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林
新田園詩詞寫作初探
陳惟林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眾多詩人詞家順應時代要求,滿腔熱情創(chuàng)作了大量表現“三農”的詩詞,正在形成新田園詩派。因此,探討和研究新田園詩的寫作技巧,無疑對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有所裨益。筆者不揣淺陋,初列常用八法,意在拋磚引玉。
白描取象法: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用白描手法,描寫“三農”中的人和事,反映新時期農村的發(fā)展與進步。所謂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即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詩詞中用白描,指行文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如黃岡孫宇璋《山村晚景》:“飛鳥回林夕照收,炊煙四起小山幽?;鹜掭d客歸來晚,車入庫房人上樓。”(《東坡赤壁詩詞》2010年第5期)此詩語言樸實,平鋪直述,無夸飾語。然意境廣闊,引人聯想,雖無一字明寫民富村興,但字字都透露農村變化之大和發(fā)展之快:火娃不單種田,也是司機,并擁有客車、樓房和車庫,這種白描取象法,能夠由淺入深,以小托大,意寓象中,言余詩外,耐人尋味。
全境鳥瞰法:對農村的重大場景或典型人物事跡,予以高度濃縮描寫,以反映全貌。如仙桃董逢武《自度曲·江漢平原養(yǎng)鱔基地村》:“一條玉帶綠絲鑲,一望無垠碧玉塘。網箱口口,青草分藏。水上龍門陣,延綿十里長。倒海翻江肥鱔卷,車如流水運輸忙。銷國內,售鄰邦,匯單如雪進銀行。村中幢幢小樓房,藍瓦紅窗白粉墻。家家彩電,戶戶冰箱。臥室空調佳,炎炎夏日涼。摩托手機聲處處,男男女女著時裝?;ü恼{,沔陽腔,人人歡樂唱小康?!保ā逗痹娫~》2010年第2期)此自度曲恰如盆景,把養(yǎng)鱔基地和村莊景物統(tǒng)統(tǒng)濃縮于內。一邊是養(yǎng)殖、收獲、運輸、銷售的場景,一邊是開放、富裕、興旺、文明的村景,有機合成一幅鳥瞰圖,充分展現了漁村的新貌。
聚焦特寫法:攝取農村生活中的小場景、小片斷,來反映農村的大發(fā)展、大變化?!敖厝∩钇瑪?,以小見大。”(茅盾語)如荊州樂本金《一剪梅·插秧》:“滴翠青秧似畫簾,桃欲爭妍,李欲爭妍?;ㄉ廊绲麚溲硖?,笑語清甜,歌更清甜。晚照明霞接暮煙,累在田間,樂在心間。農家妹子競爭先,搶個晴天,繡個春天。”(《荊楚吟壇二十年》2007年版)此詞從農村插秧的小場景中,攝取了三個特寫鏡頭,即:晨畦青秧,花衫扯秧、日暮搶插,著重繪景抒情,來表現農村婦女種田致富積極性,和不辭勞累、以苦為樂的精神風貌。一闋小令采用聚焦特寫手法,對其中關鍵性的瞬間片斷,濃墨重彩,突出描寫,以小見大,反映全貌。
典型解剖法:對農村生活和事物,予以解剖分析,提取其中典型的場景和片斷,來表現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現象。如張世義《鷓鴣天·牧羊姑娘》:“芊草荒坡間嫩芽,長鞭回響蕩天涯。羊群涌動如云朵,碧野紗巾染早霞。春意暖,樹孵鴉,芳香陣陣是山花。手機鈴響悄聲語,麥后成親住俺家?!保ā稏|坡赤壁詩詞》2010年第1期)就“牧羊姑娘”而言,可寫處甚多,如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放牧之勞累,成功之喜悅等等,然而作者未去泛泛涉獵,而是經過解剖與分析,只選擇最為典型的片斷,即姑娘牧羊時與未婚夫手機通話,商談婚事。以此表現勤勞致富的山村姑娘,其社會、經濟、家庭地位都發(fā)生了變化,能夠完全自主決定婚期與婚后住所。充分說明“男婚女嫁”舊俗已破,“男到女家落戶”新風已立。當然,詩詞的題旨決定題材的取舍,而解剖分析則是題材取舍的最佳方法。
