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雪 (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 湖北武漢 430000)
論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30第一樂章的觸鍵方法
楊瑞雪 (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 湖北武漢 430000)
本文從鋼琴演奏方法的角度,通過淺析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作品K330第一樂章,論述自己對此樂章中的連奏、斷奏與裝飾音演奏的理解。
莫扎特;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V.330第一樂章;連奏;斷奏;裝飾音
以下幾種彈奏方法是筆者經過認真學習、演奏、并且查閱大量資料,對比之前許多學者及演奏家們對莫扎特音樂的研究文獻后,得出的自身體會。本人通過研究莫扎特奏鳴曲作品330第一樂章的演奏方法,加深了對莫扎特音樂內涵的理解,也希望本文對莫扎特音樂的學習者而言,能有一定參考意義。
莫扎特曾說過:“我不能用詩句或畫色來表現(xiàn)我的思想感情,因為我不是詩人,也不是畫家,但我能用聲音來表現(xiàn)我的思想感情,因為我是音樂家。”[1]他為后人留下數(shù)量驚人的作品,各種體裁均有所涉及。莫扎特最大的成就固然是在歌劇創(chuàng)作上,但是鋼琴音樂也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30第一樂章淺析
第一樂章主要調性為C大調,是用標準奏鳴曲式寫成,曲式結構中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三大部分結構十分完整。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題典雅活潑,旋律纖細而緊湊,在第二次的重復出現(xiàn)時充滿著色彩的對比,安排十分出色。副部主題轉為G大調,相對于主部主題而言旋律更加的抒情化一些,極為精致。展開部沒有發(fā)展呈示部的主題旋律,音符是以一種頻繁轉調的方式從容流動,半音進行中帶著猶疑的情感,十分吸引人(如第59小節(jié)至第63小節(jié))。再現(xiàn)部通過引導動機進入,在這里,我們又聽到了愉快而富有生氣的旋律。尾聲利用了展開部開始的題材,在富有張力的明暗變化中,結束了第一樂章。此樂章旋律明朗,音樂語匯纖巧、優(yōu)雅,是莫扎特對生活真誠熱情的情感表現(xiàn)。
要演奏好莫扎特的音樂,首先要把握住總體風格,特別要清楚其聲音的概念。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330第一樂章要求音色清脆、典雅、甜美、溫暖,而想要獲得所需要的音色,掌握好不同的觸鍵方法則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筆者對第一樂章連奏、斷奏、裝飾音的彈奏方式進行闡述。
在這一樂章中,連奏通過兩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
1、由一連串快速跑動的音符組成的樂句。莫扎特在奏鳴曲中使用的連線通常不超過一個小節(jié),在第一樂章中,可以清楚看到最長的一句話是一個小節(jié),多使用在右手上下跑動性音符及左手的“阿爾貝梯”伴奏音型當中。在彈奏連音時,指尖的感覺要敏銳,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與鋼琴鍵面呈垂直狀態(tài),將掌關節(jié)作為支撐點運用手臂的自然重量發(fā)力。
這一樂章右手跑動性音符注意的要點是:(1)發(fā)力點要小,支撐點只收攏在指尖與掌關節(jié)之間,切記不可以將用力點放在手腕上,這樣會形成壓力使音色失去彈性,聲音散漫沒有集中點。(2)手指觸鍵要快下快離快傳遞,指與指之間要有顆粒性,聲音不可以發(fā)粘。(3)保持手腕、肘部、大臂的放松及流動性,以保持氣息的流暢。(4)在轉換手指的時候注意轉換以前及轉指本身支撐點不要變,這樣才能做到音與音之間要做到音色一致、均勻。要特別注意大姆指的橫向運動,用指尖、指根托住手臂的自然重量,有預備地、不留痕跡轉到鍵盤上,不可以突然出現(xiàn)重音。
