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宏[桂林師范高等??茖W(xué)校中文系, 廣西 桂林 541001]
蕭紅散文的審美意蘊
⊙楊路宏[桂林師范高等??茖W(xué)校中文系, 廣西 桂林 541001]
蕭紅的散文是具有悲憫情懷,飽含個體生命體驗的人的文學(xué)。蒼涼、孤寂的生命意識,本色、純樸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她的散文顯示了獨特的美學(xué)風格。
個體生命體驗 悲憫情懷 生命意識 創(chuàng)作風格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蕭紅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雖然只有短暫的三十一個春秋,但是她以其強烈的生命之火留下了近百萬生動而豐富的文字。正因為如此,各種蕭紅評傳以及探索蕭紅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的傳記文章不斷地出現(xiàn)于文壇。同時,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把目光投向蕭紅的小說世界。相比之下,對蕭紅散文的研究就略顯寂寞。本文試圖從審美意蘊的角度對蕭紅散文進行探索。
在蕭紅的一些散文中,她執(zhí)著于書寫自己對生命的苦難體驗,又以悲憫的情懷關(guān)注著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深切關(guān)懷,顯示了一個作家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崇高的人文主義精神。
蕭紅的散文代表作應(yīng)該算是《商市街》,這是一本自敘傳的作品,是她與蕭軍兩人在哈爾濱那段生活的實錄。這本散文集記敘了蕭紅在商市街的個體生命體驗,尤其是對饑餓的刻骨銘心的感受使人觸目驚心:“郎華仍不回來,我拿什么來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嗎?草褥子可以吃嗎?”“從昨夜餓到中午,四肢軟弱一點,肚子好像被踢打放了氣的皮球。”“我好像落下井的鴨子一般寂寞并且隔絕。肚痛,寒冷和饑餓伴著我……什么家?簡直是夜的廣場,沒有陽光,沒有溫暖?!痹凇盎钪钡牡讓由鎾暝校捈t對生命存在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這種理解使蕭紅的散文中充滿了最單純的生命符號,使她的寫作姿態(tài)如此貼近眾生,她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同樣命運的下層人民身上。在她的散文中,充滿著對社會底層人生存艱難的人道主義同情?!缎×分袑π×患曳侨司秤龅谋瘧?;《橋》中,作者用幽婉冷靜的筆調(diào),訴說著一個可憐的母親因生活所迫給富人的孩子做乳娘而不幸失去自己孩子的悲慘遭遇;在《小黑狗》《廣告副手》《清晨的馬路上》和《蹲在洋車上》等一組散文中,字里行間滲透著蕭紅對社會底層人民情感的關(guān)注和同情,表達了對人的個體生命的關(guān)愛。這些被忽視的社會最底層的普通百姓,他們飽受折磨的生存掙扎牽痛著蕭紅的心,但她卻愛莫能助。蕭紅對生命的關(guān)切、對小人物的仁愛使她的作品樸實中透出真誠,平淡中盡顯詩意,閃耀著人道主義的理性之光。
作為一個女性作家,蕭紅的文筆細膩、柔美、纏綿,富有情感;而生活的坎坷和風雨使她的散文在審美格調(diào)上又有著無限的哀婉和凄涼。她的作品“以清新而又凄婉、細膩而又憂郁的筆調(diào)使人感到靈魂上的痛苦”①。品讀蕭紅的散文,感覺她表現(xiàn)出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女作家完全不同的創(chuàng)作個性。她沒有冰心那般對愛與美的謳歌和夢幻般的理想色彩,也不似石評梅、廬隱那樣多愁善感、癡笑癡哭。蕭紅幾乎一落筆,即以憂憤不平的筆墨抒寫生活的窘?jīng)r,并流露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深憂慮,筆底流瀉出二十出頭的女性不應(yīng)有的寂寞、滄桑感。這很大程度上與蕭紅個人身世的悲劇感有關(guān)。蕭紅的一生為愛所困,童年的蕭紅生活在一個無愛的家庭,特別是她的父親曾給她稚弱的心靈以極大的創(chuàng)傷。蕭紅在她所寫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這樣敘述她的父親:“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仆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卻是同樣的吝嗇和疏遠,甚至無情?!彪m然祖父曾給她令人慰藉的“溫暖”和“愛”,但祖父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親情的缺失使成年后的蕭紅極力想要得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卻忽視了這個家是否溫暖。她先與負心漢王恩甲同居,結(jié)果卻遭到無情的拋棄,單單留下一個身懷六甲的身體和四百多元的債務(wù);適時出現(xiàn)的蕭軍看上去挽救了她,給了她真實的愛情,但是在現(xiàn)實的沖刷下,這種愛情并沒有經(jīng)得住考驗;及至后來與端木蕻良的錯愛,都使她的愛情生活顯得凄苦而悲涼。
在蕭紅的散文中,深藏著難以排解的無家的悲涼感以及對家的遙遠的依戀。在散文《初冬》中,一段姐弟邂逅的場面體現(xiàn)了蕭紅有家不能回的漂泊、流浪的凄苦孤寂生活。
初冬,我走在清涼的街道上,遇見了我的弟弟。
“瑩姐,你到哪里去?”
“隨便走走吧!”
