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志,宣 丹,陸進明,徐 亮,程光華
(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yī)院 1.風濕免疫科;2.核醫(yī)學科,安徽 蕪湖 241001)
干燥綜合征是一種累及外分泌腺體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的病理基礎(chǔ)是唾液腺間質(zhì)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腺體上皮細胞破壞和萎縮,腺體導(dǎo)管擴張和狹窄阻塞,唾液分泌減少。傳統(tǒng)的腮腺造影及活檢是診斷SS的常用方法,因操作帶來的痛苦使得患者不易接受。核素動態(tài)顯像損傷小且能給臨床提供形態(tài)、功能參數(shù)信息,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輔助診斷方法。本文擬通過對我科診斷的干燥綜合征患者進行唾液腺核素動態(tài)成像檢查,從而探討其在干燥綜合征診斷中的價值。
1.1 資料 16例干燥綜合征患者均為2010年1~9月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2002年修訂的干燥綜合征國際診斷標準[1,2](征得患者同意,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其中女性15例、男性1例,年齡45~64歲,平均年齡(56.1±6.5)歲。對照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40~61歲,平均年齡(52.4±5.3)歲,均來自口腔科排除唾液腺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設(shè)備為美國GE公司MG型雙探頭SPECT,靜注99mTcO-43.7×109Bq(1 ml),注射后每200 s采集一次雙側(cè)腮腺和頜下腺的前位動態(tài)圖像,直至注射后30 min,注射后20 min時給予口含VitC 100 mg。采集完成后,使用SPECT固有的Curve Manipulation曲線處理程序進行處理,用計算機勾畫感興趣區(qū)雙側(cè)腮腺、頜下腺、顳區(qū)、口腔,得到雙側(cè)腮腺、頜下腺連續(xù)顯示的30分鐘動態(tài)圖像和其時間放射性計數(shù)曲線(如圖1、2)。通過對圖像和曲線進行分析,由兩位核醫(yī)學科醫(yī)師共同判斷腮腺和頜下腺是否存在攝取和(或)排泄的障礙并參照國內(nèi)標準[3]。雙側(cè)腮腺或頜下腺有一側(cè)陽性則視為該腺體存在功能障礙。從注射放射核素開始至20 min后含VitC,這一階段為腺體核素攝取階段,腺體攝取速率=(20 min腮腺感興趣區(qū)像素計數(shù)-起始腮腺像素計數(shù))/(1 200 s),從20 min含VitC至30 min內(nèi)的排泄最低點為腺體的排泄階段,腺體排泄速率=(20 min時像素計數(shù)-20 min后曲線最低點像素計數(shù))/(含VitC至最低像素點的時間)。腮腺和頜下腺的核素攝取及排泄速率分別取左右腺體的平均值,比較患者組和對照組腮腺、頜下腺攝取和排泄核素的差異。
圖1 唾液腺功能正常圖像
圖2 唾液腺功能障礙圖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相關(guān)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校正配對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16例患者中存在頜下腺分泌功能障礙的有11例,陽性比例11/16;腮腺功能障礙的有14例,陽性比例14/16。腮腺與頜下腺核素成像在干燥綜合征中的陽性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如表1。
2.2 16例患者中有4例在治療3個月后進行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復(fù)查,3例中有1例轉(zhuǎn)為陰性,其余2例仍為陽性。
表1 16例患者腮腺和頜下腺核素成像診斷價值的比較
2.3 患者組和對照組比較,患者組在腮腺和頜下腺的排泄速率和攝取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2。
干燥綜合征患者以外分泌腺體受累為主,患者可表現(xiàn)為口干眼干癥狀。干燥綜合征可分為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和繼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口眼干癥狀更明顯,繼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可繼發(fā)于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4]、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因口干眼干癥狀主觀性強,故需要客觀的實驗室指標。判斷唾液腺病變傳統(tǒng)有以下幾種檢查方法:①唇腺病理活檢,診斷價值最大,為目前公認的診斷金標準。前期我們對干燥綜合征患者唇腺病理切片中淋巴細胞浸潤灶進行了初步觀察,但因為其為有創(chuàng)性操作,多數(shù)病人不愿接受,并有術(shù)后愈合不良風險;②腮腺造影,存在部分患者對造影劑過敏或不能耐受腮腺管注射造影劑的疼痛而不能進行該項檢測;③唾液流率,通過咀嚼紗布團稱重判斷唾液流量,因可重復(fù)性差、誤差大而意義有限,此外國內(nèi)有報道應(yīng)用腮腺超聲診斷干燥綜合征[5]。