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贏
略論表見代理
■孟慶贏
表見代理是代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的產(chǎn)物,在代理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表見代理是無權代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民法學界存在較大的爭議。但是表見代理在保護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從表見代理的必要性、構成要件、法律后果方面進行粗淺的分析,對表見代理制度做了探討。
代理作為獨立的民事法律制度,是近代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結果。根據(jù)《民法通則》第63條的規(guī)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nèi)與第三人為法律行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法律關系涉及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三方當事人,具有內(nèi)部和外部兩個法律關系,作為內(nèi)部法律關系的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的基礎法律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外部法律關系是否有效以及效力是否及于被代理人的問題。作為代理權權源的基礎法律關系有以下三種:一是基于法律規(guī)定,即法定代理的權源;二是基于人民法院或指定單位的指定,即指定代理的權源;三是基于被代理人授予代理權的意思表示,即委托代理的權源。如不具備上述權源則為無權代理,無權代理在學理上分為狹義的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無權代理原則上是效力待定的,然而代理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法律關系,一概否認無權代理的效力,只強調(diào)對本人利益的保護,將不利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違背了民法中公平正義的原則,危害社會交易的安全,破壞人們對代理制度的信賴,因此肯定一部分符合表見代理條件的無權代理的效力是彌補上述不足的有效手段。
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狹義的無權代理認為,在無權代理中,代理人并未取得被代理人的實際授權,被代理人無需承擔責任。此時,無權代理行為發(fā)生后,其法律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被代理人即本人享有追認權和拒絕權。無權代理只有經(jīng)過本人行駛追認權予以追認(可以通過實際履行合同來實現(xiàn))才能轉(zhuǎn)變?yōu)橛袡啻恚浞珊蠊庞杀救顺袚?。而第三人則享有催告權和撤銷權,即第三人有權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內(nèi)就是否行使追認權予以明確的答復以及以明示的方式撤銷其與代理人所為民事行為的權利。但是,如果是善意第三人有正當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有效,仍按照狹義的無權代理原則來處理則違背了法律為維護交易安全、公平及善意相對人的利益的原則。因此,表見代理應運而生。
代理制度的設立其目的在于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法人擴大業(yè)務活動范圍、加速商品流轉(zhuǎn)、實現(xiàn)自身經(jīng)濟利益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這是公民行使民事權利、旅行民事義務、滿足物質(zhì)文化生活需求的法律手段。如果完全考慮本人的利益,則必然有損代理關系的另一方相對人的利益,則相對人的角色會被常人憚于充擔,最終破壞交易安全,消解代理制度,影響市場經(jīng)濟的大局。表見代理就是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1999年我國修訂《合同法》第49條就對表見代理做了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以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北硪姶碇贫仍谖覈隆逗贤ā飞系拇_立,反映了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運行過程中對交易安全保護的重視。
1.行為人無代理權。表見代理是無權代理的一種,成立表見代理的第一要件便是行為人無代理權,所說的無代理權是指行為人實施代理行為時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否則,如果行為人對實施的行為擁有代理權則構成有權代理,便不會發(fā)生表見代理的問題。
2.相對人在客觀上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這是成立表見代理的客觀要件,這一要件是以行為人與本人之間存在某種事實上或法律上的聯(lián)系為基礎的,這種聯(lián)系是否存在或是否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是要經(jīng)過相對人的判斷的,而相對人的判斷要依照客觀標準,而非主觀性的。首先判斷相對人的信任,并不按其自己的主觀感受為標準,而是按平常人的感受為標準;二是法律所要求的亦不是相對人的主觀感受,而是按客觀事實,即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有代理權的那些客觀事實。例如,行為人持有單位的介紹信,蓋有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合同書等證明文件來證明自己有代理權;或代理人授權不明,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有代理權;或被代理人在代理行為終止后沒有及時通知相對人;或行為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具有某種特定的關系,如親屬關系或勞動雇傭關系等,這些事實的具備才構成認定表見代理的客觀依據(jù),當然對于這些事實或理由,相對人負有舉證的責任。同時在司法實踐中對表見代理的認定還有以下幾種情況須注意:第一,對于盜用他人的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進行民商事行為的,不應認定為表見代理,但本人對此應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否則,就構成表見代理;第二,對于借用他人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為民商事行為的,因行為人與代理人行為的不合法性,也不能構成表見代理,行為的后果應由出借人與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3.相對人須為善意且無過失。這是表見代理成立的主觀要件。善意且無過失是指相對人在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時,在主觀上應是善意的,且沒有過失,善意的標準是指相對人不知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而是根據(jù)被代理人與行為人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可以確定或推定行為人是被代理權的合法代理人。反之,如果相對人明知行為人的代理權有瑕疵而與之進行民商事行為,這在主觀上就不具備善意,因而不能構成表見代理。再有,對于相對人惡意、存在過失而與行為人實施的民事行為,法律也不予以保護,因此也不能構成表見代理。該過失的標準是相對人應當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由于疏忽大意而失察未能了解知道。
4.本人對相對人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信賴的產(chǎn)生有過失。學理上,對本人的主觀過失是否構成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存在爭議。筆者在參考國內(nèi)一些學者的文章和觀點后比較傾向于贊同將本人的過失作為構成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理由如下:首先,從以上三個要件來看,表見代理制度的設計目的在于保護交易安全,保護相對人的利益,因而在制度中賦予了相對人很多的權利。這些權利的產(chǎn)生條件由相對人的行為決定,權利是否行使由相對人決定,權利產(chǎn)生的結果是否對自己和本人有效也由相對自己決定。如果只按照這三個要件來判斷表見代理是否成立,那么本人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其對代理責任是否承擔無安全由相對人決定。本人將可能承擔其不應承擔的利益損失。其次,在舉證責任的承擔上,若上述三要件齊備就構成表見代理的話,只要相對人有充分的理由證明有使自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客觀事實,即可推定相對人無過失。而對于本人來說,要否認表見代理的成立就必須證明相對人存在惡意或是重大過失,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本人的舉證難度明顯要大于相對人,這不利于本人利益在合理范圍的保護。
表見代理的法律效力取決于相對人而非本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可行使撤銷權撤銷原合同,從而使行為人承擔無權代理的法律后果,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相對人也可以主張代理行為有效,使代理效力直接歸屬于本人。本人應受無代理權人和第三人所為的民事法律行為之約束,承擔該行為設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此,本人不得以無權代理人行為違背自己真實意思而拒絕承擔責任,本人也不得以無代理權人的主觀過錯,或自己的主觀無過錯作為不承擔該種法律責任的抗辯理由?!跋鄬θ丝梢曰诒硪姶韺Ρ淮砣酥鲝堄袡啻淼男Ч?但也不是非此不可。相對人也可以依狹義無權代理的規(guī)定,撤銷其所為的法律行為”。對本人而言,本人不得基于表見代理而對相對人主張代理的有效性,但可通過追認代理權而使原來的無權代理變?yōu)橛袡啻?此時相對人主張代理行為無效時無法再行使撤銷權。對行為人人而言,如果相對人主張表見代理不成立,則行為人將承擔無權代理中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如果相對人主張表見代理成立,則無權代理人可以不必基于此民事行為負責,而由本人承擔相應責任,此時照成的損失由本人對行為人進行追償。
表見代理制度作為代理制度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信賴,保護交易安全,無論在法律設計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以后的經(jīng)濟生活中,表見代理將成為我國未來民法典中代理制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將對于維護我國經(jīng)濟生活中的秩序、保護交易安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趙珊.略論表見代理[J].法學研究,2004(2).
[2]龍翼飛.民法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義烏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