……
“天冷了,而且也太孤寂了,你還是回家得好?!?/p>
我搖了搖頭……
在《失眠之夜》中她這樣說:“家鄉(xiāng)這個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當別人說起來的時候,我也就心慌了。雖然那塊土地在沒有成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沒有了?!睙o家的孤獨是蕭紅難以排遣的,她“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精神絲縷難以割舍地牽系著已逝的光陰、遙遠的故土,說明她的心靈中有一種難以拂去的寂寞之感?!雹?/p>
蕭紅是一個對人間的溫情與真情有著熾熱追求的浪漫與感傷的女人,她在散文中寫道:“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個‘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與追求?!雹鬯詯蹫樾叛?,在散文《黑“烈巴”與白鹽》中,蕭紅娓娓敘述著她和蕭軍的新婚生活:
他放下杯子,在黑面包上涂一點白鹽送下喉去。大概是面包已不在喉中,他又說:“這不正是度蜜月嗎?”“對的,對的。”我笑了。他連忙又取一片黑面包,涂上一點白鹽,學(xué)著電影那樣度蜜月,把涂鹽的“烈巴”先送上我的嘴,我咬了一下,而后他才去吃,一定鹽太多了,舌尖感到不愉快,他連忙去喝水:“不行不行,再這樣度蜜月,把人咸死了?!丙}畢竟不是奶油,帶給人的感覺一點也不甜,一點也不香。我坐在旁邊笑。
新婚夫婦苦中作樂的戲謔傳達的是生活的凄苦與蒼涼,同時也處處滲透著蕭紅對甜蜜愛情的喜悅。而蕭軍對愛情的背叛在蕭紅的一生中是致命的一擊,這個出生于東北黑土地的倔強的女性雖然極深地依戀著蕭軍,但她還是決絕地、傷痕累累地離開了蕭軍。蕭紅的生命中充滿了愛的渴望和信仰,卻始終走不出愛的困境。伴隨蕭紅生命始終的是愛的悲劇與不舍。她的散文集《商市街》中,從她回憶和蕭軍艱難度日、相依為命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她的無奈、孤獨與凄涼的同時,又體會到她對愛的信仰絕不輕易放棄的堅不可摧的自我。正因為如此,蕭紅的散文多了一分悲壯,也更讓人體會到一個被家庭、愛情和社會所放逐的靈魂的蒼涼。蕭紅在三十一歲生命彌留之際,她已不能說話,只用筆在紙上寫道:“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绷攘葦?shù)語,寫盡了她一生的痛苦與掙扎、漂泊與無奈、孤寂與蒼涼的生命體驗。
蕭紅被稱為天才的作家。胡風一次忍不住對蕭軍說:“她在創(chuàng)作才能上可比你高,她寫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從生活里提煉出來的,活的。不管是喜是悲都能使我們產(chǎn)生共鳴,好像我們都熟悉似的。而你可能寫的比她深刻,但常常是沒有她的動人。你是以用功和刻苦,達到藝術(shù)的高度;而她可是憑個人的天才和感覺在創(chuàng)作……”④蕭紅的創(chuàng)作確實是靠她細膩、敏銳的感覺,她從不刻意追求某種固定的模式,不附和某種聲音。她說:“有一種小說學(xué),小說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寫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的作品。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雹菔捈t的創(chuàng)作就像她的個性一樣,不受羈絆,追求獨立。她的散文和小說都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征。她的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為魯迅所欣賞。當他讀到蕭紅到上海不久創(chuàng)作的《小六》文稿時,就說:“做得好的——不是客氣話——充滿著熱情,和只玩些技巧的所謂‘作家’的作品大兩樣?!雹捱@是對蕭紅創(chuàng)作風格充分的肯定和恰當?shù)目偨Y(jié)。蕭紅從不生硬地為文造情,她緣情而發(fā),自然天成?!八龔牟惠p率地用當時的某些政治口號去硬寫自己不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她主張‘一個題材必須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來,或者跟作者起著一種思戀的情節(jié)’。”⑦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散文大家相比,蕭紅的散文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上可能顯得有些稚拙,但她過人的才情彌補了這一不足。隨意點染、一氣呵成的創(chuàng)作風格讓她的文章給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蹲詈蟮囊粔K木》《春意掛上了樹梢》等散文這方面的特征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蕭紅自然天成的風格并不影響她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表現(xiàn)內(nèi)容的嚴肅性。她筆下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最動人、最深刻的情感記錄。這與那些把散文當做“有閑談意味”和“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diào)”的創(chuàng)作傾向截然不同。固然,象牙塔里的文字確實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悅,使人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棲息與逃避,但那種遠離現(xiàn)實的“閑適”卻使人耽于幻想,躲避現(xiàn)實,不敢直面慘淡的人生。蕭紅以一個作家高度的責任感,描繪現(xiàn)實,關(guān)注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體現(xiàn)了對個體生命的深切關(guān)懷,給現(xiàn)代散文園地增添了一道奇異的風景。
① 龍泉明、張小東:《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歷史比較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頁。
② 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年版,第559頁。
③ 蕭紅:《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見《蕭紅文集(第3卷)》,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版,第188頁。
④ 丁言昭:《蕭紅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頁。
⑤ 《蕭紅選集·序》,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頁。
⑥ 1935年2月9日魯迅致蕭軍、蕭紅信,見《魯訊全集(13)》,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頁。
⑦ 《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第233頁。
作 者:楊路宏,文學(xué)碩士,桂林師范高等??茖W(xué)校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