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李春梅
成功體驗在應用文教學中的運用
廣東 李春梅
成功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動力,也是每個中職學生內心的渴求。教師在應用文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特點,提供難度適當?shù)膶W習任務,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功體驗,增強自我認同感,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成功體驗;應用文教學;學習過程;自我認同感
成功體驗是個體通過努力達到預期目標所產生的愉悅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泵恳粋€人內心都有被肯定,渴望成功的愿望,這種成功的動力將帶動個體進行積極的行動。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沒能考上高中而無奈選擇職校的,他們的學業(yè)成績在中學大多處于下游水平。在學習方面,他們的失敗經驗往往多于成功經驗,挫敗感強烈,而且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長。曾經嘗試過努力,但是都較少取得成功,因此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常常產生懷疑。
對于這一群體的學生,成功體驗更是他們內心深處的需要,要調整這些學生的狀態(tài),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可以成功的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我認同感,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在語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應用文的教學更容易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的機會。
與其他文體的寫作相比較,應用文寫作與原有的知識體系聯(lián)系沒有那么緊密,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要求沒有那么高,而且格式較固定,學生只要掌握了模板,就能依葫蘆畫瓢。
與閱讀相比較,它的實用性更強,在生活中應用的頻率較高。學生很容易能夠從主觀上感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更有助于“成功感”的產生。
筆者結合中職學生學習的能力水平,把中職語文教材(參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等版本)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應用文,根據(jù)其格式和語言表述的特點,進行了重新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它的特點是格式和語言都有相對固定的“模板”,學習難度較低,如:通知、請示、申請書等。筆者采取如下的教學策略:
2.1.1 一步一腳印,鼓勵學生制作模板
教師先出示該種應用文的各個要素,然后讓學生把要素放在模板的合適位置;接著把要素具體化。如學寫“通知”,教師把“標題、稱呼、正文、落款”四個要素提供給學生,學生就把它們填充到模板中,接著再把要素逐一細化。
2.1.2 提供平臺,讓學生展示
教師鼓勵最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到黑板上,利用模板,完成應用文的寫作。通過這些“老大難”學生的成功參與,對其他學生產生積極的輻射作用,樹立全體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1.3 練習鞏固,讓學生確信自己能做到
讓每一個學生通過練習和作業(yè),確認自己掌握了該類應用文的寫作。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確信自己能夠做到,進一步增強自信心,從而獲得成功體驗。
它的特點是格式與語言要求相對寬松,但涉及的內容更富有生活氣息,并且以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形式呈現(xiàn),學習難度較第一種高,但又低于其他文體的寫作。如:廣告、求職信、海報、名片。筆者采取如下的教學策略:
2.2.1 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的作品范例
如收集廣告詞、名片。當學生把目光從課本轉向多姿多彩的生活,尋找活生生的范例時,學習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
2.2.2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作品
正因為作品是自己收集的,所以學生們交流起來就熱鬧多了。學生在展現(xiàn)自己收集的作品時更有成就感。例如教師讓每個小組在黑板上寫下自己小組收集的廣告詞,再互相評點。筆者看到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把黑板的每個角落都寫得滿滿的,有的小組成員還不時主動請纓上來補充內容。每個學生的眼神里都充滿著興奮。
2.2.3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基本格式
這一步難度相對較大,教師肯定了學生前面所做的努力,讓他們在已體驗的成功激勵下,嘗試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因為有了前面成功的經驗,學生學習的堅韌性增強了,有利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習的開展。
2.2.4 借助基本格式,合理創(chuàng)新,完成作品
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獨特元素,但并不局限于文字,可以利用圖畫或者其他的形式輔助完成。例如:制作一份完整的個人求職簡歷(要包括封面、求職信、個人簡歷);制作一張個人名片,制作一份平面廣告。每一份作品的完成,都是艱辛的。盡管如此,對于這種“困難”的作業(yè),學生卻沒有像以前做作業(yè)那樣,逃避完成。相反,他們按時完成,并且每份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從每一份張揚著個性的作品中,筆者看到了他們用心的付出。在這些作品中,學生收獲的,不是“高分”,而是通過自己努力掌握技能后產生的愉悅和成功!
盡管把應用文劃分為不同的類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讓每一個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學習臺階,拾級而上,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
在一般的教學評價中,學習成績往往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偏重于學習結果的評價,而較少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自身體驗來說,過程中的體驗和最終的收獲同樣重要。
中職學生在學習應用文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參與學習活動,掌握技能。過程中每一點一滴的付出都是身體力行的成功體驗。它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由此產生的激勵效應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
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成功體驗,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提供難度適宜的學習任務和成就標準,提供可以成功的機會,在語文學習領域,“使他們能夠從成功的學習開始,體驗成功”,產生積極的自我評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董蓓菲.教育心理學[M].上海出版社,2006.
[3]王歐萍.對中職生進行成功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成功(教育),2008(5).
(作者單位:從化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