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鑫 李 默 (海南瓊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論黎族作家文學對黎族神話傳說的繼承
曲明鑫 李 默 (海南瓊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黎族神話傳說充滿著原始魅力,其豐富的內(nèi)容成為黎族作家創(chuàng)作素材,黎族作家文學中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黎族民間文學神話傳說的影響,體現(xiàn)了黎族作家對黎族神話傳說和神話思維的繼承和弘揚。
黎族作家文學;神話傳說
民間文學向來被視為各民族文學的源頭和母體,馬克思曾說:“希臘神話(民間)不只是希臘藝術(shù)(上層)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源泉)。”[1](P28)充滿綺麗幻想和質(zhì)樸氣息的希臘神話作為希臘藝術(shù)的源頭和土壤,至今“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shù)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guī)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1](P29)。黎族民間文學,質(zhì)樸、野性而神秘,充滿神奇的原始魅力,是黎族文學歷史長河的源頭。其種類齊全,體裁多樣,內(nèi)容豐富,是黎族作家們豐厚的文化背景和取之不盡的素材園地。神話傳說作為黎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受到學界民間文學研究的重視。在黎族作家文學的作品中,黎族民間神話傳說的精髓以及神話思維得到了廣泛的繼承和弘揚。
黎族從洪荒時代的口頭文學開始就有了關(guān)于遠古時代的神話和傳說。它們敘述宇宙萬物和人類的起源,解釋洪荒時代的世界,塑造戰(zhàn)勝自然的英雄人物,敘說名勝古跡、山川地域的特點和風俗習慣的由來等,以鮮明的主題、純樸的風格、生動的形象,構(gòu)成了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shù)特色。
黎族詩人黃學魁的創(chuàng)作在對黎族神話傳說的繼承方面頗具代表性。他非常善于將神話傳說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杰出的才華和浪漫的詩風震撼了讀者,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如《致鹿——寫在“鹿回頭”雕像前》:“你穿行的言語和奔馳的歌曲都早已在一個古老的部落徹底地神話……在每一天的縱歌里在每一夜的傳說里你使我深深感悟什么是完美什么是高尚”。
詩人借助“鹿回頭”的神話傳說與民族文化“對話”?!奥够仡^”的傳說是黎族民間的一則風物傳說:很久以前,有個殘暴的峒主想要一副名貴的鹿茸,于是他強迫一個黎族年輕獵手上山打鹿。獵手打獵時看見了一只美麗的花鹿正被一只豹子緊追,便用箭射死了豹子,然后對花鹿窮追不舍,一直追了九天九夜,翻過了九十九座山,追到三亞灣南邊的珊瑚崖上,大海擋住了鹿的去路,獵手正要向花鹿射箭,花鹿突然回頭含情凝望,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向他走來,于是他們結(jié)為夫妻。鹿姑娘請來了一幫鹿兄弟,打敗了峒主,他們便在石崖上定居,男耕女織,在南海之濱快樂的生活。
黎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九萬九千支歌,最動聽的是鹿回頭的歌;九萬九千個故事,最美的是鹿回頭的傳說”,可見“鹿回頭”的傳說在黎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奥够仡^” 的神話傳說自產(chǎn)生以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文化蘊含也越來越豐富,“鹿回頭”的神秘意識及象征意義也引發(fā)了人們的關(guān)注。黃學魁借助神話意象蘊含的神秘,解構(gòu)其文化內(nèi)涵,表達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探索。今天在海南省三亞市的大東海邊,豎立著鹿回頭的雕像,詩人黃學魁在雕像前,從浪漫的神話中體味生命的真與純,感悟“完美”與“高尚”,以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段古老的神話。
其他黎族作家文學的作品中也能找到黎族神話傳說植入的蹤跡。如董元培的《南叉河道真情》中關(guān)于“南叉河”由來的傳說;亞根的《婀娜多姿》中以“山與?!钡膫髡f和鹿回頭的傳說作為“引子”展開整部小說的敘述;龍敏的《黎鄉(xiāng)月》里黎家人在辛苦勞作了一天之后,夜里圍著火堆談古論今,人們從遠古的武軾(黎族神話中堵江造福于民的英雄)講到近代造福于民的英雄那改。這些作品中神話傳說的植入,有時是為表現(xiàn)地域符號的需要,如“鹿回頭”;有時是由于地域的符號影射了具有封建宗法制社會意義的家族,或體現(xiàn)能夠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與矛盾,如“南叉河”名字的由來就是當時人們悲慘生活的寫照。
神話反映的是遠古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xiàn)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性理解,“是在想象中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1](P113)。神話的這種“幻想”或借助“想象”手段的思維方式漸漸地形成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之一的“神話思維”。它是一種以象表意、物我同一、局部代替整體、虛實相生的思維方式。包括神話思維在內(nèi)的原始思維,其“本質(zhì)上是宗教的,這里自然指的是原始宗教”[2](P5)。神話思維與原始宗教的聯(lián)系最突出體現(xiàn)在“以自身感萬物”:從自身的感知、情感、意欲和社會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認為萬事萬物都和人一樣同樣具有感覺、情感、欲望等,即“萬物有靈”的觀念。黎族先民在原始時代長期對生死、疾病、夢幻等生理、心理現(xiàn)象的觀察,得出人是有靈魂的結(jié)論,并推廣到萬物,認為天地萬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叭f物有靈”作為黎族民間信仰最基本的觀念,其核心是靈魂不滅。神話思維與黎族傳統(tǒng)宗教在“萬物有靈”觀念上的結(jié)合,使得黎族作家文學的創(chuàng)作迸發(fā)出耀眼的火花。
亞根的長篇小說《老銃?狗?女人》描寫了鹿仙村男人、女人和“狗”三個不同的、而又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世界。對夾在男人和女人世界中間的“狗的世界”的描寫,借助了神話的隱喻功能,把“狗”賦予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則是神話思維中“萬物有靈”觀念在黎族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對“狗的世界”的描寫,把男人和女人世界中所無法直接表達的赤裸裸的肉欲和糾纏不清的利益交易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并將“狗”性與“人”性做對比,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通靈的“狗的世界”,深刻地剖析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鹿仙村的男人和女人們的心理、情感。這部長篇小說反映了亞根對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新嘗試,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是值得肯定的。
雖然歷史文化語境不斷變化,科學技術(shù)也不斷進步,但“神話與神話思維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無意識的結(jié)構(gòu),它穩(wěn)固地沉積在人們的心理深層,依然對文明與文化的發(fā)展,尤其是對宗教、文學、藝術(shù)、哲學、美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起著深刻的影響?!盵3](P132)黎族作家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對黎族神話傳說和神話思維的繼承和弘揚,展現(xiàn)了黎族祖先對自然、神靈、先祖、英雄的崇拜,同時,借助神話的意象性、隱喻功能等,又與所要表達的人生感悟或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建立了潛在的聯(lián)系,由此將神話意識提升到一個哲學與美學相統(tǒng)一的藝術(shù)境界。
[1]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潛明茲.中國神話學[M].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
[3]趙善華.“白鹿”意象與神話意識——論《白鹿原》[J].學海.2001(3).
[4]華子奇,陳立浩主編.五指山風韻[M].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3.
瓊州學院2 0 1 1年度科研項目(項目編號:QYQN201113)
1.曲明鑫(1980—),女,遼寧遼陽人,海南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理論、新聞學。
2.李默(1981—),女,吉林長春人,海南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講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