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山東濟南 250000)
從藝術高??粗参锍删八囆g
李 明 (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山東濟南 250000)
植物是各種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設計元素,是隨著四季變化生長的生命體,它們以自然的形態(tài)、生機勃勃的色彩、可塑性極高的特性與剛直、單調的建筑想結合、相呼應,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視覺感受。合理利用植物千變萬化的形態(tài)和七彩紛呈的色彩對景觀氣氛的營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植物成景;校園植物;成景藝術
植物是各種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設計元素,它可以從宏觀上調控各種景觀元素之間的和諧性,通過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將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等合理的配置,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美麗景觀,在大學校園中一直在流行著“個性”這一名詞,大學生也都在追求個性,因此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自己的校園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在以后的校園植物成景中不僅要應該注意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的搭配、各類植物的色相變化、植物的高低的結合,更要遵循“統(tǒng)一①、調和、均衡、韻律”的原則,運用孤植、列植、群植、花壇、花鏡的形式,努力做到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楓紅菊香、冬天松青雪白的藝術效果,形成具有自己標志性的景觀。在植物成景中要根據(jù)高校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植物豐富的形體、線條、色彩和質地進行構圖,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使之成為一幅幅鮮活的動態(tài)圖畫。
要想形成特色植物景觀,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植物搭配組合。在高校中對植物的選擇要注意其觀賞性、實用性和造價問題等,因為學校是一個教育機構,不是完全供人們觀賞、旅游的場所,因此也不可能用很大的經費去購買名貴樹種,而不購買所需要的教學設施。植物成景除了注意觀賞性外,也更多的注意其實用性,如藝術院校學生思想進步、思維活躍,因此應該選用色彩鮮艷、顏色豐富、外型多樣觀賞性較高、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樹木,滿足學生的奔放、對知識的渴望、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心理需求,給校園帶來生機、活潑的氣氛,在校園內盡量不要選用有刺、有毒的樹種。
植物成景是不管從平面還是從立面角度都要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在平面圖上要做到疏密結合,色彩的搭配做到均衡統(tǒng)一,喬木與彩色低矮植物的搭配,并且要做到從整體上控制彩色植物,構成各式各樣的圖案模紋。在立面上要注意與地形的結合,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結合,如植物與山水、建筑、小品和雕塑等的結合,也要做到植物本身的搭配如喬木與灌木高低、疏密的變化。在平面圖上就是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塊景觀對植物之間的搭配進行整體的控制和調節(jié),做到疏密有致,樹形和色彩均衡有韻律感。
植物本身是一個具有三維空間的物體,它具有分隔空間、構成空間等功能,植物造景可以通過人們視點、視覺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景色,植物構成的空間有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封閉空間、動態(tài)空間等劃分。開敞空間就是四周的植物不會阻擋人們觀景的視線,一般采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等形成開敞空間,如在山東師范大學由于地形平坦,考慮到不阻擋后面的景觀,在入口處運用了有草坪構成的開敞空間,使得視線通透、視野遼闊,當邁進校園的時刻給人一種心胸開闊、心情舒暢,產生自由、輕松的感覺,同時也注意這片景觀高低的變化,除了種植低矮植物外,也在草坪上種植幾株高大的喬木,豐富構圖。
現(xiàn)代校園植物成景中應該結合藝術校園的文化特點,增加校園文化氣氛,將景觀與環(huán)境完美的結合。每個校園都有強烈的文化氣息,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應該根據(jù)每個學校不同的文化特點,有效地利用各種植物,運用各種成景手法,形成具有校園特色的景觀。根據(jù)景觀藝術的造型、色彩、肌理以及空間等設計語言表達校園豐厚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和老師得到精神的放松、愉悅和滿足。在校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中應該更加注重文化精神,達到緩解壓力和精神享受的功能。
校園植物景觀成景的審美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第一是要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感受,利用植物的平面和立面的錯落感和色彩給人的情緒感受,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的景觀。第二是心理精神的美感,根據(jù)學生深厚的教育背景,以及對各類植物文化精神的領悟,寓意于景。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導,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歡快愉悅、積極向上、流連忘返的精神環(huán)境。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對不同的樹種材料的運用也更加廣泛,植物成景手法也開始走向多元化,植物在滿足觀賞性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其實用性和能夠體現(xiàn)每個校園的特色景觀風貌。因此在今后的校園植物成景中應該根據(jù)每個學校的地理環(huán)境、校園文化和人文特點,遵循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原則,使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景觀。
注釋:
①尹吉光:《圖解園林植物造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頁.
[1]南希主編.卓麗環(huán)等譯.植物景觀設計.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年版.
[2]梁永基.王蓮清.道路廣場園林綠地設計.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年版.
[3]席亞娟.植物造景若干問題的探討.防護林科技出版社.2007年第三期.
[4]朱鈞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版.
李明,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公共環(huán)境方向研究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