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仁志
閱讀教學之我見
閆仁志
首先是對讀的概念進行界定,這位網(wǎng)友已做了,我照抄他的結(jié)論:“在《辭?!分小x’共有三個義項,前面兩個義項值得注意:1、照文字念誦。2、閱看;默讀。由此看來,讀是一個動作,一個過程——‘照文字念誦’;一種能力——‘閱看;默讀’。動作必須有對象——閱讀的文本;過程必須有結(jié)果——對文本的認同或拒絕;能力必須可以檢測——讀了多少,讀懂多少。過去,許多時候,我們只是讓學生讀讀讀,主要是指讀的最初意義‘照文字念誦’。后來,我們把讀的意義擴大到‘閱看;默讀’,甚至包含對文本的一切認知過程。我曾就怎樣理解語文教學中讀做過一個小調(diào)查,許多老師認同“照文字念誦”,而且集中局限于朗讀。
如果把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作正在生長的一棵樹,那么,我覺得閱讀是綠葉,品析是花朵,背誦是樹根。
綠葉是一棵樹得經(jīng)旺盛的條件,在一棵樹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多讀才能提高。學生們學母語,很多文章都讀讀就能懂的,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花朵為一棵樹增添色彩,但在一棵樹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對課文的關鍵,要精,要美。我們面對的是學生,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有時使他們不能做到深入理解課文,需要老師幫他們分析。所謂關鍵處,可以是用來指導學生習作的典型語段,也可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或其他重要的地方。
樹根是一棵樹得以成活的基礎,占有很大的比例,雖然我們看不見。學生背過的許多東西表面上也看不出來,其重要性如同樹根之于大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很多方面。學生語言素養(yǎng)是其重要的一方面。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書面語言水平的提高,歸根結(jié)底還需要大量背誦記憶。只有背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為學生所用。我們班的作文,經(jīng)常有同學用背誦過的句子,使作文增色不少。
翻看一下《語文課程標準》,在每一個學段的閱讀目標中,第一項一般都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課程目標中讀排第一。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讀確實是老大。私塾先生搖頭晃腦讀書的姿態(tài),書聲瑯瑯的校園,穿越歷史的時空,歷久彌新。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八臅褰?jīng)”等各種典籍無不要求學生熟讀成誦,讀在期間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學,學習手段。有人提出“閱讀教學以讀為主”的口號,提出在閱讀教學中“以讀代講”,“以讀代練”,“以讀領悟文章的語言、意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強調(diào)讀書、背誦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重要活動。透過紛繁復雜的教學思潮,冷靜想一想,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間的曲直。在古代,熟讀“四書五經(jīng)”就可以應對上千年的各種考試。因此,以讀代講其他的學習行為,只能適應古代信息資源相對較少、學科單一的狀況。在信息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各種科學知識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發(fā)展。個人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和信息,就需要便捷和高效的學習方式。僅僅靠讀和感悟這種耗時低效的學習方式是遠遠不能適應個體發(fā)展需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提倡讀為老大,就不免讓人感嘆是病急亂投醫(yī)。
從思維學的角度說,從有聲語言到無聲語言思維,是思維水平的一種進步。從發(fā)展語言、促進思維的角度來講,朗讀這種有聲語言思維畢竟是思維較低的層次,反復誦讀直至背誦的學習形式,畢竟還是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語文教學是什么?不外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從人類學習的歷程來看,一個人呱呱墜地,開始學習語言,首先是無意識的聽,一歲以后有意識的模仿,開始說話。六七歲進學校才開始讀書,識字、讀書之后才開始寫作。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聽和寫在某種程度上證明著一個人精神的存在。正因為人們不僅吸收著前人創(chuàng)造的文明,人類社會才會不得前行。
現(xiàn)在的語文課,總感覺太吵鬧,過去是老師滿堂灌,學生耳根不得清靜;現(xiàn)在呢,是課堂書聲不斷,教室難有安靜的時候。沒有安靜的氛圍,學生不能靜思默想,語文學習就會在這朗朗的讀書聲中失去許多東西。
課堂上閱讀活動要達到適時至少適度至少要注意兩點:一是時間到位。學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觸文本,而是作為個體生命進入作品,是情與意的交融,言與思的匯合。因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與我文本零距離接觸,與作者心靈相碰撞,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自由發(fā)散,想象才能自由的飛翔。二是方法到位。仔細閱讀,你讀懂了什么?這是體驗性要求。仔細閱讀,你產(chǎn)生什么疑問?這是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細細品味的“場”,一個靜靜思索的“場”。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室里靜悄悄,學生集中思維,要珍惜這重要時刻?!?/p>
現(xiàn)在我們看到,不少語文課,教師只是翻來覆去的讀課文,往往是你讀我讀大家讀,讀到最后還是一個層面上兜圈圈,很難使學生走進文本,品詞析句,體會情感,揣摩表達,想象意境,讀出韻味。因此要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增值效應,必須把書聲瑯瑯與靜思默想結(jié)合起來。使讀與悟、品與思并重,且每讀一次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收獲,不同的體驗與提高。
繞來繞去,才發(fā)現(xiàn),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算老幾,也是應時、應需而定。本來嘛,教無定法,何必一定要分個子丑寅卯呢?
現(xiàn)代教育已經(jīng)從技能訓練轉(zhuǎn)到策略教育。策略教學觀認為,閱讀能力是整體性的,閱讀是讀者的原有知識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構文章的意義模式。這些已非單純的讀可達到的。對于讀的作用我們還必須更深入的思考——讀是手段,是過程,目的是“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閆集鄉(xiāng)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