若不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就無法正確、合理地翻譯。
影視作品翻譯的本質(zhì)是文化翻譯,而翻譯的使命在于從一種社會文化語境中走出來,然后再進入另一種社會文化語境中去。由于不同文化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和沖突,因此譯者對于文化翻譯的職責就是減少乃至解決文化之間差異。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譯者首先應該解決語言表達的差異問題,再努力找出最佳的翻譯策略。由此可見,影視作品翻譯應立足于目的語觀眾,從觀眾欣賞影視作品的藝術角度出發(fā),選用目的語語言中與原片藝術風格最相似、為目的語觀眾所熟悉的詞語和文化來進行翻譯[5]。美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奈達很早就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尊重目的語的特征,譯文盡量使用目的語接受者喜聞樂見的、符合目的語表達規(guī)范的語言形式?!痹嚳慈缦聝衫?/p>
由周潤發(fā)、楊紫瓊以及章子怡等主演的《臥虎藏龍》 (英譯名“CrouchingTiger,Hidden Dragon”) 是一部讓西方觀眾了解中國武學的武俠大片,但不少西方觀眾在談及這部電影時,只會提及前半截片名crouching tiger。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更是權力、尊嚴、力量和勇氣的標志,與龍有關的詞大多數(shù)是褒義的。而在西方文化中,龍是一種口噴烈焰、背生翅膀的怪獸,是邪惡的代名詞。由于中外觀眾知識領域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一種文化傳統(tǒng)中一個具有正面寓意的美好文化意象在另一種文化里卻成了反面寓意的丑陋文化意象,從事影視作品翻譯時,如果對此類文化意象直譯、硬譯,會令廣大觀眾無法接受與認同,直接影響到該影片美學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的實現(xiàn)。遇到這種情況,譯者應當多采用歸化法,幫助西方觀眾跨越中西文化鴻溝,幫助他們了解這種極富中國文化色彩的語言現(xiàn)象。
再來看周星馳主演的喜劇電影《功夫》。這部電影不光在國內(nèi)大獲成功,而且在多倫多電影節(jié)上作首映。首映結束后,該片立刻獲得大量媒體及影迷的追捧。隨后,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周星馳現(xiàn)身好萊塢,出席了《功夫》在美國的首映式。美國的觀眾、影評人均給予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在著名的爛番茄網(wǎng)站上,《功夫》的好評度達到85%,大部分都是溢美之辭。此外,《功夫》還獲得了第63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豆Ψ颉吩趪H市場上的成功,除了要歸功于影片本身的魅力之外,與優(yōu)秀的字幕翻譯也密不可分。試看包租公、包租婆夫婦大戰(zhàn)火云邪神前自我介紹時的對白。
火云邪神:……難道就是人稱神雕俠侶的……?
包租公:楊過!
包租婆:小龍女!
The Beast:...Could you two be the fated lovers...?
Landlord:Paris...
Landlady:...and Helen of Troy!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片中的包租公是個長相有些猥瑣、經(jīng)常被包租婆打罵的可憐蟲,而包租婆則是個一身橫肉,終日嘴里叼著個煙卷而且一開口就粗話連篇、大嚷大叫的彪悍婦女。這二者的形象都和金庸先生筆下的楊過和小龍女相去甚遠。因此當影片中二人作這番自我介紹時,中國觀眾都會捧腹大笑。如果直譯成“Yang Guo”和“Little Dragon Maiden”,勢必會讓西方觀眾一頭霧水。那如何向他們傳達這種喜劇效果呢?譯者采用了歸化的策略,把他們二人的名字譯成了希臘神話中的“Paris”和“Helen of Troy”。Paris是特洛伊王子,風度翩翩;Helen是絕世佳人,美艷絕倫。西方觀眾對這二人很熟悉,當他們把影片中包租公、包租婆的形象和這兩個名字比較時,就自然領會其中的喜劇效果[6]。
專有名詞的翻譯要統(tǒng)一,要使用觀影者都熟悉的、已經(jīng)固定下來的譯名。人名地名的翻譯應該使用音譯法,也就是按照英語讀音,在漢語中尋找最相近的漢字。比如美國籃球明星Jordan,翻譯成喬丹,這個譯法已經(jīng)為大多數(shù)國人所接受。但如果譯成“佐登”、“佐敦”(此兩種譯法見于港臺地區(qū)的翻譯中)就會讓大陸觀眾很不理解。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連續(xù)劇《The Pacific》中,不少對白的翻譯值得商榷。比如有個片段講述的是幾個士兵在比較兩款步槍的優(yōu)劣,其中一名士兵說了如下一段話:“No,I will still keep my Springfield.”對于Springfield這款步槍國內(nèi)軍事迷們都很熟悉,它是由美國Springfield兵工廠生產(chǎn)的,而且它已經(jīng)有了一個新的譯名“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但在影片中那段話譯成了“算了,我還是用回春田兵工廠生產(chǎn)的槍吧”,甚至都沒有使用它的曾用名“春田步槍”。雖然“春田”是對“Springfield”最早的譯法,但它也并不是準確的意思。Springfield這個地名是由于當?shù)氐囊粋€溫泉得來的,“泉田”才是準確的意譯。出現(xiàn)這種差錯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譯者沒有以審慎的、對觀影者負責任的態(tài)度去對待字幕翻譯。
字幕翻譯作為中外觀眾欣賞對方的影視作品、增進文化交流的橋梁,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需要譯者們不斷進行反思、總結,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字幕翻譯的譯者要力爭使譯文做到“見之于文,形之于聲,達于觀眾,耳目能懂”,這也是字幕翻譯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如何做好字幕翻譯,這其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索,比如文化因素對字幕翻譯的影響。這需要譯者不但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還要有相當程度的文化修養(yǎng)??傊?,做好字幕翻譯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絕不僅僅是把源語言對白轉換成目的語對白那么簡單,還要考慮到它的藝術性、文化性。譯者一定要立足目的語觀眾,本著對觀眾負責、增進中外觀影者的相互了解的態(tài)度去從事這一行業(yè)。
[1]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1):61-62.
[2]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5):13-14.
[4]孫建宗.世界優(yōu)秀電影賞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5]王寧.文化研究語境下的翻譯研究[J].外語與翻譯,1998,(2):27-28.
[6]肖章.上海譯制片實踐中的幾點體會[M].//電影家協(xié)會電影史研究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事業(yè)二十五年(1949-1984).北京:北京電影出版社,1985:327-330.
(責任編輯 施 翔)
Make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Sino-foreign Exchange
ZHANG Yi-ren
(Tai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ltural exchanges,the exchange of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enhances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But the translators may make some mistakes when translating these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This to some extent effects the trasmission of the original meaning.Integrated with some examples,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dopted when transla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translation of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culture conflict;translating strategies;domestication;source language culture;target language culture
H315.9
B
1671-0142(2011)01-0074-03
張益人(1982-),男,江蘇靖江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