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舒適護理模式是指通過整體化護理使患者生理、心理、靈性、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20世紀90年代由Kolcaba提出,主要觀點在于以整體化的護理藝術過程及追求的結果,使護理更注重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2]。普外科手術通常給患者心理及生理上造成極大創(chuàng)傷,對患者各個系統(tǒng)產生不利影響,不利于手術的進行。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可大大減少術中不舒適感,從而保證手術高效、安全進行。本研究對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120例住院擇期手術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5.7歲;均為我院普外科收治擬行胃、腸及肝膽手術患者,排除有精神類疾病、意識障礙及無法正確描述生理或心理感受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腦、肺等合并癥及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針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護理評估,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給予護理措施,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狀況。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舒適護理 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了解疾病相關基礎知識。通過向患者講述安全注意事項,醫(yī)院綜合情況及管床醫(yī)生情況,詳細講述術前注意事項,手術環(huán)境及麻醉等方面內容,患同種病經本院相同醫(yī)生治療痊愈病例,消除患者對病情的擔心和憂慮,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進行術前行為訓練。
1.2.2 術中舒適護理 首先,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保持手術室環(huán)境整潔、安靜,手術開始前仔細核對患者及手術部位,維持手術室內溫度在22~26℃,濕度60%~70%。其次,協(xié)助患者擺好體位。動作盡可能輕柔,盡量減少軀體暴露,體位以既方便手術操作,又不妨礙患者生理功能為原則。再次,麻醉中的舒適護理。通過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交談時注意得體的語言使用。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時刻堅守手術臺,仔細觀察手術進行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通報。
1.2.3 手術后的舒適護理 手術結束后,患者送回病房后,責任護士應立即迎上前表示祝賀,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擺好體位,詳細介紹監(jiān)護儀用途及使用的必要性。積極配合醫(yī)生清除傷口上的血漬,及時包扎好傷口;整理好患者衣褲,蓋好被服,注意保暖;以減輕患者手術之后傷口疼痛感。護理操作過程中注意穩(wěn)、準、快,動作輕柔,盡量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多與患者談心,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了解康復進展情況,及時作出相應調整?;颊叱鲈簳r,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回家后繼續(xù)康復訓練計劃,并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了解康復情況。使患者感到貼心,精神愉快,情緒穩(wěn)定,從而盡快康復。
1.3 評價標準 參考《護理滿意度量表(定稿)條目權重》設計服務質量問卷調查表[3]。由患者基本資料及滿意度測量兩部分組成,其中滿意度測量包括服務熱情主動、護士工作能力、關愛與溝通、病區(qū)管理、健康教育5個因素,每個因素有3~6個項目:①入院介紹。②及時回應信號燈。③服務態(tài)度。④護士長看望患者。⑤生活照料。⑥主動巡視。⑦技術熟練。⑧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⑨認真查對。(10)有序安排。?及時服務。?關心安慰家屬。?保護隱私。?環(huán)境整潔。?床上用品整潔。?病區(qū)安靜。?定期通風。?服務指導。?操作前告知。?術前介紹。?出院前介紹。每個項目分3個等級,1級為不滿意,2級為滿意,3級為感動。滿意度=(2級數(shù)+3級數(shù))/總人數(shù)。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4]進行檢測比較,總分>14分為有肯定的焦慮,7~14分為可能有焦慮,<6分為無焦慮。
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憂慮狀況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憂慮評分>14分1例,7~14分9例,<6分50例。對照組術后憂慮評分>14分12例,7~14分6例,<6分42例。觀察組術后憂慮狀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要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生理、心理上的最舒適狀態(tài),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的積極、整體性、人性化、個性化、文化行、開放性、多元性的護理。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加強學習,豐富自身內涵及綜合素質,方可將這一新型的護理模式應用到日常護理中。
舒適護理操作簡單,方便可行,在圍手術期給予舒適護理,可大大增長患者滿足感與安全感,使患者以最佳生理、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從而降低手術的風險,利于患者康復。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舒適護理后,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術后憂慮改善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文以軍.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A):9.
[2]鄭愛英,黃澤泓,鐘曉珊,等.圍手術期病人的舒適護理.現(xiàn)代醫(yī)院,2005,5(10):138-139.
[3]馮志英,王建榮,張黎明,等.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的研制.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63-66.
[4]Clavel C,Masure M,Bory JP,et al.Human papillomavims testing in primary screen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a study of 7932 women.Br J Cancer,2001,(89):1616-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