本質透視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客觀真實地反映農村發(fā)展的主流和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與方法。如公安曹克定《水調歌頭·頌金牛村脫貧致富》:“重負何堪久,泥沼陷金牛。雄心應是如舊,不忍困悠悠。欲向小康奔去,苦了牽牛牧子,何處是芳洲?勇者難何在,放膽計宏猷。消債務,輕負擔,舞龍頭。運籌三步豪邁,一步一層樓。高處風光無限,遠處鵬程正好,一雁領新秋。調寄深深意,便作頌歌謳?!保ā肚G楚吟壇二十年》2007年版)金牛村以前為何貧窮落后?如今如何脫貧致富?作者透過紛繁表象,“解剖麻雀”,條分縷析,找到村級債務包袱沉重的病根和對癥下藥的良方,即以化解村債為主題,狠抓發(fā)展、創(chuàng)收、節(jié)支和減負,運籌三步,一步一樓,民富村興,風光無限。此詞囊括今昔,收攝風云,若非本質透視法,很難成為佳作。
塑造情景法:將農村各個生活原型,依其共性,有機揉合,塑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形象,更為集中地表現農村新面貌。詩人吳華山《形象思維塑造形象》言:“塑造形象是藝術追求……在不同題材中,恰到好處地提升和塑造,樹起一個象征中國人、中國心的形象來。”對于農村題材而言,亦是如此,即在“源于生活”的基礎上,塑造藝術形象,寫出“高于生活”的詩詞作品。如許紅娟《春節(jié)回鄉(xiāng)》:“環(huán)村大道達天涯,寶馬輕塵駛進家。座座新樓庭院立,空調室內笑聲嘩?!逼涠骸肮媚飻荡a拍風景,小伙笑將3G夸。老母思兒難入夢,視屏一見樂開花?!保ā稏|坡赤壁詩詞》2010年第3期)詩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顯然是作者精心設計的:春節(jié)期間,兒女開轎車回鄉(xiāng),與母親團聚,兒子給母親買回一部可視電話機,用來緩解她的思兒之苦。從而表現新時代農民,發(fā)富不忘孝道,保持尊老傳統(tǒng)。這種塑造情景手法,使所表現的農村新事物更為集中,更加充分,更具典型。
烘托對比法:先側面烘托,再正面對比,使要表現的農村事物更加鮮明,表達的感情更為強烈。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云:“渲染烘托,妙奪天工?!弊鳟嬋绱?,作詩詞亦然。如費光明《回娘家》:“奶走娘家兩腳磨,媽騎輕巧小天鵝。芝麻節(jié)節(jié)開花俊,孫駕‘紅旗’勝母婆?!保ā稏|坡赤壁詩詞》2009年第1期)此詩寫“回娘家”,先側面敘述往事,奶奶步行,媽騎自行車,予以烘托;再正面描寫現實,孫女駕轎車,進行對比,然后引出農民生活節(jié)節(jié)高的主題。這樣對新農村面貌的表現愈加鮮明,愈加生動,愈有情趣。
通俗致雅法:以清新活潑的語言,俗而雅致的文采,來描寫農村事物,力求樸實淺近,通俗易懂,富有民歌風味。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云:“詩雖貴淡雅,亦可有鄉(xiāng)野氣”,他還舉一例:“《哭母》云:‘叫一聲,哭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為何娘不慶?’語雖俗,聞者動色?!比缥錆h鄒珊《生查子·武漢“知青”三湖聚會照》:“雪花屋外飛,屋里一團火。你是愣頭青,她是開心果。青春引話長,話被飴糖裹。笑指墾荒圖,內有從前我?!保ā度?010年總第6期)作者以當代的情懷與視野,創(chuàng)作這闋詞,產生了新意象,新語言,新技法,因而榮膺“三湖杯”全國詩詞聯大獎賽特等獎。其詞語,如“一團火”、“愣頭青”、“開心果”等,皆屬方言俗語,然流傳甚廣,人人都懂;“飴糖裹”、“從前我”等,則為現代流行新詞語,十分淺近而又清新。此類詞語的運用,中規(guī)中矩,毫無斧鑿痕跡。象這種獨創(chuàng)出新之作,乃高雅藝術精品,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的現代氣息,堪稱典范,足可傳世。
高爾基嘗言:“必須知道創(chuàng)作技巧?!蔽覀冊趧?chuàng)作新田園詩詞時,應當了解和掌握一些寫作技法,對古今詩人的成功經驗加以總結和提高,不失為捷徑。只要我們深入下去,潛心研究,必然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寫出一批放歌“三農”的詩詞精品,反映當代農村全新社會經濟狀況,展現新型農民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