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賢 王 萍
吉林省洮南市醫(yī)院,吉林 洮南 137100
拔除尿管是留置導尿護理中的一個內容,由于長期以來只將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步驟作了規(guī)范,而忽略了拔除尿管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以致于部分病人拔管后自行排尿困難,甚至需再次導尿,既增加病人痛苦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有研究表明,用個體化放尿法可以保護留置尿管病人的膀胱功能,提高拔管后的排尿成功率,但拔除尿管的時機對拔管后排尿過程有何影響未見報道。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對225例留置尿管病人拔管時機作了前瞻性對照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與分組 本組病人225例,其中男130例,女95例,年齡17-78歲,均為腹部外科手術病人。留置尿管時間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隨機分為實驗組118例,對照組10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置管時間及手術種類等分布上基本相似,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1.2 導尿方法及留置尿管護理 全組病例均采用氣囊尿管按操作常規(guī)進行導尿和護理,并采用個體化放尿方法,不中斷病人的排尿功能。
1.3 拔除尿管方法 全組病例在拔管時均經個體化放尿訓練3次以上,按氣囊尿管拔管方法進行操作。實驗組,當病人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時,先拔出尿管,緊接再協(xié)助其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對照組,當病人膀胱充盈有尿意時,先開放尿管,放完尿液后再拔出,待下次尿意出現(xiàn)時再協(xié)助其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
1.4 拔除尿管后觀察項目 對病人實行單盲法。記錄每位病人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以及排尿是否需要誘導。有排尿要求時,不需要任何誘導方法就能自行排出,記為自然排尿成功,有排尿要求時,需經按摩或熱敷下腹部,沖洗外陰或聽流水聲以及開塞露塞肛等方法才能排出者,記為誘導排尿成功。
全組病例拔尿管后均能自解小便,無1例再次導尿。
2.1 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量 實驗組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平均為310±90,對照組平均為290±95,見表1。
表1 兩組排尿量比較
U值≈1.62,P>0.05,兩個組在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量無明顯差異。
2.2 排尿情況 實驗組自然排尿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排尿情況比較
手術病人拔出尿管后發(fā)生尿潴留的問題是廣大護理工作者多年來熱心研究的課題。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按摩下腹部、熱敷膀胱區(qū)、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開塞露注入肛門內、針灸及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還有人報道直接將開塞露注入膀胱,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以上這些措施均顯得繁瑣,既影響病人舒適,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預防拔管后排尿困難,主要在于早期護理措施,除盡量縮短留置時間外,還要在留管期間使用個體化放尿方法保護或訓練膀胱的貯尿功能和排尿反射,在此基礎上掌握拔管時機也十分重要。本組225例病人拔尿管后無1例尿潴留而再次導尿,其經驗是留管時間≤3天,全部采用個體放尿法,術前作了排尿訓練和/或健康指導,術后也作了恰當?shù)男睦碜o理,對病人自行排尿給予鼓勵。本研究旨在探索拔尿管時機對排尿過程的影響,通過分組對照可以看出,膀胱充盈時拔尿管能提早恢復病人自然排尿,并提高自然排尿成功率,大大減少了誘導排尿的一系列繁瑣工作。
病人膀胱充盈有排尿要求時,先拔尿管,借助已建立起的排尿反射,一般只需稍加協(xié)助便能立即排尿。第1次排尿成功了,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以后的排尿活動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在膀胱空虛時拔尿管,病人無尿意,也就不能立即排尿,只有等膀胱再度充盈時才會產生排尿要求,其間隔時間較長,自行排尿信心降低,也就出現(xiàn)依賴心理,所以需要誘導的例數(shù)增多。
本研究通過分組對照顯示,留置尿管病人膀胱充盈時拔管比膀胱空虛時拔管優(yōu)越,其排尿過程順利,基本不需誘導,排尿量也不受影響,故為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最佳時機是膀胱充盈時。