2、小連音。這是莫扎特最典型的語言特點,不同的小連音代表不同的語氣,表現(xiàn)出當時上層社會中典雅的風度,這些語氣與他的歌劇中“宣敘調”也有些相似。小連音的表現(xiàn)方式為二個、三個或者四個時值相同的音符用一個連線連成一組,用圓滑、連慣的方式奏出。彈奏時要注意第一個音符的語氣要重些,后面的音符用手腕把手臂的余力松著帶起來,帶起來時手指三關節(jié)仍然要撐住,不能因為是弱拍音就發(fā)軟,以免使音色產生虛弱感。
在這首樂章中,斷奏是通過三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它們分別是跳音和頓音,以及一種沒有連線標記的音符。按照莫扎特時代的習慣,沒有連線的音符也彈成斷奏,通常稱之為非連音。值得注意的是要分清楚跳音和頓音在聲音上的區(qū)別,跳音要輕巧并富有彈性,頓音應該比跳音的力度要大一些,顯示出強調某一音符的意味。這三種彈奏方法雖然都屬于斷奏的范圍,但是因為各自代表不同的含義,所以在觸鍵方法上有一些細微的區(qū)別。
帶有跳音記號的音符通常是表現(xiàn)愉悅、俏皮的音樂色彩,增加了樂曲的活潑氣氛。彈奏跳音時,要多運用手指的指力,也就是掌關節(jié)的上下運動,下鍵速度要快,觸鍵面小,一觸即回。
頓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某一音符,因而在音量上會稍微有些強調。在彈奏方法上,與跳音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要點是:(1)加強音符的力量不僅僅是用力大一些就能符合要求的,要學會運用加強指力的方法來彈奏需要強調的音符,用力范圍只限制在掌關節(jié)與指尖以內。(2)要避免錯誤的、使用手腕往下壓的方式來加強力度。(3)注意手腕和大臂一定要放松,以免音色僵硬。
非連音通常是不加任何標記的八分音符,觸鍵比跳音和頓音的方法要溫柔一些,下鍵速度稍慢,所演奏的時值只比譜面標出的時值短一點,這種奏法在莫扎特作品中極為普遍,表現(xiàn)出親切純真的感情色彩。
裝飾音是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的顯著特點之一。對于莫扎特裝飾音的彈奏,許多人們會感到困惑,對彈奏方法也出現(xiàn)過爭議。因此,仔細研究作品中裝飾音的彈奏方法,對于正確掌握莫扎特作品風格至關重要。
在這個樂章中,出現(xiàn)了兩種裝飾音記號:
2.倚音。莫扎特的倚音,包括長倚音與短倚音,一般遵循倚音彈在拍子上的原則。
(1)長倚音具有留音效果,按照當時的彈奏習慣,長倚音與主要音符對分時值。
(2)短倚音在小音符的符桿上有一斜線,演奏時只占很短一部分時值。要注意短倚音只是起過渡的作用,彈奏時手指要靈敏,要求盡快傾向本音。
通過對莫扎特奏鳴曲K330第一樂章的觸鍵研究,可以看出莫扎特鋼琴作品的彈奏總體上要求力量的支撐點小,第一關節(jié)的靈敏度極高,還要善于運用指力彈出高音點與低音點來表現(xiàn)莫扎特作品色彩的變化。只有掌握好最基礎的彈奏方法,在大的方向上走正確的路線,才有助于深刻理解莫扎特鋼琴作品的真正內涵。從技術上講,演奏這它們并不是很困難,但是莫扎特的音樂要從更深刻的層次去挖掘內在含義。德國??送魳穼W院教授提爾?恩格爾曾經說過:“莫扎特的音樂,是用很少的音符演奏出很多內容的音樂。”如何用很少的音符去演奏很多的內容,這就要求演奏者運用具體的技術技巧(如觸鍵、速度、力度、踏板的使用、情感等)結合對作家及作品一定程度的認識來表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其作品的深層內涵,從而準確的表達作品的至美意境。
[1]鄭興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于潤洋主編.《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