Chisin R 等[6]研究證實,腮腺小葉的導(dǎo)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從血液中吸收大量,然后分泌至導(dǎo)管腔,隨腺泡分泌的唾液一起排入口腔。而酸刺激試驗可引起正常唾液腺開始或加速大量分泌唾液,使分泌量增加,通過排泌率主要反映分泌量。唾液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3對大唾液腺和分布在口腔黏膜的眾多小涎腺。腮腺和頜下腺承擔唾液腺總功能的絕大部分,故本文選取腮腺和頜下腺進行核素動態(tài)成像研究,從而判斷其攝取和排泄功能。本文通過對16例患者研究證實,腮腺和頜下腺在診斷干燥綜合征方面均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兩腺體在干燥綜合征的檢出率上沒有差異,從而表明唾液腺核素動態(tài)顯像可作為有創(chuàng)檢測的替代檢測方法。Vitali等[7]通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發(fā)現(xiàn)唾液腺放射性核素顯像與唇腺活檢結(jié)果有相似的診斷價值,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達到80%~85%。腺體對核素的代謝是主動進行,核素在腺體的濃聚或排泌的多少、快慢與腺體功能密切相關(guān)[8]。而國內(nèi)的報道多應(yīng)用攝取率或排泄率來反映唾液腺攝取排泄的功能[9,10],這是不全面的,攝取率或排泄率僅能反映腺體攝取或排泄量的變化而不能反映快慢的變化。前期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病例雖然唾液腺對核素攝取率或排泄率相同但耗時相差懸殊。因此我們認為腺體的濃聚或排泄核素的多少不能真實反映腺體的功能,而核素攝取或排泄快慢更能準確地反映腺體功能。因而我們以核素攝取速率和排泄速率來判斷腺體是否存在功能障礙。通過患者組和對照組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患者組的腮腺和頜下腺在攝取速率和排泄速率上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和P<0.01)?;颊咧委熀笸僖合俟δ苁欠窈棉D(zhuǎn)還沒有較好的判定方法,后續(xù)我們將把腮腺和頜下腺的攝取速率和排泄速率作為評價患者療效的指標進行研究。相信唾液腺核素動態(tài)顯像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小無痛苦的檢查手段,會受到患者的接受,并在臨床中獲得推廣。
表2 兩組在腮腺和頜下腺核素攝取和排泄速率的比較
[1]董怡.2002年修訂的干燥綜合征國際分類(診斷)標準[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2,6(4):257.
[2]董怡.論2002年干燥綜合征分類(診斷)標準[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1):1-2.
[3]顧昳麗,譚海波,鄒和建,等.99mTc腮腺動態(tài)顯像對干燥綜合征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6,10(6):335-337.
[4]夏朝霞,郭慧,馮志貞,等.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合并干眼癥的臨床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1,32(2):279-280.
[5]王紅,陳進,王泓,等.腮腺超聲檢查在干燥綜合征診斷中的意義[J].江蘇醫(yī)藥,1999,25(12):953.
[6]CHISIN R,MARKITZIU A,HOFFER S,et al.The clinical value of quantitative dynamic scintigraphy in salivary gland disorders[J].Int J Rad Appl Instrum B,1988,15(3):313-317.
[7]VITALI C,BOMBARDIERI S,MOUTSOPOULOS HM,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jogren?s syndrome.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oncerted action support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y[J].Arthritis Rheum,1993,36(3):340-347.
[8]SAITO T,F(xiàn)UKUDA H,HORIKAWA M.et al.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 with99mTc-pertechtatc in Sjogren?s syndrome:relationship to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salivary and lacrimal glands[J].J oral Pathol Med,1997,26(1):46-50.
[9]韓春起,李亞明,李德順,等.動態(tài)顯像定量評價唾液腺功能的探討[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9,19(3):141-142.
[10]張珂,孔祥輝,吳志興,等.99mTcO4-唾液腺動態(tài)顯像對舍格倫癥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08,48(2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