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冉 周學鵬
陜西中醫(yī)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
補中益氣湯源于金元名醫(yī)李東垣之著作《內(nèi)外傷辨惑論》,為中醫(yī)經(jīng)典方劑之一,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是以甘溫為主的培中舉陷之名方。臨床以脾胃氣虛、清陽下陷為辨證要點,根椐異病同治的原則,應用此方隨證加減,治療肛腸科多種病癥,每獲良效。茲舉驗案三則,以資佐證。
便秘是指糞便在腸內(nèi)滯留過久,秘結(jié)不通,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zhì)干結(jié),排出艱難,或糞質(zhì)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病癥?,F(xiàn)代醫(yī)學屬于功能性便秘之范疇,即臨床上的結(jié)腸慢性傳輸型便秘 (STC)。臨床納入時排除腸道腫瘤、炎癥、腸結(jié)核、腸息肉等腸道器質(zhì)性病變。
段某,男,63歲,2009年10月19日就診。排便不暢3年余,入廁時雖有便意,卻虛坐努責,便后乏力,大便少而不干,面白神疲,肢倦懶言,納差,自覺腹部時有墜脹,舌淡,苔白,脈細弱。證屬脾肺氣虛,清陽下陷。治宜補中益氣,健脾通便。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炙黃芪30g、黨參15g、當歸15g、白術15g、升麻9g、柴胡9g、陳皮6g、炙甘草6g、生地12g、肉蓯蓉15g。每日一劑,水煎服。服藥四日后大便日行1次,食欲好轉(zhuǎn),便秘改善,囑其減量守方繼續(xù)服用一月余,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按:老年人多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傳導無力,則糞便難行?!毒霸廊珪氛J為此等大便艱難,皆非火證,多為陽氣內(nèi)虧,不能化行而陰結(jié),“此當詳察脾腎,辨而治之,病在脾者,宜治中焦……補中益氣湯類主之。”筆者宗此法施治,療效明顯。
直腸脫垂 (RP)是指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及部分乙狀結(jié)腸向下移位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慢性疾病。特點是以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松弛。在中醫(yī)屬于“脫肛”、“脫肛痔”等范疇。
朱某,男,72歲,2010年3月22日就診。訴2年前反復肛門腫物脫出。初起于排便時脫出約1cm可自行還納。日久加重,負重或下蹲均會脫出,便后有時需用手還納,就診時脫出約5-6cm,還納困難,疼痛,行走不便,同時伴肛門墜脹,氣短乏力,舌淡胖,苔薄,脈弱。檢查發(fā)現(xiàn)直腸粘膜松弛,輕度充血腫脹,伴輕度潰瘍,色紫。診斷:直腸脫垂。中醫(yī)辨證屬肺脾氣虛,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治以補氣健脾升清,升舉固脫。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紅參12g(另煎)、炙黃芪30g、山藥30g、當歸12g、白術12g、陳皮12g、升麻9g、柴胡9g、大棗6枚、烏梅12g、甘草6g。7劑,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混勻分早晚2次服。配合外洗方:烏梅30g、五倍子30g、金銀花30g、黃柏30g,加水3000m l文火煎15分鐘左右,取汁,置于盆內(nèi)熱氣熏蒸患處,以能耐受為度,待水溫后坐浴20分鐘,囑其早晚各1次。治療7天后患者自訴已還納不脫,守原方繼續(xù)給藥7劑,患者自訴完全痊愈,囑其常規(guī)量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4周以鞏固療效。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按:補中益氣湯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代表方,據(jù)《素問·至真要大論》: “下陷者舉之”,治當取“虛者補之”的原則,故選補中益氣湯強中益氣,升陽固攝。配合外洗以收斂、固澀、清熱。內(nèi)外并用,治療脫肛效如桴鼓。
血栓性外痔是指痔外經(jīng)脈破裂出血,血積皮下而形成的血凝塊。腫塊初起尚軟,疼痛劇烈,逐漸變硬,可活動,界限清楚,觸痛明顯。好發(fā)于膀胱截石位3、9點。特點是肛門突然劇烈疼痛,自覺肛門墜脹有異物感。
王某,男,47歲。2010年5月17日就診。主訴:肛門邊緣突然劇烈疼痛3天,伴見肛門腫物隆起,肛門墜脹,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納少便溏。檢查:截石位肛門3點處,有半圓形球狀腫物,表面呈青紫色,觸按劇痛,舌淡、苔薄、色紫,脈細。診斷:血栓性外痔。中醫(yī)辨證屬中氣不足,氣虛血瘀,治以補中益氣,活血化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黃芪30g、黨參20g、山藥20g、紅藤30g、桃仁12g、丹參15克、當歸15g、柴胡9g、升麻9g、大棗3枚、甘草9g,7劑,每日1劑,水煎兩次混勻,分2次服。囑患者自搽消痔膏于患處,每日3次。此方服三劑,病人自述癥狀明顯減輕。效不更方,囑其繼服原方鞏固治療7天。二診復查,諸癥完全消失。
按:血栓性外痔病因病機是由于排便努掙或用力負重致肛緣痔外經(jīng)脈破裂,離經(jīng)之血淤積皮下而成,臨床多以清熱涼血潤腸方藥施治。觀此案,辨證為脾虛氣陷,中氣不足,血運不暢,濕熱內(nèi)生下注肛門而發(fā)病,符合氣虛發(fā)熱病機。清陽下陷,脾濕下注,郁遏陽氣,化火上攻形成諸證,故以補中益氣湯提其下陷之中氣,補其脾虛之營血,清其新生之濕熱,標本兼治,方證相合,內(nèi)外結(jié)合,故療效顯著。
體會: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因相同的病機,而采用同一種治療原則的治法,是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具體應用。故臨床上一定要辯清證候,審明病因、病機,選擇恰當方藥予以施治,方可取得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